返回列表 发帖

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本作品)

内容简介:
    谨以本篇向南京解放60周年(1949—2009)献礼!
    什么是历史,有人说,历史就是不可复原的客观事实,真相只有一个。历史上可能曾经有你、有我、有他的化身,或者是你、我、他的祖先。他们或许曾经在一起喝过酒、吟过诗、下过围棋,甚至其中一位当过皇帝,另两位是左臣、右相,统治过一代乃至几代天下。也许有人说,在逻辑上这个道理根本推不出来,但是正是因为推不出来,才使这种假设和故事成为可能。
    然而历史是人写的,写历史的人也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但凡官方写史,一般来说总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以维护统治者的利益为宗旨,为其歌功颂德;而民间则反之。偶尔官方也会承认某些不利的历史事实,但是在民间看来已经打了很大很大的折扣,或者根本不是那回事。当然,历史也常常被人歪曲和捏造。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不去学习历史,研究历史,这就是我写本篇的动因。
    自开辟以来,历史不知孕育了多少个年头,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终于诞生了一个著名的城市——南京。
    南京古为吴地,位于“天下九州岛”之一的古扬州地域。周敬王二十五年(前495年),传说吴王夫差在在今朝天宫一带筑冶城(为吴王夫差冶铸之地,故称冶城),这是南京最早的古城。据此,截至到2007年,南京已有2502年的建城史。周元王四年(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派大臣范蠡筑越城,又名范蠡城。位置在今中华门外秦淮河南岸。战国初,周显王姬扁三十六年、楚威王七年(前333年),楚威王熊商打败越王无彊,尽取吴地,在长江边的石头山(今清凉山)筑城置金陵邑。南京遂有“金陵”之称。但是,楚威王的统治并没有在南京留下其他记载。到了宋代,南京的方志说,楚威王曾“以此有王气,因埋金以镇之,号曰金陵”。
    黄龙元年(229年)4月13日,孙权在武昌称帝。同年9月,将都城自武昌迁至“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的建业(今南京)。史称东吴。之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十个王朝先后定都南京,共450余年,故称十代故都。在南京的十个朝代中,属于一统的朝代大约就是大明王朝和中华民国。
    时值今日,我们回头看看,依稀可见大大小小一溜排古堡,默默地伫立在缥缈的历史空间,又像一卷卷动漫画册和历史写真集,从遥远的古代一直展现到今天。相信,在每一座古堡里,在每一张册页上,你都会被它的故事深深吸引,产生无限的遐想。
    在南京这片古老而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上,曾经孕育、造就了中国历史上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建筑家、医学家等等,为祖国灿烂的历史留下了重重的一笔光彩,而且这个光彩至今还在继续往后延伸。
    人类史上有很多帝王,但最多也是最有历史和时代特点的当属中国的历代帝王们。有人统计过,从上古三皇五帝至清末帝溥仪,共计611帝。一说,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即秦始皇),到1912年清代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宣统)退位止,在2133年间,中国历史上共有494位皇帝(其中包括死后被追封为皇帝的73人)。还有一说,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230位皇帝。其实在中国历史上究竟有多少皇帝,因为统计的口径不一致,会有很大差别,但是这不影响我们“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在南京建都的帝王,从东吴孙权起到明朝的前三位皇帝,大约有48位左右,如果算上东晋年代的桓玄、萧梁时代的侯景、南明的朱由菘、隋末时期的杜伏威等,约有50多位皇帝,约占611位皇帝说的8.2%左右;占494位皇帝说的10%;占230位皇帝说的22%,应该说不算少了。
    所以有人说,生活在南京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不经意间脚下踩的就是皇宫遗址或帝王陵墓;随意捡一块石、一块砖,都有可能是文物,不是600多年前的“明城墙砖”,就是1000多年前的“南朝石刻”,乃至60多万年前的“猿人化石”,它们是千百年来南京历史变迁最权威的见证。
    在第一座古堡入口处,有一块醒目的观览指示牌匾,上面有许多箭头和文字说明,其中一首念奴娇词云:
    阅江楼上,望金陵、十代故都遗迹。
    探访旧时吴晋地,刘宋齐梁消息。
    陈李朝廷,降幡屡竖,太祖留陵邑。
    天京弥短,中华一统疆域。
    今日重整繁华,千年王气,续写辉煌色。
    王谢堂前寻燕子,桃叶渡头犹忆。
    辱井应知,后庭艳曲,曾使江山易。
    一轮飞镜,秦淮十里如璧。
    注:①吴:东吴。②晋:东晋。③刘宋:南朝宋。④齐:南朝齐。⑤梁:南朝梁。⑥陈:南朝陈。⑦李:南唐。⑧太祖:明朝朱元璋。⑨天京:太平天国。
    大意是:南京从建金陵邑开始,按照历史的轨迹,由远而近慢慢地走过来,你会看到这些王朝的更替的过程和轨迹,从而对南京会有更多、更深的了解。“朋友,如果你愿意,咱们一路同行。”
    闲聊间,导游操一口流利的“南普”(南京普通话),领着大家走进了通向古堡的时光隧道,向第一座古堡走去,拉开了这次观览行程的序幕。
    本篇试图通过闲聊的口吻,从公元229年9月,东吴孙权迁都南京说起,到1949年4月23日,中华民国李宗仁代理总统3个月后南京解放结束,跨度约为1720年,对历史上在南京建都的十个王朝以及50多位帝王,一一作了简要介绍,其间夹叙一些史书记载、民间传说、导游感慨等,力图使读者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南京历史上十个王朝传承的基本情况。本篇分三册,第一册六朝金粉,风流帝王;第二册,南唐三主,明朝诸帝;第三册,太平天“囯”,中华民国,三册共约60余万字。
目录
  引言
  第一册  六朝金粉  繁华帝都
  一、十代故都之东吴帝国①
  (一)孙吴大帝
  (二)废帝孙亮
  (三)景帝孙休
  (四)末帝孙皓
  二、十代故都之东晋王朝②
  (一)东晋元帝
  (二)东晋明帝
  (三)东晋成帝
  (四)东晋康帝
  (五)东晋穆帝
  (六)东晋哀帝
  (七)东晋废帝
  (八)晋简文帝
  (九)晋孝武帝
  (十)东晋安帝
  (十一)东晋恭帝
  三、十代故都之刘宋王朝③
  (一)刘宋武帝
  (二)刘宋少帝
  (三)刘宋文帝
  (四)太初刘劭
  (五)宋孝武帝
  (六)宋前废帝
  (七)刘宋明帝
  (八)宋后废帝
  (九)刘宋顺帝
  四、十代故都之南齐王朝④
  (一)南齐高帝
  (二)南齐武帝
  (三)齐郁林王
  (四)齐海林王
  (五)南齐明帝
  (六)齐东昏侯
  (七)南齐和帝
  五、十代故都之南梁王朝⑤
  (一)梁朝武帝
  (二)梁简文帝
  (三)梁豫章王
  (四)梁朝元帝
  (五)梁朝闵帝
  (六)梁朝敬帝
    六、十代故都之南陈王朝⑥
  (一)南陈武帝
  (二)南陈文帝
  (三)南陈废帝
  (四)南陈宣帝
  (五)南陈后主
    第二册  南唐三主  明朝诸帝
    七、十代故都之南唐王朝⑦
  (一)先主李昪
  (二)中主李璟
  (三)后主李煜
  八、十代故都之大明帝国⑧
  (一)洪武大帝
  (二)建文皇帝
  (三)永乐皇帝
  (四)其他诸帝
    第三册  太平天“囯”  中华民国
  九、十代故都之太平天“囯”⑨
  (一)一代天王
  (二)天朝诸王
  十、十代故都之中华民国⑩
  (一)民国首都
  (二)民国国父
  (三)民国蒋氏
  (四)代理总统
    补聊篇:十代故都之轶闻遗事
    (一)南京历史上第一位纳寡妇为妃的皇帝
    (二)南京历史上第一位被妃子捂死的皇帝
    (三)南京历史上第一位险遭遗弃的皇帝
    (四)南京历史上第一位举办围棋比赛的皇帝
    (五)南京历史上最爱三寸金莲的皇帝
    (六)南京历史上盖汉高、魏武极具人格魅力的皇帝
    (七)南京历史上有两个养父的草根皇帝
    (八)南京历史上重新启动活人殉葬的皇帝
    (九)南京历史上拥有最多女人的“皇帝”
    (十)南京历史上十代“头尾”同姓的“皇帝”
    结尾篇:十代故都之名人诗词
     东晋至1949年51位名人诗词选录
     后记
        
                    2007年8月5日初稿于台城

(38)
    《观金陵妓人走解》明•徐渭(1521—1593年)
    人似明珠马似盘,超腾隐现不离鞍。
    各弯镫底罗鞋窄,都在空中翠袖寒。
    合掌几回投地去,同心双蝶隔花攒。
    莫嫌岁岁频来往,家住金陵自不难。
    【注释】徐渭,明代杰出书画家、文学家。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又号青藤道人、田水月等。浙江山阴(今绍兴)人。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作品流传至今的较多。
    金陵:今南京。妓人走解:女艺人骑在马上表演技艺。古代百戏之一。约起于金元之时,初为宫廷之戏后泛称马上的技艺表演。大约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马戏表演。马似盘:马奔驰于圆形场地。合掌投地、双蝶花攒(zǎn,聚拢、集中):是马戏中的惊险节目。
    (39)
    《金陵旧紫禁城怀古》清•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1654—1722年)
    秣陵旧是图王地,此日鸾旗列队过。
    一代规模成往迹,千秋兴废逐流波。
    宫墙断缺迷青琐,野水湾环剩玉河。
    治理艰勤重殷鉴,斜阳衰草系情多。
    【注释】康熙帝8岁登基(1662年至1722年在位),执政61年,69岁去世。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较有作为的一位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这诗是康熙帝1684年冬南巡至南京,以盛世君主的大度拜谒前朝明太祖陵,过明故宫时所作。
    旧紫禁城:南京明故宫,今仅存午朝门遗迹。秣陵:南京别称之一。图王:图谋创建王业。鸾旗:天子车上的旗,赤色,绣鸾像。青琐:宫门上镂刻的青色图纹,这里指宫门。玉河:即御河。殷鉴:《诗•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说殷人灭夏,殷的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鉴。这里指清的子孙应以明亡为鉴。
    (40)
    ①《燕子矶》清•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
    当年闻说绕江澜,撼地洪涛足下看。
    却喜涨沙成绿野,烟林相凿久相安。
    【注释】爱新觉罗•弘历(清高宗,年号乾隆),是雍正帝第四子。雍正十三年(1735年)弘历即位,为清代入关第四帝。乾隆六十年禅位于15子颙琰,自己成为太上皇。在位60年,是中国封建史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仅次于祖父康熙帝,而且是寿命最长的皇帝。
    燕子矶:长江三大名矶(湖南城陵矶、安徽采石矶、南京燕子矶)之一,在南京北郊观音门(建于明代洪武中的16个外城门之一,在今燕子矶附近)外,是岩山东北的一支。山石直立江上,三面临空,形似燕子展翅欲飞,因称燕子矶。江澜:大波浪。涨沙:涨潮形成的沙滩。烟林:烟雾笼罩的树林。久相安:乾隆登临燕子矶,见江潮已退,矶下沙滩上一片绿茵,他希望这样的美景永久长存。
    清初康熙、乾隆二帝下江南时,均在燕子矶泊舟。矶顶有碑亭,亭中石碑下面有清乾隆帝书“燕子矶”,背面是他的题诗。
    ②《谒明太祖陵》清爱新觉罗•乾隆
    崛起何嫌本做僧,汉高同杰又多能。
    每当巡省临华里,必致勤虔谒孝陵。
    一代规模颇称树,百年礼乐未遑兴。
    独怜复古非通变,翻使燕兵衅可乘。
    【注释】乾隆皇帝曾6次下江南,6次祭礼明太祖陵。
    谒:拜谒。太祖陵:即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马皇后合葬墓,座落在今南京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南京地区建筑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陵区周围60里,南北纵深有6里。明孝陵始建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次年入葬马皇后,因马皇后谥号“孝慈”,故名“孝陵”。汉高:汉高祖刘邦。同杰:同样杰出。巡省:巡行视察。华里:古代180丈为一里。勤虔:勤勉而虔诚。称树:建立的功绩。礼乐:祭祀的一种仪式。遑:急迫。通变:犹变通。翻:颠倒。燕兵:指朱棣的靖难之师。衅:间隙、破绽。
    (41)
    《金陵题画扇》明末清初•侯方域(1618—1655年)
    秦淮桥下水,旧是六朝月。
    烟雨借繁华,吹箫夜不歇。
    【注释】侯方域,河南商丘人。长于古文,尊唐宋八大家,有《壮悔堂集》。侯方域曾是“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的情人,这把题画的扇子,也许就是李香君的。这首诗写的是秦淮河上繁华的景色。
    六朝: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都建都于建康(今南京),史称六朝,也作六代。
    (42)
    《重谒孝陵》明末清初•顾炎武(1613—1682年)
    旧识中官及老僧,相看多怪往来曾。
    问君何事三千里,春谒长陵秋孝陵。
    【注释】顾炎武,汉族。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
    中官:太监。孝陵:明朱元璋陵,在南京东郊。长陵:明朱棣陵,在北京,为十三陵第一陵。诗人为返清志士,他春天到北京,秋天到南京,都是为了拜谒明陵,表达对故国的怀念。
    (43)
    《题丁家河防亭子》清•钱谦益(1582—1664年),
    小阑花外市朝新,梦里华胥自好春。
    夹岸曲尘三月柳,疏窗金粉六朝人。
    小姑溪水为邻并,邀笛风流是后身。
    白首吴钩仍借客,看囊一笑岂长贫。
    【注释】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万历进士,后降清。与吴伟业、龚鼎孪并称为江左三大家。娶妻柳如是,为“秦淮八艳”之一。
    华胥:《列子•皇帝篇》云“(皇帝)昼寝,而梦游于华氏之国”,故梦境称华胥。曲尘:酒的颜色,喻淡黄柳色。吴钩:宝剑名。吴钩借客,待客不薄的意思。六朝:指今南京。
    这首诗提到金陵两处古迹。一是青溪。青溪有女神名青溪小姑,是蒋子文的妹妹。二是邀笛步。是东晋王徽之邀桓伊吹笛的地方。这个丁家河防亭子,就在这两者之间。
    (44)
    《上巳将过金陵》明末清初•龚鼎孳(1615—1673年)
    倚槛春愁玉树飘,空江铁锁野烟消。
    兴怀何限兰亭感,流水青山送六朝。
    【注释】龚鼎孳,字孝升,号芝麓,安徽合肥人。与钱谦益、吴伟业齐名,称为江左三大家。
    上巳:指阴历的三月初三日。作者是明朝故臣,在上巳之日经过金陵,顿生无限感慨,不禁赋诗以吊古伤今。作者见玉树飘摇,吊陈朝灭亡,诚为“玉树后庭花,花开不长久”(陈后主《玉树庭花》);看空江浩渺,悼东吴倾覆,正是“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俯仰之间,己为陈迹”(王羲之《兰亭集序》),但作者生发的“兰亭感”,不是一般的伤时嗟老之悲,而是不可解脱的怀念故国的极度哀愁!流水送旧朝,青山遮往事,作者又为之奈何!诗以“愁”字达情,以“送”字寄感,情感沉郁,意蕴丰厚。六朝:指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
    (45)
    《晚出燕子矶东下》清•龚贤(1619—1689年)
    江天忽无际,一舸在中流。远岫已将没,夕阳犹未收。
    自怜为客久,转觉到家愁。别酒初醒处,苍烟下白鸥。
    【注释】龚贤,又名岂贤,字半千、又字野遗,号半亩,又号柴丈人,祖籍江苏昆山,流寓金陵(南京),为清初著名山水画家,“金陵八家之首。
    燕子矶:位于南京郊外的直渎山上,因石峰突兀江上,三面临空,远望若燕子展翅欲飞而得名。直渎山高40余米,南连江岸,另三面均被江水围绕,地势十分险要,雄踞于山上的燕子矶是观赏江景的最佳去处。登临矶头,看滚滚长江,浩浩荡荡,一泻千里,蔚为壮观。燕子矶历来是文人墨客临江抒怀的胜地。这是龚贤在夕阳西下时分,登上燕子矶,眺望长江有感而发。
    (46)
    ①《卖花声•雨花台》清•朱彝尊(1629—1709年)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
    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栏。
    燕子斜阳今又去,如此江山!
    【注释】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清代词人、学者。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曾参加纂修《明史》。
    雨花台:在南京中华门(旧称聚宝门)外,站在岗阜最高处可俯瞰南京城。白门:南朝宋时称建康(今南京)城西门为白门。后以此指南京城。潮打城还:由刘禹锡《石头城》诗“潮打空城寂寞回”变化而来。小长干、大长干:南京城南的两个地名,为山涧平地。歌板:歌唱时用来打节拍的竹板。酒旗:酒帘,以布缀竿,悬于门首,作招徕酒客之用。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相继定都南京,称为六朝。花雨空坛:相传梁武帝时,有云光法师讲经于此,天花坠落如雨,因而得名。燕子句: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通过昔日王谢豪门邸宅易为普通百姓寓舍的事实,表现了时移境迁的沧桑之感。这句正用此意。如此江山:这里有感叹江山异于昔日的意思。
    《卖花声》,词牌名,为两调:即《浪淘沙》和《谢池春》,本篇属于《浪淘沙》调。这首词将眼前萧瑟的秋景,六朝古都时过境迁的沧桑之感紧密结合在一起。衰柳、潮打、落尽、秋草、花雨、斜阳等词贯穿全篇,给人一种凄凉寂寥之感。特别是“六朝”两字将古今千年往事凝于笔端,写出由六朝以来南京的衰落的景象。结尾三句,连用了三个典故,将“凭栏”之愁、“燕子”之恨和“江山”之忧充分表现出来,将词的意境推向更高层次。
    ②《满江红•吴大帝庙》清•朱彝尊
    玉座苔衣,拜遗像、紫髯如乍。
    想当日、周郎陆弟,一时声价。
    乞食肯从张子布,举杯但属甘兴霸。
    看寻常、谈笑敌曹刘,分区夏。
    南北限,长江跨,楼橹动,降旗诈。
    叹六朝割据,后来谁亚。
    原庙尚存龙虎地,春秋未辍鸡豚社。
    剩山围衰草女樯空,寒潮打。
    【注释】吴大帝:三国时吴主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称帝,后迁都建业(今南京),死后谥大皇帝。其庙在南京清凉寺西。玉座苔衣:指庙中孙权塑像的白玉底座长满了青苔。紫髯:据史载,孙权紫髯。髯,两颊上的长须。如乍:如初。周郎:指周瑜。陆弟:指陆逊。声价:声誉地位。这两句意思说:周瑜、陆逊等人曾名噪一时。肯:岂肯。张子布:张昭,字子布,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为孙策长史、抚军中郎将。策死,辅立孙权,拜为辅吴将军。据《三国志》记载,孙权称帝时,以功归周瑜,张昭不服,孙权对他说:“如当时听你的计谋,我早就要乞食了。”属:劝酒。甘兴霸:甘宁,字兴霸。初依刘表,后归孙权。曾献计于孙权,欲先攻黄祖(时江夏太守),西据楚关,渐窥巴蜀,孙权深为赞赏,曾举杯属酒表示自己的决心,并委以重任。看寻常:不当一回事。区夏:华夏,中国。限:分限。这里指南北当时以长江为分界。降旗诈:指赤壁大战中吴国派黄盖诈降曹操,得以火烧曹营事。原庙:正庙以外别立之庙,即指所谒孙权庙。龙虎地:指南京。据载,当年诸葛亮到南京,见到周围的山岭,曾叹道:“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也。”故后人多以虎踞龙蟠喻南京地势的险要雄壮。辍:停止。鸡豚社:以鸡和小猪为祭品的社日祭祀。春秋都有社日,一般在立春或立秋后第五个戊日。女墙:城墙上的墙垛。意指英雄长逝,江山依旧。
    这是一首凭吊古迹的词。词中赞叹了孙权坚持抗击强大的曹军,任用主战的周瑜、甘宁等人而成就三分天下的功业。词从孙权遗像写起。接下来歌颂孙权的业绩。
    (47)
    《长干女儿》清•郑燮,号板桥(1693—1765年)
    长干女儿年十四,春游偶过南朝寺。
    鬓发纤松拜佛迟,低头堕下金钗翠。
    寺里游人最少年,闲行拾得翠花钿。
    送还不识谁家物,几嗅香风立怅然。
    【注释】郑燮,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
    长干里:古长干里是南京著名的商贸中心和和货物集散地,金陵人常以长干人自称。
    (48)
    《登报恩寺塔绝顶》清•黄之隽(1668—1748年)
    到眼无埃塧,苍茫入素秋。
    万家斜照外,千古大江流。
    金碧翔霄表,虬龙压石头。
    长安称雁塔,此亦旧皇州。
    【注释】黄之隽,字石牧,号唐堂,江苏华亭人,原籍安徽休宁。
    报恩寺塔:旧址位于今南京中华门外长干里。明永乐十年,明成祖朱棣为纪念其生母碽妃,费时近20年,建造了大报恩寺和九级琉璃宝塔。大报恩寺塔,塔高100余米,在南京城南雄峙了400多年,直到1856年毁于太平天国战火。
    (49)
    《题明太祖陵》清•赵翼(1727—1814年)
    定鼎金陵控制遥,宅中方轨集轮镳。
    千秋形胜从三国,一样江山娄六朝。
    燕啄皇孙传岂误,狗烹诸将乱终消。
    桥陵曾借神僧穴,易代犹闻禁采樵。
    【注释】赵翼,清代诗人、史学家、学者。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合称“乾隆三大家”。
    见(39)。
    (50)
    《龙江关》清•毛奇龄(1623—1716年)
    建邺重关控上游,龙蟠虎踞旧神州。
    荆门西扼江流下,越檄东连海气浮。
    故国山河天堑合,夕阳宫阙石城秋。
    登临转觉乡关远,日暮苍茫涕泗流。
    【注释】毛奇龄,清代学者、文学家。曾名甡,字大可,又字又字僧开、僧弥、斋于,号秋晴,又署初晴、晚晴及河右僧等等,以郡望西河,称西河先生。萧山(今属浙江)人。曾参与修《明史》。1716年去世,经年94岁,他的学生将他所著的文章编辑成集,分为《经集》和《文集》二部。《四库全书》中收录他的著作多达数十部。
    龙江关:位于今南京下关区,是明清时期的海关,关址初设在仪凤门外,后来迁至上新河。建邺、龙蟠虎踞、石城:均为南京别称之一。
    (51)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1893—1976年)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注释】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南京解放。钟山:南京中山门外紫金山。虎踞龙盘:《三国志》诸葛亮与孙权论金陵说,“钟阜龙蟠,石城虎踞。”慨而慷: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追穷寇:《孙子兵法•军争篇》有“围师必阙(网开一面之意),穷寇勿迫”。霸王:指西楚霸王项羽。鸿门宴上,他听了项伯的话,“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没有杀刘邦。后来刘邦项羽血战连年,终于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双方士兵为和平连呼万岁。项羽守约退兵,刘邦却立即背信弃义地围攻项羽于垓下,他的部下更把楚霸王分尸为五。事迹见《史记•项羽本纪》。天若有情天亦老:这是李贺的诗句,见《采桑子•重阳》注释。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葛洪《神仙传•麻姑》里,麻姑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全文完)
    后记
    谨以本篇向南京解放60周年(1949—2009)献礼!
    南京历史上的王朝多,当然故事也就多。跟随导游一路走来,终于走完了南京大大小小十个城堡。虽然并不是每个城堡里都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每个城堡都清楚地记载了那个朝代兴盛衰竭的过程。本篇主要简述了在南京定都的50多位皇帝和相关事件,力求尊重史实,穿插民间传闻,附带个人议论,尽量做到历史脉络清楚,文字通俗易懂,文章清新活泼。为那些喜欢并关心南京历史的人,提供一些谈资和话题,在“闲聊”中,进一步加深对南京历史的认识和了解,或许能激发你建设新南京的一种热情,笔者也就感到了莫大的宽慰。
    由于只是“闲聊”,故只侧重“其然”,不究其“所以然”,知道多少写多少,认识多深聊多深,全心全意地献给你一个真实的古都——南京。鉴于笔者水平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2007年8月5日初稿于台城

TOP

(28)
    《秦淮》南宋•范成大(1126—1193年)
    不将行李试开关,谁信江湖道路难。
    肠断秦淮三百曲,船头终日见方山。
    【注释】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与尤袤、杨万里、陆游齐名,号称“中兴四大诗人”。
    秦淮:南京别称之一。试开关:过关卡。三百曲:形容河水弯曲之多。方山:在今南京江宁境内,为秦淮河东南二源汇合处。
    这是一首明如白话的诗作:如果不是带行李叩关过卡,谁相信江湖上的行路难呢?秦淮河“三百曲”,行船十分不易。但是,站在船头上,举目总是见着方山。
    (29)
    《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绝句》(十首选二)南宋•杨万里(1127—1206年)
    长干桥外即乌衣,今著屠沽卖菜儿。
    晋殿吴宫犹碧草,王亭谢馆尽黄鹂。
    粉捏孩儿活逼真,象生果子更时新。
    输盈一掷浑闲事,空手入城羞杀人。
    【注释】杨万里,汉族,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宋朝杰出的诗人。
    忠襄:南宋将领李显忠,死后谥忠襄。行散:散步。著:居住。王亭谢馆:指东晋王、谢两豪家的亭馆,因与上句晋殿吴宫对仗,所以这样分开写。粉捏孩儿,象生果子:指泥塑小孩与果品,用以赌钱。
    (30)
    《登赏心亭》南宋•陆游(1125—1210年)
    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
    【注释】陆游,汉族。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存诗9000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赏心亭:在金陵(南京)水西门城楼上。遒:qiu,多的意思。黄牛峡:在湖北宜昌。瓜步:即瓜阜,在今南京六合境内。
    (31)
    《太常引•建康中秋为吕叔潜赋》南宋•辛弃疾(1140—1207年)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释】辛弃疾,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汉族人。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
    金波:形容月光浮动,因亦指月光。飞镜:飞天之明镜,指月亮。姮娥:即嫦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白发:白发欺人,壮志难酬。斫:砍。砍去桂婆娑。传说月桂高五百丈,下有吴刚常斫之,树创遂合。桂婆娑:也借支指金人的统治和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
    辛弃疾的这首《太常引》,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从词的内容看,此词大约是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中秋夜,辛弃疾在建康(今南京)任江东安扶司参议官任上所作。这时辛弃疾南归已整整12年了。为了收复中原,他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收复中原。但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辛弃疾只能以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心愿。
    中秋佳节,同即将上任的好友吕叔潜(字虬,辛弃疾的朋友,生平无考)饮酒对歌。此时见皎洁的月亮如同一面磨亮而闪闪发光的镜子,感到耀眼。因月明而思及嫦娥,心中遂有一问,即嫦娥啊!青春已背我而去,如今白发被身,恢复中原的壮志仍未酬。我是否理应抓住时机,重振江河,为国为民赴汤蹈火。就象吴刚那样一心要砍去月宫中的桂花树,为的是让洁白、清纯的月光,更多地洒向大地、人间。
    (32)
    《金陵驿》南宋•文天祥(1236—1282年)
    草合离官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释】文天祥,汉族,吉州吉水(今属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宋理宗宝佑时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
    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五岭坡被俘。次年3月,文天祥被押往燕京。是年6月12日,抵达建康驿站。并在建康驿站,住了两个多月。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12月9日,被元世祖忽必烈处死。
    据《建康志》记载,建康驿位于上元县长乐乡的蛇盘,地处建康交通要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南京市政府在原建康驿站的旧址,兴建了一座“文天祥诗碑亭”,碑的阳面为文天祥的画像,背面则是文天祥写于那时的《建康驿》。如今,建康驿站早已不存,惟有一座寂寞的石碑。
    本诗写于1279年的深秋,此时,南宋政权覆亡已半年有余,金陵(今南京)亦被军元军攻破4年之多。诗人战败不幸被俘,在被送往大都(今北京)的途中经过金陵,抚今思昨,触景生情,留下了这首沉郁苍凉寄托亡国之恨的著名诗篇。
    (33)
    ①《满江红•金陵怀古》元•萨都剌(约1300—?年)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
    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
    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
    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
    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
    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螿泣。
    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注释】“六代繁华,春去也、更无消息。”金陵指的是今天的南京市,三国时期的吴、之后的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都在这里建都,被称为六朝古都。“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谢脁《入朝曲》)。这六朝古都的繁荣景象转眼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好像春天的逝去,无声无息,“春”也可以代指美好的光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在金陵繁华消歇之后,作者满怀惆怅,向着远处眺望,山川的形势大概没有改变,但是仿佛找不到昔日的雄风与光采。“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刘禹锡《金陵怀古》)“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东晋时的王导和谢安是门阀士族的代表人物,这些豪门望族大多住在秦淮河北,靠近朱雀桥的乌衣巷一带。“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旧时王榭,堂前燕子,飞向谁家?”(吴激《人月圆》)“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说兴亡、斜阳里。”(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兴亡往事思来想去,愁绪交织,前朝故国的山川人物,仅余陈迹
    “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在这一片陈迹中,只有萧条的炊烟,破败的野草,胡乱飞掠的乌鸦和渐落的夕阳。“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螿泣(寒螿jiāng)。”南朝最后一个皇帝陈后主(陈叔宝)曾作《玉树后庭花》,整日沉醉于一片歌舞升平之中。隋朝的军队攻打金陵,陈后主和妃子张丽华、孔贵嫔逃到胭脂井底下躲起来,终于逃不掉亡国的命运。天气渐渐寒冷,鸣蝉叫声如泣,到处凄凉景象。“到如今,惟有蒋山青,秦淮碧。”蒋山就是东汉时县尉蒋子文所葬的钟山,也叫紫金山。秦淮河横贯金陵城,两岸是金陵最繁华的地方。山还是那么青翠,水还是那么碧澈,可是早已经物是人非,天地间惟有江山不老。
    畴昔:往昔。王谢:王导、谢安。乌衣巷: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胭脂井:位于鸡鸣寺景阳楼下,距离明城墙也只有十多米远。寒螿(jiāng):寒蝉。蒋山:今南京紫金山。
    萨都刺,元代著名文学家,字天锡,号直斋。答失蛮氏(回族)。回回族人,一说蒙古族人。生于冀宁代州。其祖思兰不花,父阿鲁赤,以武艺起家,受知于元世祖,后徙居雁门。他的身世扑朔迷离,其生卒年及民族均无定论,有文献记载萨都剌(1271—1368年)、(1272—1348年);或(1277—1355年)、(1300—1348年)、(1308—1355年)。有人说他晚年加入了方国珍的起义军当幕僚,也有人说他晚年当了大官,其所终何年何地至今仍是不解之谜。有人认为他是蒙古族,但也有人认为他是维吾尔族,还有人说他是回族。他是元泰定四年(1327年)的进士,官至淮西江北道廉访司,晚年居浙东,后又迁安庆。萨都刺善长书画,故宫博物院藏有他作的《严陵钓台画》和《梅雀》二幅,是研究元代绘画艺术的珍贵遗产。他的诗作清新绮丽,自成一家。“诗才旷逸,楷书特工”。
    ②《念奴娇•登石头城》元•萨都刺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
    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
    一江南北,消麽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
    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
    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释】作者在《登石头城》中,抚今追昔,韵调苍凉,以一组富有悲剧意味的形象,咏出风云易消、青山常在的感慨。
    95.结尾篇:十代故都之名人诗词
      《咏燕子矶》明•朱元璋(1328—1398年)
      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竿又如何?
      天边弯月是挂钩,称我江山有几多!
    (34)
    《金陵行送余局官》元•王冕(1287—1359年),
    李白题诗旧游处,桃花杨柳春无数。
    六代衣冠委草莱,千官事业随烟雾。
    大江西下秦淮流,石头寂寞围荒丘。
    原田每每尽禾黍,青山不掩诸公羞。
    高楼如天酒如海,触景令人生感慨。
    红堕香愁燕子飞,风流王谢今安在?
    我欲去寻朱雀桥,淡烟落日风萧萧。
    交疏结绮杳无迹,但见野草生新苗。
    小儿纷纷竞豪纵,区区割据成何用?
    FR水冷燕支消,千古繁华同一梦。
    伤今吊古如之何?头上岁月空蹉跎。
    君行喜有丝五紽,宦情不似诗情多。
    江南故事可知否?白云霙霙变苍狗。
    休论平生锦机手,浩歌且醉金陵酒。
    【注释】王冕,字元章,号竹斋,别号梅花屋主,诸暨(今浙江)枫桥人。元代著名画家、诗人。有《竹斋诗集》传世。
    六代:六朝,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衣冠:这里指晋代的豪门贵族。可参见(6)①《登金陵凤凰台》的注释。石头、秦淮、金陵:均为南京别称之一。朱雀桥:为东晋时建在内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在今中华门内,已不存。燕子、王谢、朱雀桥:可参见(7)②《乌衣巷》的注释。江南故事:六朝的历史变迁。苍狗:唐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35)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明•高启(1336—1374年)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注释】高启,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曾隐居吴淞江畔的青丘,因自号青丘子。为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凫藻集》,词集《扣舷集》。
    诗作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时作者应诏入京修《元史》。诗首段赞颂南京形胜;中段发怀古幽思,感叹建都于此的六朝之覆亡;末段颂扬明之初兴,讽谕之意,蕴而不露。雨花台,在南京聚宝门外,据冈阜最高处,相传梁武帝时,云光法师讲经于此。凡讲经,天雨花如雪片,故以名其台。“钟山”二句:钟山,一名紫金山,在南京市中山门外。这两句说沿江的山势都是向东的,只有钟山由东向西,好像逆江流而上。破巨浪乘长风,用《南史•宗悫传》“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语。“秦皇”二句:秦始皇曾用埋金之法镇压此地的王气,但此地仍是佳气葱葱,为龙盘虎踞之地。《丹阳记》:“秦始皇埋金玉杂宝以压天子气,故曰金陵。”《后汉书•光武帝纪论》:“后望气者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望见舂陵郭,唶曰:‘气佳哉!郁郁葱葱然!’”瘗(yì义),掩埋。城南台:即雨花台。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初为楚金陵邑,孙权重筑改名。六朝时负山面江,为攻守必争之地。“武骑”句:南朝陈末,贺若弼、韩擒虎率领数十万大军准备渡江,佞臣孔范却对陈后主说: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事见《南史•孔范传》。“黄旗”句:《三国志•吴书•孙皓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云:“初,丹阳刁玄使蜀,得司马徽与刘廙论运命历数事。玄诈增其文诳国人曰:‘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乎!’又得中国降人,言寿春有童谣曰:‘吴天子当上。’皓闻之,喜曰:‘此天命也。’即载其母、妻、子及后宫数千人,从牛渚陆道西上,云青盖入洛阳,以顺天命。行遇大雪,道途陷坏,兵士被甲持杖,百人共引一车,寒冻殆死。兵人不堪,皆曰:‘若遇敌,便当倒戈耳。’皓闻之,乃还。”祥,吉凶的征兆。“铁锁”句:《晋书•王浚传》:“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馀,暗置江中,以逆距船。……浚乃作大筏数十,亦方百馀步,缚草为人,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铁锥,锥辄著筏去。又作火炬,长十馀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燃炬烧之,须臾,融液断绝,于是船无所碍。”三国:本指魏、蜀、吴,诗中专指吴。六朝:本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这六个朝代都以金陵为都。诗中专指南朝宋、齐、梁、陈四代,与吴对举。圣人起南国:指朱元璋于江南起事,终成大业。圣人,指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初从郭子兴起兵于濠州,后夺取天下,建立了明朝。休息:休养生息。“从今”句: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从今四海为家日”句意。
    (36)
    《咏燕子矶》明•朱元璋(1328—1398年)
    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竿又如何?
    天边弯月是挂钩,称我江山有几多!
    【注释】朱元璋,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汉族,民族英雄。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字国瑞。祖居泗州盱眙(今江苏盱眙),生于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祖籍古泗州城(今盱眙县城淮河对岸)其祖父一代迁至豪州钟离(金安徽凤阳东北),少时穷苦,一度入皇觉寺当和尚。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在南京称帝,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燕子矶:位于南京下关江边的直渎山上,因石峰突兀江上,三面临空,远望若燕子展翅欲飞而得名。
    宋太祖赵匡胤写的一首诗与此比较相像:“欲出未出光辣达,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走向天上来,逐却残星赶却月。”据说毛泽东儿时也有一首诗《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这几位皇帝、伟人的诗作水平如何?是否气魄宏大?还请行家评说。
    (37)
    《登阅江楼》明•王守仁(1472—1529年)
    绝顶楼荒旧有名,高皇曾此驻龙旌。
    险存道德虚天堑,守在蛮夷岂石城。
    山色古今余王气,江流天地变秋声。
    登临授简谁能赋,今古新亭一沧情。
    【注释】王守仁号阳明,曾任南京兵部尚书。阅江楼:今南京下关江边阅江楼。据说是先有记,后有楼。但也有人考证当时阅江楼是存在的。据2006年03月21日【金陵晚报报道】长江沿岸三大名楼:黄鹤楼,有“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诗句;岳阳楼以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闻名;滕王阁有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句,闻名古今。三大楼有记有楼,奇怪的是唯独狮子山上不见阅江楼,却有宋濂的《阅江楼记》和朱元璋的《又阅江楼记(并序)》。“一江奔海万千里,两记呼楼六百年”。这副对联,是南京阅江楼六百年风雨沧桑的真实写照。日前,南师大地理系教授认为,阅江楼在历史上是有楼的(估计是简易的瞭望楼)。他列举出了很多论据来证明这一观点(此不详述)。高皇:指明太祖朱元璋。

TOP

(18)
    ①《浪淘沙》南唐•李煜(937—978年)
    帘外雨潺潺,春意将阑。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李煜:南唐末代皇帝,后来当了宋朝的俘虏。这首词是李煜降宋后被掳到汴京(河南开封)软禁时所作的,表达了对故国、家园和往日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反映出词人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的凄凉心境。
    上阕两句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梦里暂时忘却了自己俘虏的身份,贪恋着片刻的欢愉。但美梦易醒,帘外潺潺春雨、阵阵春寒惊醒了美梦,使词人重又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里梦外的巨大反差其实也是今昔两种生活的对比,是作为一国之君和阶下之囚的对比。写梦中之“欢”,谁知梦中越欢,梦醒越苦;不着悲、愁等字眼,但悲苦之情可以想见。“帘外雨潺潺”,这雨其实是词人心中的泪雨绵绵;“春意阑珊”,春光无限好,可是已经凋谢败残,就象美好的“往事”一去难返;“罗衾不耐五更寒”,薄薄的被子挡不住夜深风寒,内心世界更加孤苦冷落不堪。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莫凭栏”是说不要凭栏,因为凭栏而望故国江山,会引起更多的伤感和辛酸;李煜降宋后被掳到汴京,告别旧都金陵的家园,想要再回来比登天都难。“别时容易”,可见“容易”是为了突出一别之后再见之难;“见时难”似也包含着好景难再,韶华已逝的感慨。“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过去的时光,良辰美景,就象水自长流、花自飘散,春天自然要去远,人生的春天也即将走完,一个“去”字,包含了多少留恋、惋惜、哀痛和不甘。昔日人上君的地位和今日阶下囚的遭遇就象一个天上、一个人间般遥不可比攀。“天上人间”指今昔两重天,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
    ②《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南唐•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注释】这首《浪淘沙》将一种亡国之君的哀惋、忧伤表现得淋漓尽致,能将悲辞写得如此感人的,在中国古代,恐怕就数李煜了。秦淮:南京别称之一。
    这首词作于李煜被囚汴京期间,抒发了由天子降为臣虏后难以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对南唐故国、故都的深切眷念。全词以往事与今景对写,一虚一实。“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是主题句。
    意境:往事只能哀叹,美好的景象难以复还。秋风荒凉萧瑟悲怜,庭院的石阶上长满苔藓。已经很久无人来此流连,没必要再卷起门帘。雄心如同沉埋的宝剑,壮志也成了野草一片。晴朗秋天的夜晚,洁白的月儿当空圆。想到上面玉楼宫殿,空照着故乡的惨淡。
    (19)
    《谒金门•春闺》南唐•冯延巳(903—960年)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芳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释】冯延巳,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在南唐做过宰相。冯延巳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与南唐中主李璟的“小楼吹彻玉笙寒”,当时就皆为警策。有一次,李璟戏问冯延巳道:“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延巳道:“不如陛下的‘小楼吹彻玉笙寒’。”
    风儿乍起,轻轻地掠过水面,本来平静的一池春水,微微泛出涟漪。表面上看,纯是写景,实际上借用自然景物暗示女主人公内心的波动、忧伤与无奈;以细致的笔触刻画了古代贵族女子的幽怨、凄清和孤独。
    (20)
    ①《半山春晚即事》北宋•王安石(1021—1086年)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履或幽寻。
    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释】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阳村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死后谥号“文”。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改革家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南京)钟山。曾被列宁誉为:“十一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改革家。”
    半山:是王安石在金陵(南京)的居处,即半山园。翳翳(yīyī):树荫浓暗的样子。陂(bēi):池塘。交交:树枝交接覆盖的样子。园屋:庭院、房屋。深:幽静深邃。“床敷每小息,杖履或幽寻。”床敷(fū):床铺。每:每每,常常。杖履:拐杖与草鞋,这里指穿草鞋,拄拐杖。或:有时。幽寻:探寻风景之胜。这两句是说,常常无事休息,有时又上山看看风景。“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惟:唯。北山:即钟山。遗(wèi):赠送。好音:美妙的叫声。这首诗就是描写半山园晚春的景色。
    ②《菩萨蛮》北宋•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释】此词为作者晚年隐居江宁(今南京)半山之作。王安石故居“半山园”,在清溪路附近的半山亭,今南京海军军事学院内。
    (21)
    《菩萨蛮》北宋•黄庭坚(1045—1105年)
    原序(王荆公新筑草堂于半山,引入功德水作小港,其上垒石作桥。为集句云: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戏效荆公作)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著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注释】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王荆公:即王安石。
    据此词原序所说,这首《菩萨蛮》是模拟王安石集句诗之作。开头二句以极自然轻盈的笔法描绘了一幅闲适悠雅的溪桥野渔图。在一片氤氲迷蒙的山岚水雾中,是烟是雨,叫人难以分辨,真是空翠湿人衣。在溪边桥畔,渔翁正在醉酒酣睡,四周阒无声息,没有人来惊破他的好梦。“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化用杜甫“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西郊》)和“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绝句二首》)诗句的意境。写出整个风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的景象。
    “江山如有待”为作者移用的杜甫《后游》中的诗句,作者向往大自然的美好,却推开自己不说,而从对面着笔,将自己热烈的感情移植到无生命的江山自然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那种人与自然交流相亲、物我不分的情感意绪。这样,词上下片意境相应,只将前面“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词意发展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作者自然地想到了开隐逸风气的陶潜,遂又随手拈来了杜甫的另一句诗“此意陶潜解”,将自己对山川自然的企慕之意,又落实到对这位抛弃荣利的田园先哲的景仰上,从而挑出了全词隐逸的主题。
    (22)
    《同王胜之游蒋山》北宋•苏轼(1037—1101年)
    欲款南朝寺,同登北郭船。
    朱门收画戟,绀宇出青莲。
    夹路苍髯古,迎人翠麓偏。
    龙腰蟠故国,鸟爪寄层巅。
    竹杪飞华屋,松根泫细泉。
    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
    略彴横秋水,浮图插暮烟。
    归来踏人影,云细月娟娟。
    【注释】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
    蒋山:今南京紫金山,也称钟山。绀宇:深青带红色的庙宇。苍髯:指松树。龙腰:钟山之腰。鸟爪:钟山上鸟爪峰。杪:竹梢头。略彴(zhuó):溪上的小桥。浮图:宝塔。
    这是诗人游金陵时,由刚上任的江宁知府王胜之同游蒋山而作的写景律诗。
    (23)
    《怀金陵》(三选一)北宋•张耒(1054—1114年)
    曾作金陵烂漫游,北归尘土变衣裘。
    芰荷声里孤舟雨,卧入江南第一州。
    【注释】张耒,字文潜,号柯山。他是宋代著名的诗人,“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这是一篇怀念金陵之游的作品。
    金陵:南京第一名称。变:变色、染色。芰荷:菱和莲。江南第一州:六朝时南京称为“江南第一州”。
    (24)
    《阮郎归》北宋•晏几道(约1040—1112年)
    晚妆长趁景阳钟。双蛾著意浓。
    舞腰浮动绿云浓。樱桃半点红。
    怜美景,惜芳容。沈思暗记中。
    春寒帘幕几重重。杨花尽日风。
    【注释】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抚州临川县文港乡(今属南昌进贤)人。晏殊第七子。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有《小山词》。
    景阳钟:南朝齐建都南京,齐武帝萧赜以宫深不闻端门鼓漏声,置钟于景阳楼上。宫人闻钟声,早起装饰。后人称之为“景阳钟”。双蛾:双眉。绿云:形容女子发多面黑。
    (25)
    《宴桃园》北宋•晁补之(1053—1110年)
    往岁真源谪去,红泪扬州留住,
    饮罢一帆东,去入焚江寒雨。
    无绪!无绪!今夜秦淮泊处。
    【注释】晁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宴桃园》:词牌,又称《忆仙姿》和《如梦令》。
    真源:今河南鹿邑县,老子降生处。红泪:女人的眼泪。晁补之曾被贬谪到河南真源去,他在扬州有个红粉知己哭着要留他小住,饯别后乘船上路,经过金陵。今夜又在秦淮停泊,将一片大好风月、秦淮景色辜负。
    (26)
    《相见欢》北宋•朱敦儒(1081—1159年)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释】朱敦儒,字希真,洛阳人。有词三卷,名《樵歌》。
    此词是作者南渡后登金陵城上西楼眺远时,抒发爱国情怀的词作,寄托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意境为:在一个箫瑟的清秋,词人登上金陵城上的西楼,看见满天火红的夕阳渐渐坠地,惟有浩浩长江在一片暮色中默默东流。此时词人,绝非在吟赏烟霞、咏怀古迹,而在为中原板荡、朝迁溃散痛心疾首,他急切盼望将失地重新回收,但一介书生不谙兵马,只有掬一捧伤心之泪,洒向四周,让呜呜的悲风吹过扬州,寄托他对故土的眷恋和担忧。
    (27)
    《杏花天影》南宋•姜夔(1155—1221年)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
    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
    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注释】这首词为思念远方恋人而作。上阕由“桃叶”而触动思念远人的愁思,“待去”写出欲去未去的踌躇。下阕向恋人表白身不由己的隐痛。文笔细腻,深情动人。
    首句由垂垂“绿丝”,想到“鸳鸯浦”,江边船泊之地。从而引发作者一连串的相思。“想桃叶当时唤渡”,借言所思之人。桃叶是东晋王献之的妾。献之曾作歌送桃叶渡江云:“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来迎接。”此借指作者的情侣。“又将愁眼与春风”一句,只一个“愁”字,写出作者思念之情。“待去;倚兰桡更少驻”,先是一纵,继而一收,波折顿生,感情委婉。“金陵路”句是指秦淮佳丽的妙舞清歌之地。眼前的“莺吟燕舞”也幻化为他魂牵梦萦的往日情人。“日暮”二字,是说天已向晚,暮色四合,然心中惘然,今宵移舟何处?“向甚处”,似问非问,表现心中惘然若有所失。

TOP

(8)
    《金陵五题并序》唐•刘禹锡(772—842年)
    余少为江南客,而未游秣陵,尝有遗恨。后为历阳守,跂而望之。适有客以金陵五题相示,逌尔生思,欻然有得。他日友人白乐天掉头苦吟,叹赏良久,且曰《石头》诗云"潮湿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矣。余四咏虽不及此,亦不孤乐天之言耳。
     ①《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释】刘禹锡,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汉族。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代中晚期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贞元进士,历任监察御史、播州刺史、集贤直学士、检校礼部尚书等。著有《刘宾客文集》及《外集》传世。
    石头城:故址在南京市清凉山一带,战国时楚国为金陵城,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年)吴孙权重筑并改名为石头城。城依山临江,南接秦淮河口,地势险要,有"钟阜龙盘,石头虎踞"之称。故国:因金陵乃六朝故都,所以唐人常以“故国”称之。淮水:指秦淮河,六朝时代是京都繁华之处。女墙:城墙上面的城垛。
    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注释】朱雀桥:六朝时金陵正南朱雀门外横跨秦淮河的浮桥,邻近乌衣巷。故址在今南京聚宝门的镇淮桥。乌衣巷:金陵城中的一条街道,位于秦淮河南岸,与朱雀桥相近。三国时吴国曾在此设军营,军士皆着黑衣,故名乌衣巷。东晋时代王、谢等豪门世族多居于此。王:王导,东晋宰相。谢:谢安,东晋宰相。
    ③《台城》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释】台城:六朝皇宫,故址在今南京玄武湖南岸、鸡鸣寺之后。结绮、临春:阁名。南朝陈后主至德二年(584年)曾修建结绮、临春、望仙三阁,门窗全用极珍贵的檀木和沉香木做成,又用金玉装饰,极其奢华。万户千门:指皇宫。《后庭花》:据《隋书•乐志》载:“陈后主于清乐中作《黄骊留》及《玉树后庭花》、《金钗两鬓垂》等曲,与幸臣等制其歌词,绮艳相高,极于轻荡。男女唱和,其音甚哀。”《礼记•乐记》有“亡国之音哀以思”的说法,唐人遂以《玉树后庭花》为亡国之音的代称。
    ④《生公讲堂》
    生公说法鬼神听,身后空堂夜不扃。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注释】生公:是对东晋高僧竺道生的尊称。相传他特别善于讲说佛法,刚到苏州时,由于不被了解,无人听讲,于是就对着石头讲了起来,结果石头都受了感动,点头赞许。宋朝诗人杨备诗云:“海上名山即虎丘,生公遗迹至今留。当年说法千人坐,曾见岩边石点头。”可见当年生公在金陵(南京)的传法活动热闹非常。故有“生公说法鬼神听”一句。不仅人听,连鬼神都听,形象地渲染了当时听讲人数的众多和虔诚。扃:从外面关门的门闩。当年的讲堂现在已经一片冷清,连夜间都不用上锁了。那庄严的高座,已是布满灰尘,无人过问。只有一方明月,依旧挂在天上,照耀中庭。
    ⑤《江令宅》
    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
    【注释】江令:指南朝陈的亡国宰相江总。他出身高门,早年即以文学才能被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侯景之乱后,他避难会稽,又转到广州,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年)才被征召回建康(南京),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江总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灭陈,江总入隋为官,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南朝词臣北朝客”就是对他这段人生经历的概括。江总是陈朝后宫“狎客”,宫体艳诗的代表诗人之一,在历史上声名不佳。
    此诗是借凭吊江令宅,指出“狎客词臣惑主误国”这一导致南朝灭亡的原因,先是站在江总的角度,写他从北朝归来时所见凄凉景象:秦淮河再也不见昔日笙歌缭绕、灯影攒动的繁华,只有碧绿的河水静静流淌。当刘禹锡来到江总黯然度过余生的地方——江令宅,只见:池台依旧,竹树三亩。
    《西塞山怀古》唐•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西塞山:今湖北黄石之东。三国时为吴国西部要塞。王濬:西晋武帝司马炎时益州刺史。受命征吴,造大船,攻占吴都(今南京),吴帝孙皓奉表请降。益州:晋时郡治在今四川成都。金陵:今南京。三国时为吴之国都。王气:金陵王气的传说始于战国时期,楚威王七年(前333年)打败越王无彊(强),尽取吴地,在长江边在石头山(今清凉山)上建立金陵邑(南京城)。楚威王觉得金陵“有王气”,吩咐在龙湾(今狮子山以北的江边)埋金,以镇王气。千寻:古时八尺为寻,这里形容其长。铁锁:吴国曾以铁锁链拦江,阻止晋船东下,被晋人用火烧熔。降幡:投降的旗帜。石头:石头城,今南京清凉山附近。四海为家:意即天下统一。故垒:六朝以来的战争遗迹。
    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刘禹锡从夔州调任和州刺史,途径西塞山,感于时事,写了这首诗。前四句,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西晋水师沿江东下,势如破竹的浩大声势。后四句总结历史经验,借古讽今,告诫警告当世拥兵自重,凭险割据的藩镇,地形不足恃,“王气”不足凭。写得含蓄、贴切、自然。
    (9)
    《送许八拾遗归江宁觐省,甫昔时尝客游此县,于许先生处乞瓦棺寺维摩图祥,志诛篇末》唐•杜甫(712—770年)
    诏许辞中禁,慈颜赴北堂。圣朝新孝理,祖席倍辉光。
    内帛擎偏重,宫衣著更香。淮阴清夜驿,京口渡江航。
    春隔鸡人昼,秋期燕子凉。赐书夸父老,寿酒乐城隍。
    看画曾饥渴,追踪恨淼茫。虎头金粟影,神妙独难忘。
    【注释】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汉族。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人称“诗圣”。一生写诗1400多首。
    拾遗:唐谏官名。江宁:金陵,唐曾改白下为江宁,南京别称之一。觐省:探亲。瓦棺寺:南京古刹名。兴宁二年(364年),高僧慧力在建康(今南京)城南修建瓦棺寺,顾恺之绘《维摩洁像》壁画,光彩耀目,轰动一时。
    中禁:皇宫。北堂:父母居处。孝理:犹孝道。谓以孝治国教民。祖席:别宴,饮饯也。内帛:宫中赏赐物,丝织品。淮阴:今江苏淮安。京口:今江苏镇江。虎头:指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东晋画家、书法家。金粟影:即维摩图也。
    杜甫年轻时到过南京,当时他的朋友许八有瓦棺寺维摩图样,杜甫爱艺术,就要下来观摩。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作的,这时许八将回江宁(金陵)看望父母,朝廷很优待他。杜甫组此诗送行,忆叙了旧事。
    此诗,从皇帝准许许八奉诏省亲叙起,朝廷设宴,同僚饯别,皇帝恩赐许多衣物,皆所以荣其亲也。然后,写到回家之事。淮阴、京口,江宁近境。“春隔鸡人昼,秋期燕子凉”,是说春日启程而秋日至家。再写到当年看顾恺之《维摩洁像》的场景,令他至今难忘。
    (10)
    《泊秦淮》唐•杜牧(803—853年)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汉族。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秦淮:即秦淮河,源出南京溧水县东北,流经南京地区,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准河。笼:笼罩。商女:一说商女即歌女,在酒楼或船舫中以卖唱为生的女子。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云:商女,是以唱曲作生涯者。唱《后庭花》曲,唱而已矣,哪知陈后主以此亡国,有恨于内哉?杜牧之隔江听去,有无限兴亡之感,故作是诗。
    (11)
    《咏史》唐•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蟠?
    【注释】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汉族。晚唐著名诗人,有七律圣手之称。
    北湖:今南京玄武湖。南埭:水上之闸。北湖南埭,统指玄武湖。钟山:今紫金山。一片降旗:刘禹锡《金陵怀古》中“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指东吴孙皓降晋。三百年间:从东吴建立(229年)到南朝陈降隋灭亡(589年)约360年的王朝更替。龙蟠:徐爰《释问》中记载“建康东北十里,有钟山,旧名金山,后更号蒋山。诸葛亮以为钟山龙盘,即蒋山也。”晋代张勃所著《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乃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
    (12)
    《金陵怀古》晚唐•许浑(?—858年)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
    【注释】许浑,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人。唐文宗大和六年(832年)进士及第。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湿”之讽。
    这首诗,从南朝陈后主陈叔宝亡国说起。陈后主曾作《玉树后庭花》,在后宫传唱,后被喻作“亡国之音”。所谓“王气”,在这里有两个典故。一是秦始皇当年东巡来到金陵,听人说这里有王气,便掘断山冈泄王气。二是当年陈后主听到隋军已渡过长江直逼建康时,不以为然。甚至若无其事地对侍卫近臣说:(金陵)“王气在此,自立国以来,齐兵曾经3次大举进犯,周军也曾经两次大兵压境,但是无不遭到惨重失败”。所以诗的第一句便是:“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指陈后主宫中的景阳楼。楼后有一井,隋兵冲入景阳宫时,陈后主带着孔贵妃和张丽华三人一起躲入井中。第二句写道,六朝以来无数达官贵族的坟冢,已经变成了远近的松楸。以往巍峨的宫殿,现在只有高高低低的禾黍。第三句写了六朝石头城的萧条景象。最后句中的“英雄”,指六代以来的杰出人物,英雄没有了,所以豪华也就被毁尽了。陈亡后,隋文帝将南京“荡平耕垦”。南京地形与洛阳相似,所以说“山似洛阳多。”
    (13)
    《景阳宫井》唐•陆龟蒙(?—881年)
    古堞烟埋宫井树,陈主吴姬堕泉处。
    舜没苍梧万里云,却不闻将二妃去。
    【注释】陆龟蒙,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江人,是唐末农学家,文学家。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景阳宫井:又称胭脂井。随军攻下台城,陈后主带着张丽华、孔贵人躲在井里,被隋兵活捉。因此,此井也称辱井。陈主:南朝陈末代皇帝陈后主陈叔宝。吴姬:吴地的女子。泉:代指景阳宫井。二妃:张丽华、孔贵人。
    从前,大禹南巡,死在苍梧,葬入九嶷山,他南巡是为了政务,身边不带娥皇与女英二人。用以对比陈后主误国遭亡。
    (14)
    《游栖霞寺》唐•皮日休(834?—883?年)
    不见明居士,空山但寂寥。
    白莲吟次缺,青霭坐来销。
    泉冷无三伏,松枯有六朝。
    何时石上月,相对论逍遥。
    【注释】皮日休,唐代文学家。生于大和八年(834年)至开成四年(839年)之间,卒于天复二年(902年)以后。字袭美,一字逸少。懿宗咸通八年(867年)登进士第。僖宗乾符五年(878年),黄巢军下江浙,皮日休为黄巢所得。黄巢入长安称帝,皮日休任翰林学士。
    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金陵四十八景之一。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明居士:即明僧绍。逍遥:谓《庄子•逍遥游》
    (15)
    《台城》唐•韦庄(836—910年),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字端已,唐末五代诗人。京兆杜陵人,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乾宁元年(894年)59岁登进士第,授校书郎。天祐四年(907年)72岁,朱温篡唐。唐亡,力劝王建称帝,王建为前蜀皇帝后,任命他为宰相。
    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当时建康从外到内由郭城、都城(京师)、宫城(台城,另台城内还有一道内城)几个主要城圈构成,郭外为郊。晋、宋年间谓朝廷禁省为台,故称禁城为台城。按,晋之“台城”,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乾河沿北,其地本三国吴后苑城,东晋成帝时咸和中改建作新宫,遂为宫城。历宋、齐、梁、陈,皆为台省(指中央政府,晋、宋时称朝廷禁省为台,故称)和宫殿所在地,因专名台城。霏霏:细雨纷纷状。六朝:建都在金陵(南京)的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合称六朝。
    台城城墙故址,在今南京玄武湖南岸、鸡鸣寺之后,东端与明都城相接,西端为一断壁,沿鸡鸣山东面的柏油马路向前,经过鸡鸣寺大门向西,即可看见这段城墙。城墙全长253.15米,外高20.16米,下以条石为基,高7.36米,基石上的城砖高12.8米。由于这里距六朝时代的建康宫不远,后人通常称之为台城。
    (16)
    《啰唝曲》六首(选其一)中唐•刘采春(生卒年不详)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
    【注释】刘采春,唐歌伎,淮甸(今江苏淮安淮阴一带)人。一说越州(今淅江绍兴县)人。善歌,一唱《啰唝曲》,闺妇行人,莫不凄然下泪。《全唐诗》存其《啰唝曲》六首。均当时才子所作,为其所唱过。“不喜秦淮水”一首(首句为题),表达的是因长期与夫妻分别而产生的思念。这其实是一个很多见的题材,但此诗却陈中见新,常中见奇,将想入非非的念头、憨态横生的口语写入诗中,见诗如见其人。少妇在丈夫离去、独处空闺、百无聊赖之际,恨水、憎船;又怨时间过去了很久接连用了“经岁”、“经年”来形容,更显得朴实、真切。啰唝曲:词牌名,乃闺妇怀人之作。因金陵陈后主所建啰唝楼而得名,又名《望夫楼》。秦淮:即秦淮河。生憎;厌恶,可恨。儿:女子自称。
    唐范摅《云溪友议》云:金陵有啰唝楼,乃陈后主(陈叔宝)所建。现在此楼旧址已不可寻。
    (17)
    《游后湖赏莲花》南唐•李璟(916—961年)
    蓼花蘸水火不灭,水鸟惊鱼银梭投。
    满目荷花千万顷,红碧相杂敷清流。
    孙武已斩吴宫女,琉璃池上佳人头。
    【注释】后湖:古称蒋陵湖、秣陵湖、后湖等,今南京玄武湖。湖内养鱼,并种植荷花,夏秋两季,水面一片碧绿,粉红色荷花掩映其中,满湖清香,景色迷人。李璟:南唐中主,南唐末代皇帝李煜的父亲。

TOP

导游说:古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大都喜欢吟诗作赋,抒发情怀,包括描写南京的重大事件、风土人情,名胜佳景。而南京这样一座历史悠久、富有盛名的六朝古都,客观上为他们提供了足够多的创作题材。这里精选从东晋以来至1949年,南京历史上50余位帝王和名人近70首诗词,并附简单注释以飨读者。
    还是那句话,“闲聊”嘛,知道的就多说点,不知道的就少说点;能发挥的就尽量发挥,不能发挥的就立马休止,只要不离谱怎么聊都行。
    东晋以来至1949年,南京历史上50余位帝王和名人诗词选录
    (1)
    《桃叶歌》东晋•王献之(344—386年)
    其一
    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
    其二
    桃叶复桃叶,桃树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
    其三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来迎接。
    【注释】桃叶渡:位于今南京夫子庙东北、十里秦淮与古青溪水道合流处淮青桥附近。今渡口处立有“桃叶渡碑”,并建有“桃叶渡亭”。
    由于王献之曾在此渡口迎接爱妾桃叶、桃根,并以“吴声流韵”作《桃叶歌》三首。桃叶渡因此得名。第一首,写桃花、桃叶的婀娜美丽和桃叶的感受。第二首,是诗人对桃叶、桃根的表白。第三首,写在渡口迎送桃叶的情景。
    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的结发妻子是郗昙的女儿。名字叫道茂。郗道茂跟王献之为姑表之亲,郗道茂是王献之的表姐。根据《世说新语》刘孝标注,咸、宁【东晋简文帝司马昱咸安、孝武帝司马曜宁康(371—375年)】年间,王献之奉皇帝之命,休了原配郗道茂,另尚简文帝司马昱之女余姚公主(亦称新安公主)。王献之的女儿王神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痴呆皇帝之一、东晋第10位皇帝晋安帝司马德宗的皇后。
    清人张通之在《金陵四十八景题咏》“桃叶临渡”一景中写道:“桃根桃叶皆王妾,此渡名惟桃叶留,同是偏房犹侧重,秦臣无怪一穰侯。”桃叶、桃根姊妹俩,同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的小妾。
    清人朱彝尊《秦淮舟中作》则曰:“闻道秦淮乐未阑,小长干接大长干。桃根桃叶无消息,肠断东风日暮寒。”
    (2)
    《之零陵郡次新亭》南朝梁•范云(451—503年)
    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
    江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
    沧流未可源,高飘去何已。
    【注释】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省沁阳县西北)人。仕齐官至广州刺吏。入梁为吏部尚书。
    新亭:在六朝时十分有名,是六朝建康宫城西南的军事堡垒。新亭垒、白下垒,一南一北,为建康宫城的南北门户。南宋时史正志《新亭记》记载:新亭“南去城十二里,有岗突然起于丘墟垅堑中,其势回环险阻,意古之为壁垒者,或曰此六朝所谓新亭是也。”江干:干:大水之旁,江岸。末:边。沧:苍。水色青苍,所以流水称“沧流”。未可源:言不能穷其源。已:止。末二句写水程行役之劳。
    本篇是作者赴零陵(治所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内史任,在新亭止宿时所作。主要描写江上景色。开头二句写平远之景。三、四句写“江”“天”在诗人视觉中的综合形象。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着滔滔江水发出的感慨,其中也隐隐透露出对仕宦前程的担忧。
    (3)
    ①《入朝曲》东晋•谢朓(464—499年)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注释】谢朓,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诗人。祖母是史学家范晔之姐,母亲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为“竟陵八友”之一。《入朝曲》:属乐府“鼓吹曲辞”。“金陵”句:东吴、东晋、刘宋都曾建都金陵(今南京),故称之为“帝王州”。逶迤:形容水流弯曲。带:环绕。迢递:高峻巍峨貌。朱楼:红楼。飞甍(méng):凌空欲飞的屋脊。甍,屋脊。驰道:专供皇帝行走的御道。御沟:流经宫苑的河道。凝笳:舒缓的笳声。翼:送。高盖:高高的车盖。此指高车。叠鼓:轻而密的鼓声。华辀(zhōu周):华丽的车辆。“献纳”句:谓立身朝堂,进献的忠言被采纳。献纳,谏言以供采纳。云台,汉宫高台名。
    ②《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东晋•谢朓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注释】三山:山名,今南京市西南。还望:回头眺望。京邑:指南齐都城建康,即今南京市。灞涘望长安:借用汉末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诗意。灞,水名,源出陕西蓝田,流经长安城东。河阳视京县:借用西晋诗人潘岳《河阳县诗》“引领望京室”诗意。河阳:故城在今河南梦县西。京县:指西晋都城洛阳。两句意为:我怀着眷恋之情,傍晚登上三山,回头眺望都城建康。丽:使动用法,这里有“照射使……色彩绚丽”的意思。飞甍:上翘如飞翼的屋脊。甍:屋脊。参差:高下不齐的样子。两句意为:在日光的照耀下,京都建筑色彩绚丽,高高低低都能望见。绮:有花纹的丝织品,锦缎。澄江:清澈的江水。练:洁白的绸子。两句意为: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一匹白练。喧鸟覆春洲:形容鸟儿众多。覆:盖。杂英:各色的花。甸:郊野。方:将。滞淫:久留。淹留。怀:想念。佳期:指归来的日期。怅:惆怅。霰:雪珠。两句意为:分别了,想到何日才能回来,不由得令人惆怅悲伤,留下雪珠般的眼泪。鬒:黑发。变:这里指变白。两句意为:怀着望乡之情的人,又有谁能不白了头发呢?
    (4)
    《河中之水歌》南朝•萧衍(464—549年)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
    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
    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早嫁东家王。
    【注释】萧衍:南朝萧梁开国皇帝。这首诗现在刻在莫愁湖郁金堂诗壁上。莫愁:一说为洛阳女,15岁嫁至石头城(今南京)为卢家妇。今南京有莫愁湖。郁金苏合香:熏染环境的香料。五文章:文采纵横。平头奴子:光头仆人。履:鞋。望:恨意。
    (5)
    《寄王琳》南朝•庾信(513—581年)
    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注释】庾信,字子山。祖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初仕梁,后出使西魏,时值西魏灭梁,于是羁留北方。历仕西魏、北周,官至缥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博学多才,擅长诗文。有《庾子山集》传世。
    王琳:字子珩,平侯景有功。当梁元帝迁都江陵,为萧詧所败。梁敬帝立于建业(南京),又被陈霸先篡位。王琳西攻岳阳,东拒陈霸先,为梁室的忠臣。玉关: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时庾信身在长安,以遥遥玉关喻自己已离开金陵之远。书:信。
    梁亡后,王琳在郢城练兵,志在为梁雪耻,作书与庾信。庾信感慨不已,作此诗回覆。前二句言南北道远,音讯疏隔。言外之意:今日居然接到故人书信,不胜惊喜。后二句写拆阅书信时的心情。王琳怀雪耻之志,可以想象信中充满慷慨悲壮之词,使诗人深受感动,为之下泪。
    庾信还有一首怀念金陵的诗《怨歌行》,将自己比作远嫁北国的金陵女子,望乡落泪。其诗云:“家住金陵县前,嫁得长安少年。回头望乡泪落,不知何处天边?胡尘几日应尽,汉月何时更圆?为君能歌此曲,不觉心随断弦。”
    (6)
    《长干曲》(四首选二)唐•崔颢(?—754年)
    长干行
    ①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②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注释】汴州(开封)人氏。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进士。长干:南京古里,旧址在今南京城南雨花台至长干桥一带。横塘:一统志云,吴时沿淮筑堤谓之横塘,江边地名,在今内秦淮河中华门至水西门段两岸百姓聚居之地,与长干相近。九江:泛指南京一带的长江,而非浔阳九江。借问:船家女真直率也,才问罢郎家何处,不及回答,旋而自言横塘人。
    这是男女对唱形式的民歌体诗。第一首是天真无邪的少女起问;第二首是厚实纯朴的男子唱答。诗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刻划了一对经历相仿,萍水相逢的男女的相识恨晚之情。清脆洗练,玲珑剔透,天真无邪,富有魅力。
    (7)
    ①《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701—762年),作于唐天宝六年(747年)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称为“诗仙”。
    凤凰台:故址在南京城西花露岗。相传刘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此山,状如孔雀,文彩五色,音声谐和,众鸟群集。仍置凤凰台里,起台于山,号为凤凰山。吴宫:三国时孙吴建都金陵所建宫室(今南京)。晋代:东晋亦建都于金陵。衣冠:指王公贵族。丘:坟墓。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因三峰并列高29丈、南北相连而得名。二水:秦淮河流经南京后分为两支,一支入城;一支绕城外向西流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叫白鹭洲。白鹭洲:在今南京市水西门外。洲上多集白鹭,故名。今已与陆地相连。浮云:障碍。
    意境为:在这个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此逗留,如今凤凰鸟已经飞走,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流。昔日吴王宫殿的繁华,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王公贵族,他们的墓葬也早已成一个小土丘。站在凤凰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将秦淮河分隔成两条水道的,那是白鹭洲。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时常将太阳遮住,使人难以见到皇城长安,不仅感到心中有些伤忧。
    李白写律诗不多,这首《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的律诗的代表作,也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②《金陵酒肆留别》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释】金陵:今南京。酒肆:酒店。留别:临别留诗给送行者。吴姬:吴地的女子,这里指酒店中的侍女。压酒:压糟取酒。古时新酒酿熟,临饮时方压糟取用。子弟:年轻人。欲行:要走的人,指李白自己。不行:送行的人,指金陵子弟。尽觞:干杯。
    ③《登瓦官阁》唐•李白
    晨登瓦官阁,极眺金陵城。
    钟山对北户,淮水入南荣。
    漫漫雨花落,嘈嘈天乐鸣。
    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
    杳出霄汉上,仰攀日月行。
    山空霸气灭,地古寒阴生。
    寥廓云海晚,苍茫宫观平。
    门馀阊阖字,楼识凤凰名。
    雷作百山动,神扶万栱倾。
    灵光何足贵,长此镇吴京。
    【注释】瓦官寺(一说,瓦棺寺):位置在今南京城西南的花露岗,修建于公元364年,原为东晋政府官营的陶器作坊,称为“瓦官”,所以就用来作为寺名。过去,南京门西地区以仓顶为最高点,仓顶东南的花露岗便是六朝瓦官寺和瓦官棺阁的所在地。如今旧址已无存。
    东晋兴宁二年(364年),因慧力的奏请,诏令布施河内陶官旧地以建寺,故称瓦官寺。不久,慧力另建一塔。竺法汰驻锡时,更开拓堂宇,兴建重门。奉勒讲《放光经》,晋简文帝亲临听讲,王侯公卿云集,寺名因而大盛。又有竺僧敷、竺道一、支遁林等人亦来驻锡,盛开讲席。
    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396年)7月遭火灾,堂塔尽付灰烬。帝敕令兴复,并安置戴安道所造的佛像五尊、顾长乐所画的维摩像及师子国所献玉像。恭帝元熙元年(419年),又于寺内铸造丈六释迦像。刘宋以后,慧果、慧璩、慧重、僧导、求那跋摩、宝意等相次来住。或敷扬经论,或宣译梵夹。至梁代,建瓦官阁。僧供、道祖、道宗等人曾驻锡本寺。陈光大元年(567年),天台智顗住此,讲《大智度论》及《次第禅门》,深获朝野崇敬。僧俗负笈来学者不可胜数。寺运隆盛。
    后唐升元元年(937年)改称升元寺。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改名崇胜寺。至明初,寺基完全荒废。一部分改成徐魏公之族园,另一部分则成为骁骑之卫仓。嘉靖年间(1522—1566年)徐公在园侧兴建积庆庵,称为古瓦官寺。万历十九年(1591年),僧圆及诸檀越商议筹募资金,在凤凰台右建立丛桂庵。并赎回台地,重建殿宇,称为上瓦官寺。而改称积庆庵为下瓦官寺。今上瓦官寺已改称为凤游寺,仅残留部分伽蓝。
    如今,所在地区政府准备规划建设和恢复民宅丛集、烟火万家,松竹环抱、杏花怒放的凤凰台、杏花村和顾楼、恺之壁画、瓦官寺等著名古迹,形成融特色居住、旅游、文化、休憩等功能于一体的历史风貌区。
    ④《宿白鹭洲•寄杨江宁》唐•李白
    朝别朱雀门,暮栖白鹭洲。
    波光摇海月,星影入城楼。
    望美金陵宰,如思琼树忧。
    徒令魂入梦,翻觉夜成秋。
    绿水解人意,为余西北流。
    因声玉琴里,荡漾寄君愁。
    【注释】朱雀门:六朝都城建康(今南京市)南城门。始建于晋成帝咸康二年(336年)。门上有两铜雀,因名。白鹭洲:古人所说的白鹭洲位于现在南京城西2.5公里处的长江中,因当时洲上多聚白鹭而得名。李白曾有咏其名句“二水中分白鹭洲”。今天的白鹭洲位于南京城东南隅,是秦淮风光带上的景点之一。该园在明朝永乐年间是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家族的别业(别墅),故称为徐太傅园或徐中山园。
    ⑤《金陵三首》唐•李白
    (一)
    晋家南度日,次地就长安。
    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
    金陵空壮观,天堑净波澜。
    醉客回桡去,吴歌且自欢。
    (二)
    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
    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
    亡国生春草,离宫没古丘。
    空余后湖月,波上对江洲。
    (三)
    六代兴亡国,三杯为尔歌。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
    古殿吴花草,深宫晋绮罗。
    并随人事灭,东逝与沧波。
    【注释】《金陵三首》组诗,浓缩了金陵作为六朝古都兴衰史,完整地体现了李白对金陵城的历史情感,其中也流露出他对现实的感慨。第一首追述金陵旧事。首句言晋元帝司马睿南渡时,金陵已是孙权定都建业50多年的“旧长安”,随后又经宋、齐、梁、陈四朝,帝王大业共传330余年。颔联中借“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的典故道出金陵城的帝王气象,而长江更成天堑,为王朝抵挡住了北方政权的入侵,偏安于江左的六朝人饮酒作乐,咏歌寻欢。但李白并非旨在写六朝的辉煌,颈联中的“空”字透露出了衰亡气息。第二首写帝王的霸业开始走向衰落。前两联承前首诗意,且用“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一句扩大了繁华景象,诗情在颈联顿时跌入深谷,离宫、古丘皆没于荒草中,曾经绮靡的后湖风光已不在,与之俱去的还有那些曾在这里醉生梦死的六朝人物。第三首中,李白伤感的不再只是六朝的没落了,“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将金陵比作长安。金陵城亦四山围,秦淮、直渎在其中。《金陵三首》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此时唐玄宗避“安史乱”奔蜀。李白“三杯”所歌的不单是眼前的金陵旧都,更是远在中原的长安。
    诗中帝王宅、龙虎盘、金陵均指南京。后湖,即南京玄武湖。

TOP

(十)南京历史上十代故都“头尾”同姓的“皇帝”
    据有关专家介绍,孙权的后人在浙江富阳孙权故里,发现了一批三国东吴《玉牒》(皇族的族谱)史料,其中在“吴大帝庙”内发现的孙权御撰的一篇自序,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有关孙氏家世的最早记载,距今已有1700多年。经考证,《玉牒》和自序等,为末代东吴帝孙皓的太子孙瑾带回富春先祖故里而代代相传至今的。据专家考证,孙权与孙中山均源于富春孙姓,都是孙武的后裔。
    孙武(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初),也称孙子,字长卿,春秋时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祖父孙书田做过齐国的大夫,父亲孙凭做过齐国的卿,典型的贵族世家。孙子是伟大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军事理论的奠基者。著有《孙子兵法》传世,该书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所以,作为名人之后的孙中山也成了名人和领袖。
    孙中山最大的成就是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并于1912年1月1日(辛亥十一月十三日),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后来,又被中国国民党尊称为永远的“总理”。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通令全国,表扬孙中山先生“倡导国民革命,手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求国际之平等”,称他为“中华民国国父”。中国共产党也尊称孙中山为“革命先行者”。
    此外,孙中山曾自称为洪秀全第二,并认为洪氏为“反清英雄第一人”。如此算来,孙中山就是反清英雄第二。
    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作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紧接着办了两件事。一件是于13日向参议院发出《辞临时大总统文》和《推荐袁世凯文》;另一件是于15日举行“民国统一大典”。作为大典的一项内容,就是由孙中山亲自率领“国务卿士、文武将吏”,拜谒明孝陵。这次拜谒活动,以孙中山名义发表了两个文告:一是《祭明太祖文》,一是《谒明太祖陵文》。前一篇是“祝告文”,后一篇是“宣读文”,两件均已收入《孙中山全集》第二卷。从内容看,两件大同小异,主要是以清室退位、民国统一的功业,昭告明太祖在天之灵。
    中华民国元年二月十五日辛酉,临时总统孙文,谨昭告于明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即,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之灵曰:
    “呜呼!国家外患,振古有闻,赵宋末造,代于蒙古,神州陆沉,几及拜年。我高皇帝应时崛起,廓清中土,日月重光,河山再造,光复大义,昭示来兹。不幸季室俶扰,国力罢疲。满清乘间入据中夏,嗟我邦人诸父兄弟,迭起迭仆,至于二百六十有八年。呜呼!我高皇帝时怨时恫,亦二百六十有八年也。岁在辛亥八月,武汉军兴,建立民国。义声所播,天下响应,越八十有七日,既光复十有七省,国民公议,立临时政府于南京,文以薄德,被推为临时总统。瞻顾西北,未尽昭苏,负疚在躬,尚无以对我高皇帝在天之灵。迩者以全国军人之同心,士大夫之正义,卒使清室翻然悔悟,于本月十二日宣告退位,从此中华民国完全统一,邦人诸友,享自由之幸福,永永无已,实维我高皇帝光复大义,有以牖启后人,成兹鸿业。文与全国同胞,至于今日,始敢告。
    无罪于我高皇帝,敬于文奉身引退之前,代表国民,贡其欢欣鼓舞之公意,惟我高皇帝实鉴临之,敬告。
    另一篇《谒明太祖陵文》
    维有明失祀二百六十有七年,中华民国始建。越四十有二日,清帝退位,共和巩立,民国统一,永无僭乱。越三日,国民公仆,临时大总统孙文,谨率国务卿士,文武将吏袛谒大明太祖高皇帝之陵而祝以文曰:
    文中大致说了与《祭明太祖文》相同的意思。强调了辛亥首义、清室退位光复中华大业的成就。并写道:“洪杨发迹于金田:虽义旗不免终蹶,亦足以见人心之所向矣。”又写道:“呜乎休哉!非我太祖在天之灵,何以及此?”
    这次祭明孝陵的活动,包括上述以孙中山名义发表的祭文,当然不只是孙中山的个人活动和个人认识。在《孙中山全集》第二卷配发的照片中,有一张就是举行这次祭礼时所摄,那真是冠盖如云,临时国民政府的头面人物几乎都去了。
    以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身份,孙中山先生亲率文武告祭明太祖,就是在告诉世人,中国复国了,因为汉人重新掌权了,就像明太祖赶走蒙古人建立明朝是恢复中华一样,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击败满人一样也是要“恢复中华”,这是中国自明朝后的第二次复国。
    孙中山在《谒明太祖陵文》里还提到了洪秀全、杨秀清的金田起义。可见他至少在反清复明方面十分推崇洪秀全。
    洪秀全《祭明太祖陵寝文》《太平天“囯”文钞》全文如下:
    不肖子孙洪秀全,率领皇汉天国百官谨祭于吾皇之灵曰:“昔以汉族不幸,皇纲覆坠,乱臣贼子皆引虎、引狼以危中国,遂使大地陆沈,中原板荡。朝堂之地,行省之间,非复吾有,异族因得以盘据,灵秀之胄,杂以腥膻,种族沦亡,二百年矣。秀全自惟凉薄,不及早除异类,慰我先灵。今藉吾皇在天之灵,默为呵护,君臣用命,百姓归心,东南各省,次第收复。谨依吾皇遗烈,定鼎金陵。秀全不肖,以体吾皇之心,与天下附托之重,东南既定,指日北征,驱除异族,还我神州。上慰吾皇在天之灵,下解百姓倒悬之急,秀全等不敢不勉也。敬告。
    洪秀全、孙中山都是在南京称王、称总统的。但洪秀全祭拜朱元璋的行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他毕竟是封建社会秩序的忠诚维护者,汉人意识很浓,从他自称“不孝子孙”的话里就能看出来。而孙中山的祭拜之举是尊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统一作出努力的人,以祭拜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方式表明自己让位之大义。
    从南京历史上的开国皇帝或总统来看,除极个别的以外,都是响当当的名人后代(一旦成了名,或者自己,或者别人帮你,找一个有名望的人当老祖宗,这样就可以光宗耀祖了!):
    ——孙权、孙中山是孙子的后代自不必细说。
    ——东晋元帝司马睿,祖先司马懿就是世家豪族出身,曾协助曹丕代汉,后来掌握了魏国大权,被后代追封为晋朝皇帝。其祖父、父亲也都是琅邪王。
    ——南朝宋武帝刘裕,据《宋书•武帝本纪》记载,刘裕是汉高祖刘邦的同父异母弟弟楚元王刘交的第二十一世孙。
    ——南朝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分别是汉丞相萧何的第24代和25代孙。萧何是西汉初期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沛(今属江苏沛县)人。惠帝二年(前193年)卒,谥号“文终侯”。他们的祖先萧何亲自上演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历史故事。
    ——南朝陈武帝陈霸先,其的远祖是东汉晚期太丘县的县令陈实,任上颇有政绩。陈霸先的祖先官虽不大,但也有些名气。据说陈实有一个颇有名的故事。一天夜里,一个盗贼潜入了陈实的家中,藏在梁上,被陈实发现了。陈实也不吭声,自己起床穿好衣服,又将家人和子孙们叫醒,大家都围坐在陈实的身旁,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陈实环视了儿孙们一眼,一本正经的教训他们说:“做人不可不自重。做坏事的人不一定本性恶劣,大都是一天一天一点一点的坏习惯养成的,最后才到了做坏事的地步。梁上这位君子就是这样的。”盗贼听了大吃一惊,赶忙自己从梁上跳下来,跪地顿首请求治罪。陈实则开导他说,看你样子不像坏人,你应该汲取教训改正错误。今天这事只算作是你家庭贫困,我也不追究了,还让家人送给盗贼二匹绢,打发他走了。自此以后,太丘县发生盗窃的事件少了许多。对陈实的这种教育方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这里恕不议论。
    ——南唐烈祖李昪,是吴王李恪的四世孙。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其出身也颇有传奇色彩,其母杨妃乃是隋炀帝之女。因此,他与隋唐两朝皇室都有密切的血缘关系。
    据《新唐书》:“恪又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类己。既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和《旧唐书》的帝曰:“公岂以非己甥邪?且儿英果类我,若保护舅氏,未可知。”可以明显看出,李世民对于这个宝贝儿子还是赞赏有加的。在李世民的儿子中,李恪是最像唐太宗的,也最有文韬武略,且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
    ——明太祖朱元璋,是朱昭元的后代。据有人考证,朱昭元是朱元璋和朱熹的共同祖先。朱熹是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江西婺源县城人,字元晦,又字促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小名沈郎,小字季延。绍兴十八年(1148年)中进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1200年4月23日(南宋庆元六年3月初九)逝世。嘉定二年(1209年)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
    朱熹从事教育50多年,在宋代儒学中最为博学,广注典籍,对经、史、天文、地理、音乐乐律和自然科学都有研究。主张道德修养以居敬为主,主张“存大理,灭人欲”;“知先后行”。在教育方法上采取启发式,主张自己读书,探索道理,提出疑问,解决疑问。朱熹的理学被中国封建统治者定为思想学术的正统。著有《四书集注》、《诗集传》、《楚辞集注》、《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及后人编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朱子大全》等。
    ——天王洪秀全,洪秀全的祖籍原在嘉应州石坑镇梅乡杨梅圳村。据花县官禄埔洪氏族谱载,洪秀全远祖由安徽省盱眙县(今属江苏)迁婺源县转江西饶州,又转闽亚江,才迁广东丰顺,再由丰顺迁梅县石坑镇梅乡杨梅圳村定居下来,始建房屋名“梅魁第”。至清康熙、乾隆年间,洪秀全的太祖英伦公随其父(沿三)由嘉应州石坑迁往花县福源水及官禄埔居住的。不知道洪秀全的太祖是干什么的,也不知道干过什么,既然称“公”,应该也是一个大干部。
    南京历史上巧合的重大事件很多,比如,孙权229年在南京(迁都金陵)建立东吴王朝,孙中山1912年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历十个朝代,一头一尾都是孙姓的当了开国元首;自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大明王朝开始,到1645年监国南京的南明弘光政权结束,明朝的一头一尾都在南京。南京历史上的两位后主:一位是南朝陈的陈后主陈叔宝,一位是南唐的李后主李煜,虽然他们相隔370多年,都建都南京,都称后主,都爱吟诗作赋,都骄奢淫逸,都当了人家的俘虏(前者是隋文帝杨坚的俘虏,后者是赵匡胤的俘虏),都是在南京肉袒投降成为亡国奴,都客死他乡,都葬于洛阳邙山。中国近代史自南京开始(《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签订),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1949年4月23日)结束,一头一尾也都在南京,历史往往就是这样,有惊人的巧合。

TOP

(五)南京历史上最爱三寸金莲的皇帝
    梁武帝除了原配郗徽皇后外,至少还有7位女人:贵嫔丁令光、淑媛吴景晖、淑仪董氏、充华丁氏、修容阮令嬴、葛氏等。萧衍共生了7个儿子、8个女儿。此外还有心仪的女人潘玉儿。
    潘玉儿是六朝金粉中比较出色的一个。我国缠足的习俗始于始于南北朝(一说,始于五代)。中国除了誉满中外的京剧、国画、中医学,被世人称为“三大国粹”之外,还有一项国粹就是“三寸金莲”。看一个女人就以她的脚来评定,只要脚能做到小、尖、软、巧,就是皮肤象麻布,嘴里长獠牙都是美的,这一病态的审美观,使妇女饱受痛苦,而将小脚称为“金莲”的则始于潘玉儿。她正是以一双柔弱无骨,状似春笋的小脚而大受皇上萧宝卷的宠爱,同时名扬天下。
    萧宝卷为了讨好潘玉儿,在内延之中,时常以奴仆自居,小心翼翼地来侍候潘玉儿,甚至端茶送水,捏脚捶背部都做得心甘情愿。每当外出总使潘玉儿坐卧轿中,自己则骑马相随,朝臣们以为不成体统,萧宝卷却始终习以为常。
    为了进一步博取爱妃潘玉儿的欢心,萧宝卷大兴土木,建造了“仙华”、“神仙”、“玉寿”三座豪华宫殿,穷极奢侈。萧宝卷还凿金做莲花,遍贴在地面上,命潘玉儿裸足徐行而过,花随步动,弓弯纤小,腰肢轻盈。萧宝卷在一旁称羡说:“这真是步步生莲花啊!”
    萧宝卷也不知道从那里学来一套“按摩技法”,经常握住潘玉儿的美足,搓、揉、捏、吻,甚至啮之。偶尔咬痛了,潘玉儿便毫不客气地用杖敲击其背,萧宝卷反以为刺激。
    后来萧宝卷被萧衍部下所杀,萧衍当了皇帝即梁武帝。他早就听说潘玉儿非常漂亮,一直希望有一天能够占为己有。当了皇帝以后就想纳潘玉儿为妾,遭到大将王茂的竭力反对,称“亡齐者此物,留之将恐贻外议”,萧衍不得已将潘玉儿赐给部将田安,潘玉儿义不受辱,自缢而死。
    据说赵飞燕妹妹赵合德也生有一双柔软可人美丽的小玉足,汉成帝刘骜每次握住她的美足便情兴勃发,而赵合德却故意躲避,常常惹得汉成帝欲罢不能。
    (六)南京历史上盖汉高、魏武极具人格魅力的皇帝
    陈武帝陈霸先是南北朝时期陈朝的开国皇帝,陈朝吏部尚书姚察在陈亡被俘,到隋朝后,为隋文帝撰写陈朝历史时,仍认为陈霸先:英略大度,应变无方,与汉高祖刘邦、魏武帝曹操一样同属伟人。在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有像陈霸先这样评价的皇帝并不多见。
    魏徵是唐朝宰相,也曾是《隋书》、《周书》、《北齐书》、《梁书》、《陈书》五部史书的总监修官,不仅熟悉陈朝历史,而且具有政治家、史学家的眼光。他分析并赞扬了陈霸先为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而奋斗的一生,认为陈霸先效命旧王朝,立下丰功伟绩,功勋不下曹操、刘裕;三分天下,能够“决机百胜”,雄豪无愧刘备、孙权。
    除此之外,陈霸先待人处世也有他独特的风格,很受当时人及后人推崇。南北朝到隋朝时期岭南高凉一带(今广东阳江),有一位俚人的领袖洗夫人,在岭南很有影响,是极具胆识的少数民族领袖,曾领兵与投靠侯景的李迁仕作过战,与陈霸先在灨石(今江西万安)相会过一次,回家后对她丈夫说:“陈都督是一个非凡人物,极得人心,定能讨平贼寇,我们应尽力资助他。”南朝的梁、陈两代,岭南的一些地方官都发动过叛乱,不听朝廷命令,想把岭南变成独立王国。洗夫人的坚决反对这些地方官。每次叛乱发生,洗夫人都亲自率军配合朝廷进行平叛,安定了岭南地区。这应该是陈霸先的人格魅力所致。据《陈书》的作者姚思廉分析,有以下四方面原因:第一,陈霸先“英谋独运,人皆莫及”,军事眼光、政治眼光都比同时代人要看得远,或进或止,都恰到好处。第二,陈霸先“恒崇宽政,爱育为本”,虽以武艺起家,却不是好战之人,常能以一文士之力,免三军之争,非到事不可息,决不轻易动武,不轻易调发民力,体贴百姓,使他得到了百姓的拥护。第三,陈霸先生活朴素,吃苦耐劳,史称他“以俭素自率,常膳不过数品,私飨曲宴,皆瓦器蚌盘,肴核庶羞,裁令充足而已,不为虚费。”即使后来当了皇帝,宫中仍“衣不重彩,饰无金翠,歌钟女乐,不列于前”。第四,陈霸先不贪图钱财,平定侯景与拥立萧方智,都使他得到了朝廷大量赏赐,但他把这些赏赐都分给了部下。
    陈霸先出身低微,他身边所重用的将相人才都来得非同一般:有的是俘虏,如大将杜僧明、周文育是陈霸先在广州战场上亲手抓到的俘虏;有的是俘虏的俘虏,如后任都督广、交、越、衡等十九州诸军事的欧阳頠,又是周文育抓来的俘虏;有的是投诚过来的,如大将周铁虎、程灵洗本都是对手王僧辩的战将,凡是可以团结的人,可以为他所用的人,他都不计前嫌,尽力团结在自己身边,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所有这些大概就是陈霸先赢得部下拥戴的主要原因。
    (七)南京历史上有两个养父的草根皇帝
    有人列出了中国历史上十大草根皇帝的名单,南京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中就占了4个席位。即宋武帝刘裕、陈武帝陈霸先、南唐烈祖李昪和明太祖朱元璋。其他6位是:西汉高祖刘邦、蜀汉昭烈帝刘备、后赵明帝石勒、后梁太祖朱温、后汉高祖刘知远、大顺永昌帝李自成(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虽然不是“正史”承认的皇帝,但他毕竟称过帝)。所谓草根皇帝也就是贫民皇帝、布衣皇帝、寒门皇帝,顾名思义,就是穷苦出生、没有背景的人当了皇帝。有的从小就是孤儿、穷小子,有的还差一点是弃儿,甚至是不良少年。但最终都当上了皇帝,这里面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这里不讨论辩证法,只闲聊他们的命运。
    作为草根皇帝之一的李昪,6岁时父亲就在战乱中去世了,他随母亲跟着伯父一起到了淮南。不久,母亲也不幸去世,李昪成了孤儿,只好到寺庙里勉强维生。后来杨行密派兵支援山东的王师范,攻打濠州(今安徽凤阳)时得到了他,见他聪明机灵,长得也很招人喜爱,于是就想将他收为养子,但亲生儿子们极力反对,杨行密无奈只好又将他送给属将徐温为养子,改名为徐知诰。徐知诰长大后,不但相貌出众,而且胆略过人,他为人厚道,待人诚恳,人缘也很好,威望高过徐温的其他儿子们。徐温因此常常训斥自己的儿子不如徐知诰,引起儿子们的忌恨,多次想设计加害于他,但都因为徐知诰的机智,善于藏拙和别人的帮助而化险为夷。杨行密死后,徐温执掌南吴朝政,徐知诰也因为能力突出担任要职,成为徐温的左膀右臂。徐温死后,徐知诰执掌朝政,并于937年废掉南吴皇帝杨溥自己称帝,成为南唐政权的建立者。
    宋武帝刘裕,从小家里一贫如洗。由于家庭苦难,刘裕的父亲曾想将他仍掉,亏得邻居大婶将他收养,因此刘裕就有了一个小名“寄奴”。青年时刘裕家境十分清贫,以砍柴、织屡为生。刘裕年轻时嗜赌,结交的也多是亡命之徒,在地方名声不是很好。从军后,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他对内平息战乱,先后击败了孙恩、卢循的海上起义,消灭了桓玄、刘毅势力;对外致力于北伐,取巴蜀、伐南燕、灭后秦,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成为“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的军事统帅。称帝后,他大力加强中央集权,限制臣下权力;减轻农民负担,恢复农业生产;厉行节俭,反对浪费之风;大力提拔寒族地主担任高官,打击士族腐朽势力;实行“土断”之法,加强户籍管理,对贵族隐瞒庄园户口严厉打击,使得国家纳税人口和税收迅速增加。同时他清心寡欲,生活简朴,起居有常,严整清洁有度。衣服和住所都有很朴素,游览欢宴次数也很少,后宫嫔妃也不多。刘裕的财产全放在国库,宫内没有私藏。宫内宫外,严奉禁约,没有人敢奢侈浪费。他平时穿着十分随便,连齿木屐,普通裙帽;住处用土屏风、布灯笼、麻绳拂。还在宫中悬挂了从前使用过的农具、补丁加补丁的破棉袄,以至于被儿子骂做“乡巴佬”。
    陈武帝陈霸先也是寒门出生。据史料记载:小名法生,原籍颍川,南渡后为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从小家庭贫寒,却好读兵书。初仕乡为里司(里长,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后至建康,为油库吏,后为新喻侯萧映传教,萧映当时是广州刺史,于是陈霸先随萧映来到广州,为中直兵参军。《文苑英华》说陈霸先是“火耕水耨之夫,荜门圭窦之子”,门第贫寒。青少年时打鱼练武。陈霸先于557年禅梁称帝,建立陈政权。在位3年,任贤使能,政治清明,江南局势渐趋稳定。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大饥荒时一家人几乎死尽。为生活所迫,朱元璋少年时在皇觉寺为僧,备受高级僧侣欺凌。朱元璋即位后大力加强君主专制,废除宰相职位,集大权与一身;大兴文字狱,压制社会思想,制造恐怖气氛;大兴“胡、蓝党狱”,大杀功臣,造成社会的恐怖万分;建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严密监视社会舆论;大封诸子为王,驻守地方,意在维护统治。当然,朱元璋在促进社会稳定、鼓励生产、选拔人才、打击腐败、改革行政机构等方面还是做出了不少功绩。朱元璋可谓功过参半的君主,他的一生充满了神奇色彩。
    (八)南京历史上重新启动活人殉葬的皇帝
    用活人殉葬,是奴隶社会的一种非常残酷的制度。殉葬人有活埋的,也有被杀或自杀后陪葬。中国的殉葬制度,就考古发现,最早始于殷商时期。商人相信人死以后,灵魂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墓葬是墓主在另一个世界的居所,一切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礼制办事。奴隶主贵族死后,都用奴隶为之殉葬,让他们在“阴间”继续为主人效力。当时用奴隶殉葬已成为一种制度,据《墨子•节丧篇》记载:“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春秋之后,人殉的作法已不多见,基本上改用木制或泥制人形偶像殉葬。战国时的秦国就曾在献公元年(前384年)正式下令废止人殉。但是到了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殉葬制再次卷土重来。
    秦始皇嬴政死后,殉葬的确切人数至今是个谜,《史记•秦始皇本纪》(卷六)记载:“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据有关史料,为秦始皇殉葬的不仅仅有后宫女人,而且参与陵寝建设的工匠也都成了“殉葬品”。估计秦始皇墓中为之殉葬者数以万计。
    秦朝灭亡后,到了汉朝,除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以外,强制妇女殉葬作为一种制度,已不复存在。据《三国志•吴书》载:三国时吴将陈武战死,孙权破例下令以陈爱妾殉葬。不久吴亡之后,即被人指责:“权仗计任术,以生从死,世祚之短,不亦宜乎!”
    但在明朝初期,再次出现了嫔妃殉葬的情况。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5月,朱元璋病逝。死前他命46位嫔妃为其殉葬。朱元璋再开恶例,汉族终止了一千多年的活人殉葬制度被朱元璋重新启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他的次子秦王朱樉死后,以两名王妃殉葬。据《明史•太祖本纪》记载,1398年闰5月初十,“(朱元璋)崩于西宫,年七十有一”。朱元璋死后,朱允炆遵遗诏,依古制,凡没有生育过的后宫嫔妃,皆令殉葬,另有若干宫女从死。据明末人毛奇龄所著《彤史拾遗记》记载,“太祖以46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宫人10数人。”直到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稗事汇编》记载:明英宗临崩时说:“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为。”明初以来所实行的嫔妃殉葬制度就此废除。
    但实际上,这一制度一直到康熙十二年(1673年)才真正得到禁止。从此,帝王死后的殉葬制才算真正退出中国历史的舞台。
    (九)南京历史上拥有最多女人的“皇帝”
    据史料记载: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的时候,自称在天上有一房“正月宫娘娘”即赖莲英,也是洪天贵福的生母。金田起义的时候,他已经有美妃15人;一年后在广西永安围城战中,洪秀全就有了36个女人。打出广西以后,到了湖南道州,又接纳何贡生“进献”的四位美女;占领武昌以后,洪秀全一次选妃,就选了民间女子“有殊色者六十人”。前后加起来已经有了115个女人。
    又据幼天王洪天贵福(洪秀全子)被俘后的口供中说:“我现年16岁,老天王是我父亲。我有88个母后,我是第二个母后赖氏所生,我9岁时就给我四个妻子。”这里天王的88个妻子已超过了历代封建帝王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后妃的人数了。有人说,男人一旦有了至高的地位,就会变成无比贪婪的色中貔貅。洪秀全一共有10个子女,其中长女、次女和洪天贵福还是其原配夫人和续弦赖氏所生。似乎与他拥有另外80多位妻子相比,这个数字似乎不成比例,但这并不能说明他就没有那么多妻子。
    与南京历史上的开国皇帝相比,洪秀全更是张扬了许多。据有人统计:
    1、东吴有皇帝4位。大皇帝孙权有妻11位;末帝孙皓有妻3人;其余2位均为一夫一妻。
    2、东晋有皇帝11位。元帝司马睿有妻3位、成帝司马衍有妻2位、简文帝司马昱有妻2位、孝武帝司马曜有妻3位。其余7位均为一夫一妻。
    3、南朝刘宋帝国有皇帝9位。武帝刘裕有妻3位、文帝刘义隆有妻4位、孝武帝刘骏有妻2位、明帝刘彧有妻3位。其余5位均为一夫一妻。
    4、萧齐有皇帝7位。除第六任帝萧宝卷有两位妻子以外,其余6位均为一夫一妻。
    5、萧梁帝国有皇帝6位,除武帝萧衍有妻子3位、元帝萧绎有妻子2位以外,其余均为一夫一妻。
    6、南陈有皇帝5位,除陈霸先有妻2位、陈叔宝有妻3位以外,其余3位均为一夫一妻。
    7、南唐帝国有皇帝3位,其中先主李昪和后主李煜均为一夫二妻,中主李璟一夫一妻。
    8、大明帝国有皇帝17位,其中太祖朱元璋有妻4位、成祖朱棣有妻3位、仁宗朱高炽有妻3位、宣宗朱瞻基有妻15位、英宗朱祁镇有妻2位、景宗朱祁钰有妻2位、宪宗朱见深有妻6位、世宗有妻6位、穆宗朱载厚有妻3位、神宗朱翊钧有妻5位、光宗朱常洛有妻6位、熹宗朱由校有妻4位、思宗朱由检有妻3位,其余诸帝均为一夫一妻。
    此外,晋武帝司马炎,后宫有上万美女,以至于每天夜晚临幸佳人成了一道颇费踌躇的难题。于是他突发奇想,发明了“羊车临幸”的全新玩意儿。恣其羊车之所至,便宴寝其宫。有人计算过,上万美女如果一万天轮上一次,那也要等待近30年,即便等到,恐怕也成了美女她姥姥了。大批美女万般无奈,只好想方设法去招引那“羊”爷爷了。于是有人想出了一个绝招,这个人就是胡贵妃,她令仆役采摘鲜嫩竹叶,插于门上,门前洒以盐汁,羊见鲜嫩竹叶,且闻盐之香气,遂驻足而食,武帝乃寝于此处。此法后来为刘宋朝的潘淑妃仿效。潘淑妃是宋文帝刘义隆的妃子,她入宫初期并没有被文帝看中。要想在美女如云的后宫脱颖而出,谈何容易。但是宋文帝有一个嗜好就是喜欢乘羊车在后宫巡游,潘淑妃就采用了胡贵妃的做法,用嫩草和盐汁笼络了羊,也就留住了乘坐羊车的皇帝,很快就得到了皇帝的宠爱,后来袁皇后竟因妒嫉她而死。可见那个朝代宫女们,掌握一门驯羊技术有多么重要。

TOP

(二)南京历史上第一位被妃子捂死的皇帝
    1、不知生父是谁的皇帝。
    司马睿,字景文,司马懿曾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咸宁二年(276年)生于洛阳,晋史记载司马睿出生时“有神光之异,一室尽明。及长,白豪(白毛)生于日角之左,隆准龙颜,目有精曜,顾眄炜如也。”很有帝王之相。但《晋书》上却记载:“玄石图有‘牛继马后’,”据说“牛继马后”的典故即出于此。晋史同样记载司马睿,“晋将牛金子也。”这6个字让司马睿的身世陷入迷茫。将一个堂堂的东晋开国皇帝说成是牛家的后代,若是老祖宗司马懿太爷地下有知,岂不要跳出来拼命。相传,司马懿的孙子司马觐袭封琅琊王之时,他的妃子夏侯氏风流放荡,与小吏牛氏私通产下一子,就是这个司马睿。在李贽的《藏书》中则被称之为“南朝晋牛氏”。
    其实这档子事并不稀奇,从秦始皇开始就有传说:如,吕政(赢政)吕不韦之子;汉文帝魏恒(刘恒)魏豹之子;晋元帝牛睿(司马睿)牛金之子;萧综(萧衍子)东昏侯萧宝卷的遗腹子;明成祖陈棣(朱棣)陈友谅遗腹子;清世祖洪福临(顺治帝)洪承畴之子等等。在这里事情的真伪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历史上一定存在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或者根据人们各自的好恶,编派强加到他们身上去的也未尝没有。但凡一个朝代推翻了另一个朝代,胜利者都喜欢掠取和占有别人的好东西,特别是那些年轻漂亮的美女,统统纳入自己的后宫,供自己享受。并不在意哪个女人肚子里已经有了“种”、谁的“种”。那个时代的科学也没有发达到那一步,做个B超或是尿液分析什么的。再说占有者也不会考虑那么多,只管宠幸就是。
    南朝萧梁时代的萧综,不相信自己的老爸是萧宝卷(东昏侯),便盗开了萧宝卷的坟墓,挖出尸骨,经过“滴血认亲”。据《梁书•列传第四十九(卷第五十五)》:“然犹无以自信,闻俗说以生者血沥死者骨,渗,即为父子。综乃私发齐东昏墓,出骨,沥臂血试之。”萧综证明了自己是萧宝卷的儿子,而不是萧衍的种。尽管如此,萧衍始终将萧综当亲生儿一样对待。
    司马睿自己也未必说得清他父亲究竟是谁,但是不管他是谁的儿子,也不管他姓牛还是姓司马,对他自己来说已经无法改变,对后人和历史来说也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在南京建立了东晋王朝,并持续了103年,这点毋庸置疑。
    2、被妃子捂死的皇帝。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杀的皇帝是秦二世。秦二世姓赢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始皇出巡死于沙丘,宦官赵高和丞相李斯篡改遗诏,立胡亥为帝,赐扶苏死。秦二世即位后,宦官赵高掌实权,实行惨无人道的统治。二世胡亥于前207年被赵高的女婿阎乐领着上千人,假称抓捕盗贼,直闯胡亥的行宫,最后威逼胡亥自刎,胡亥时年24岁,皇帝也仅仅当了3年。
    南京历史上第一个被妃子捂死的皇帝,是东晋的第九位皇帝孝武帝司马曜。他是个嗜酒如命的主儿,一次他灌多了黄汤,借着酒劲跟宠妃张贵人说:“你已年近30了,年轻漂亮的女人多的是,明天我就废了你。”然后,司马曜烂醉如泥,沉沉睡去。张贵人心想,皇帝历来是金口玉言,看来这老家伙真的不想要我了,不如趁早把他干掉,免得被他打入冷宫活受罪。于是她一不做二不休,召来心腹宫女,趁司马曜熟睡之际,搬来几床被子,三下五除二,就将还在睡梦中的司马皇帝给活活捂死了。于是司马曜成了南京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皇帝之一。
    同样的事件后来在明嘉靖年间又一次重演,但不是在南京,皇帝也没死。那是在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10月21日凌晨,十几个宫女决定趁嘉靖皇帝朱厚熜熟睡时把他勒死。没想到,在匆忙中,宫女杨金英将绳套拴成了死结,嘉靖皇帝才没有被勒死,但由于惊吓过度,昏迷了好久才醒过来。
    3、疯狂杀戮的皇帝。
    东晋之后,南京历史上宋、齐、梁、陈几个朝代的杀戮之风突然兴起,特别是皇家宗室里的杀戮,简直到了疯狂的地步。
    杀皇帝当然主要是为了自己要当皇帝,所以敢于杀皇帝的人一般都是凶残的。张贵人除外,她杀皇帝不是想自己当皇帝,而是担心皇帝废了她。这与宋武帝刘裕杀皇帝有着本质的不同,刘裕为了代晋当皇帝,因此接连杀了安帝司马德宗和恭帝司马德文二帝,自己终于当上了皇帝。后来刘裕第三子刘义隆即位称宋文帝,他在位30年,励精图治,经济终于有所恢复,遂有元嘉之治。也许宋文帝刘义隆在位间太长,他的长子刘劭虽然早已被立为太子,但是迟迟当不上皇帝。刘劭想当皇帝心切,先是学了汉武帝时期做法“巫蛊”,咒他老子早死,然后又来了个抢班夺权,将亲生父亲杀死,自己当了皇帝。可是好梦不长,没做几天皇帝就又被别人砍掉了头颅。
    南朝齐高帝萧道成杀刘宋后废帝刘昱,立刘准(顺帝)。后来又逼刘准禅位,自己当了皇帝,在位4年。死后由长子齐武帝萧赜继任。公元493年,南齐第二任皇帝萧赜逝世,皇太子萧长懋(文惠太子)早死,由21岁的皇太孙萧昭业继位。
    有杀人魔王之称的萧鸾,是萧道成的侄子,他杀死萧昭业(齐武帝萧赜的孙子),另立15岁的萧昭文为皇帝。又于当年11月,废萧昭文为海陵王(十几天后也将其杀死),宣布自己为萧道成的第三个儿子而当上了皇帝。
    萧鸾的皇帝宝座是从两个侄子皇帝萧昭业、萧昭文手里夺来的,所以名不正言不顺,总是担心皇位不牢靠,害怕齐高帝萧道成和齐武帝萧赜的子孙起来推翻他。为了消除后患,他对皇室子孙大开杀戒,萧道成19个儿子仅7人善终,4人早亡,8人被杀;萧赜23个儿子仅两人善终,4人早亡,1人赐死,16人被杀;文惠太子四子,长子萧昭业,次子萧昭文先后继位为帝,也先后被杀。第三子萧昭秀、第四子萧昭粲都死于第三次杀戮,文惠太子绝后。
    (三)南京历史上第一位险遭遗弃的皇帝
    刘裕,字德舆,幼名寄奴,庙号高祖。彭城绥舆里(江苏徐州)人氏,后来迁居到京口(今江苏镇江)。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开国皇帝,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但是他的身世很不寻常,一出生就差点被他父亲遗弃。
    刘裕的祖父曾任东安太守,父亲刘翘任职本郡功曹,因此刘家不但算是士族,也算是个富家。因此也很得时人重视,因此刘翘的结发之妻赵安宗乃是平原太守赵裔之女。其祖父赵彪曾为治书侍御史。
    晋穆帝升平四年(360年),17岁的赵安宗嫁给了功曹(亦称功曹史,西汉始置,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选署功劳)刘翘。
    晋哀帝兴宁元年(364年)4月2日夜晚,赵安宗生下了她唯一的儿子刘裕后,21岁的赵安宗却因产后血崩而死。父亲刘翘曾经想放弃这个孩子。而就在这个时候,同族兄弟刘万夫妻搭救了刘裕。刘万的妻子杜氏正好生次子刘怀敬,于是“断怀敬乳而乳之”,所以刘裕是喝杜氏的乳汁长大的。不久刘翘就为刘裕娶了继母萧文寿,就是后来的宋太皇太后。萧文寿说服丈夫刘翘,将刘裕接到了身边抚养。她对这个身世凄凉的孩子怜悯疼惜,刘裕对继母也充满感激之情。
    萧文寿(342—422年),兰陵(今山东)人。父,萧卓,官洮阳令。追赠金紫光禄大夫。爵封阳县侯;母赵氏,封吴郡昌寿县君。公元420年被刘裕尊为皇太后。
    萧文寿嫁给刘翘做继室时已经22岁,后来萧文寿又生下了两个儿子,长沙景王刘道怜、临川烈武王刘道规。不幸的是刘翘在小儿子生下来没多久便去世了。萧文寿一人带着三个孩子艰难度日。为了抚养孩子,白天她带着刘裕种田砍柴,晚上织履,勉强度日。
    尽管母子衣食难继,刘裕却仍然长成了一副好身板,高七尺六寸(按照一尺合今24.2cm计算约为1.83米)这使得他对继母产生了更深的感情。尤其是他对继母没有改嫁、坚持将自己拉扯成人的养育之恩,牢牢铭记在心。
    刘裕渐渐长大,喜欢舞枪弄棒,好打抱不平,还参与赌博,亲戚朋友对他颇有微词,但是继母萧文寿却对儿子很偏爱,别人也就不好说什么。后来,刘裕在征得继母同意之后,投奔冠军将军孙无终,成了他的部下,很快又升做司马,曾经一个人杀退了千余敌兵,因以勇猛豪气闻名。
    义熙元年(405年),40岁的刘裕率军平定了桓玄之乱,掌握了东晋实权。义熙七年(410年),作为“豫章公”刘裕嫡继母,萧文寿被封拜为“豫章公太夫人”;(417年)晋皇室升刘裕为“宋王”,萧文寿又随之封拜“宋王太妃”。
    元熙二年(420年),刘裕代晋称帝,即宋武帝。改国号为“宋”,建立了南朝最大的王国,定都建康(今南京)。尊萧文寿为皇太后,并对萧太后十分恭敬。
    刘宋永初三年(422年)5月,60岁的刘裕病逝于西殿,其子刘义符即位,进封奶奶萧文寿“太皇太后”。第二年的2月,太皇太后萧文寿辞世,享年81岁,谥号“孝懿皇后”。
    刘裕当上皇帝以后,堪称是孝老爱亲的典范。刘裕的结发妻子臧爱亲,祖籍山东沂水,祖父臧汪曾任尚书郎,而父亲臧隽则只是一个郡的功曹。刘裕与臧爱亲结婚时,刘裕还是京口里(今江苏镇江)的一介布衣,后生下了一个女儿,起名刘兴弟。不久,初为人父的刘裕离家从军。很长一段时间里,刘裕捎回家乡的音讯都是很少的。而身在乱世中的臧爱亲,侍奉婆母拉扯幼女,一面做农活养家,一面还要担心从军的丈夫是否平安。
    刘裕当了高官以后,没有因为臧爱亲没生儿子而影响对她的情意。而臧爱亲面对奢华所表现出来的节操,更深得刘裕的敬重。刘裕不好声色,与发妻的感情也很深,他的7个儿子,基本都是在臧爱亲年长不育及病逝后才陆续出生的。
    臧爱亲没能活到刘裕当皇帝的那一天。夫妻重聚后的日子并没有多久,义熙四年(408年)正月,臧爱亲病逝于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时年48岁,刘裕悲痛万分。这个时候刘裕还只是东晋的豫章郡公,因此臧爱亲只得到了“豫章公夫人”的追谥,并归葬丹徒老家。
    刘裕称帝之后,追封已经辞世12年的臧爱亲为“敬皇后”,7个儿子(包括皇太子)的母亲都仅封妃嫔而已。刘裕临终时还留下遗诏,吩咐将臧爱亲的棺木从丹徒迎至南京,与他合葬于初宁陵。
    (四)南京历史上第一位举办围棋比赛的皇帝
    围棋起源于春秋中叶之前(一说西汉时期)。下棋也称对弈。“弈”是围棋最古老的称谓。在先秦典籍中屡见,但“围棋”一词却很少见。关于围棋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左传:“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春秋时期,围棋已成为一种游戏在社会上流行。据说,士大夫阶层最初瞧不起围棋。孔夫子在《论语》里说,下围棋的都是些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是成不了贤人达士的。孟子师承孔子,在这方面持同样见解。他曾说:“下围棋的人嗜好饮酒,甚至能够不顾父母养育之恩,不尽孝敬之义。”
    到了魏晋时期,魏、吴两国盛行围棋。魏以曹氏家族、“建安七子”为代表,曹操围棋水平也是可以和高手相媲美。东吴围棋风靡一时,名手辈出,也就出现了对局的记录,这就是围棋史上有名的“吴图”(本指三国时吴国的围棋棋谱,这是中国最早的棋谱,后来,也就成了“棋谱”的别称)。
    东晋时期,棋风昌盛,逐步理论化。南北朝时期,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南朝围棋的黄金时代实际上仅仅出现在宋、齐、梁三朝,尤以宋文帝、宋明帝、齐高帝、齐武帝、梁武帝在位时期为最盛。
    在《世说新语补》中,记载着这样一则东晋的故事。尚书仆射江彪年少的时候,丞相王导召唤他一起来下棋,王导虽然位尊为丞相,棋艺却不如一个孩子,大约要江彪让两颗子。当棋盘摆开来的时候,小小年纪的江彪一见棋盘上双方摆的是平下的棋,就迟迟不落子。丞相问,“你为什么不下?”江彪回说:“恐伯这棋下不起来。”在一旁观看的人说:“这孩子的棋艺好。”王导慢慢把头抬起来说:“这孩子,恐怕不仅仅是围棋下得好。”
    南朝时齐高帝也喜欢弈棋,据记载:“齐高帝性宽,常与直阁将军周覆、给事中褚思庄共棋,累局不倦。覆乃抑上手,不许易行,其弘厚如此。”也就是说,萧道成与手下下棋时要悔棋,周覆把皇上的手按住,硬是不许悔子。棋规面前人人平等。这里的“规”就是法律,君臣同样都要遵守,否则,显失公平。这样的故事,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被人广泛传颂,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实在是不多的。
    这两个故事,有其共同的一点,那就是在棋桌两端坐着的人,尽管社会地位可能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因为在两人的中间是一个棋盘,所以他们两人作为对手,地位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是游戏规则。围棋的世界,不能不是一个平等的世界。“无贵无贱,无长无幼”,棋之所在,平等之所在也。同时,如果棋盘两面的力量相差很大,就要想办法让它平等。江彪的水平高,就要让王导两子,哪怕是丞相也要让,否则棋也无法下。
    所以,在棋盘上的尊严,体现出来的既是位卑者的要求平等的思想,也是位尊者的民主思想,虽然这种民主也是极其有限的,但是,有这种思想就相当不容易了。当今社会,官大一级压死人,不要说在实际生活中,就连棋盘上的平等也很难找到了,真是可悲啊!
    据说,梁武帝萧衍也是一名围棋高手,他不但对棋的爱好已经到了通宵达旦,可以夜不入寝的地步,还亲自撰写了被后人称之为围棋经典的五赋三论中的《围棋赋》,就其棋力来看,中国历朝历代皇帝恐怕属他最强。他曾经举办过一次大规模评定围棋等级的盛会,评定等级,当然要举行比赛,因此也可一说举办了一场全国性的围棋比赛。
    据《南史•列传第二十八•柳元景》记载:“梁武帝好弈棋,使恽品定棋谱,登格者二百七十八人,第其优劣,为棋品三卷。恽为第二焉。”柳恽字文畅(柳元景的侄孙,曾任吴兴太守、尚书仆射)善下围棋,是当时著名的棋手。梁武帝好下围棋,他命柳恽负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棋品的评定。柳恽品定棋谱,当时评上品级的棋手就有278人,由他评定出棋手名次优劣,并作《棋品》3卷。柳恽自己名列第二。这是南京历史上,也是我国古代围棋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评定棋手等级的盛会。
    梁武帝嗜好围棋,甚至还错杀了一位他十分信任的高僧榼头师。一天,梁武帝下敕召榼头师入宫研讨佛法,当榼头师入宫时,梁武帝正在和人下棋,要叫杀对方的一块棋,便随口说道:“杀!”左右侍从听见皇帝叫杀,以为是要杀榼头师,便不由分说,将榼头师推出斩首。等下完棋,梁武帝下令召见榼头师,左右侍从回答说:“已奉旨杀掉了。”梁武帝听罢,后悔不迭。
    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文弈之风衰退。但宫廷棋坛却呈现另一番景象,朱元璋好弈,相传是下模仿棋的鼻祖。模仿棋不存在平等问题,它完全是按照前人的路子,一步一步往下走,要的是那种感觉,而不是结果。

TOP

十代故都的开国元首,都有一些轶闻遗事,当然也包括在某个朝代中有作为的皇帝和几个在某些方面有造诣的末代皇帝。同时,他们之间也有许多巧合的地方。这里之所以不用“开国皇帝”而用“开国元首”这个称呼,因为洪秀全、孙中山在严格意义上说,都不能算是皇帝,一个充其量是天王,一个则是临时大总统。
    南京历史上十代故都之开国元首是:东吴大帝孙权、东晋元帝司马睿、刘宋武帝刘裕、南齐高帝萧道成、南梁武帝萧衍、南陈武帝陈霸先、南唐先祖李昪、明朝太祖朱元璋、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末代皇帝话题较多的则是两个后主,即荒诞无稽的陈后主陈叔宝和多愁善感的李后主李煜。
    导游还是比较有良心的,他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他说还想聊一些南京帝王们的轶闻遗事,尤其是开国皇帝,以飨虽然已经有些疲惫而兴趣不减的游客。
    南京历史上的皇帝,同其他地方的皇帝一样,大多是靠“杀”字起家,当上了皇帝,然后自己或者子孙又被人杀下了皇位;有的是被威逼禅让或被逼下台;有的甚至被爱妃用被子捂死,当然也有因病而死的。作为皇帝他们是至高无上的,但是作为人他与平民没有不同,有一样的爱,一样的恨。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一代名人,在历史上或多或少都留下了应有的记载。大多数开国者对推动历史的进程、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当然不排除有的开国者有使社会倒退的嫌疑,然而这不是本篇的重点,本篇的重点还是“闲聊”上面,只有闲聊才没有负担、没有包袱;才能聊得轻松、聊得愉快。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们,特别是南京的朋友们与导游一起,共同展开闲聊的翅膀,在南京历史的天空中翱翔、翱翔、再翱翔。
    (一)南京历史上第一位纳寡妇为妃的皇帝
    孙权是南京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也是东吴帝国的第一位皇帝,还是南京历史上第一位纳寡妇为妃的皇帝。
    据《三国志•吴书•孙权徐夫人传》:“吴主权徐夫人,吴郡富春人也。祖父真,与权父坚相亲,坚以妹妻真,生琨。”“琨生夫人,初适同郡陆尚。尚卒,权为讨虏将军在吴,聘以为妃,使母养子登。”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徐夫人的祖母是孙权父亲孙坚的亲妹妹,即孙权的亲姑姑,徐夫人的父亲徐琨与孙权是亲表兄弟。徐夫人则是孙权的表侄女儿,他们俩的婚姻属于不同辈份的近亲结婚。而且,徐夫人先嫁陆尚,陆尚死后,才被孙权纳为妃。孙权的第一个太子孙登就是这位徐夫人抚养大的,孙登也以徐夫人为母。
    其实早在孙权之前,帝王娶寡妇或二嫁女的就不在少数。例如:
    1、文王纳息妫。息妫是陈国(今河南淮阳)国君陈宣公的女儿。因为嫁到息国(今河南息县),所以叫息妫,妫是姓。息妫为息侯所宠爱。楚文王六年(前684年)楚出兵伐蔡国,败蔡哀侯于莘(古诸侯国名),俘蔡哀侯。蔡哀侯向楚文王称赞息妫乃天下第一美女。于是楚文王访息国,受到息侯接待,却乘机灭息,占有息妫,强纳为妃。息妫给楚文王生了两个儿子堵敖和熊訾(zī,即后来的楚成王)。
    2、姬带纳叔隗。翟叔隗是战国时翟国人,因其父帮助周襄王攻陷了郑国的陪都栎城(今河南禹县),周襄王为报答翟国,于公元前637年,娶了翟国国君的小公主叔隗为王后。但是,周襄王姬郑比叔隗大了几十岁。估计夫妻生活不谐调,加上代沟太深,性格差异太大,叔隗第二年就开始与小叔子姬带**。周襄王得知后,将叔隗贬入冷宫,姬带自知有罪,逃往翟国。翟国国君遂拨步骑5000人,奉姬带伐周,赶走了周襄王。姬带继任国王,叔隗再当王后。第三年叔隗死于乱箭之下。据说,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小叔子勾搭成奸,并将夫君国王赶走的王后。
    3、秦庄襄王与赵姬。赵姬,邯郸(今河北邯郸市)人,出身于富商的家庭,善歌舞,性淫荡。她原是珠宝商人吕不韦的爱妾,吕不韦唯为了巴结当时在赵国当人质的王子赢异人,便将当时已有两个月身孕的赵姬献给赢异人,后来赵姬产下一男婴,就是后来的嬴政(即秦始皇),而嬴异人至死都以为嬴政是他自己的骨肉。然而嬴政实际上是吕不韦的儿子。赢异人后来即位为庄襄王,赵姬就被立为王后。赢异人死后,嬴政即位,赵姬为王太后,而他的亲生父亲吕不韦则成了当朝宰相。但是赵姬不是个安分的女人,当了太后也不收敛,肆无忌惮的养了很多男宠,甚至还为嫪毐生了两个私生子。嬴政早已不满,亲政后立即处治了嫪毐,软禁了赵姬,又令吕不韦“就国河南”即离开咸阳去洛阳的封地,吕不韦绝望地饮毒酒自尽。这则故事是说,秦庄襄王甚至娶了一位孕妇为王后。
    4、汉高祖纳薄姬。薄姬是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年)的嫔妃,也是汉朝的第四位皇帝,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刘恒之母。薄姬原来是项羽部将魏豹的妻子,魏豹被韩信击败之后,薄姬被召入汉宫为奴,但入宫一年多,却连汉高祖刘邦的面都没有见过。薄姬小的时候,曾经与管氏和赵氏相约,如果今后谁富贵了就不要忘了彼此之间的友情。当薄姬不幸被俘为奴时,管氏和赵氏却得幸于皇帝刘邦。于是这两个美人就向刘邦提起了薄姬。刘邦很可怜薄姬的遭遇,当晚就召幸了她。薄姬为刘邦生下皇子刘恒,母以子贵得以成为宫妃。但是她不是刘邦的宠妃,此后很少有机会再见到皇帝。不过正因为是失宠的妃子,才没有召来吕后的妒忌。刘邦死后,凡是之前较为宠幸的妃子都被幽禁,只有薄姬幸免,跟着被封为代王的儿子去了封地。后来刘恒被拥立为文帝,薄姬由此被尊为皇太后。
    5、汉景帝纳王娡。王娡进汉宫前已经由母亲做主嫁给了金王孙,并且还生了一个女儿(景帝也许真的不知道)。不久其母又将王娡和金王孙分开,而且将王娡送到太子(汉景帝)的宫中。王娡长得特别漂亮,太子刘启十分喜欢她,施以厚宠。王娡生了平阳公主、南宫公主和隆虑公主3个女儿,又因为生了皇子刘彘(后改名刘彻,即汉武帝),从而荐升为美人。王娡不仅美貌,并且善施权术。她巴结有势力的馆陶公主,将馆陶的女儿陈阿娇许配给儿子刘彻,随后又通过馆陶公主进谗言,让汉景帝废去了太子刘荣(宠妃栗姬的儿子),栗姬随后被气死。于是,王娡成为了汉景帝的皇后,其子刘彻立为太子。刘彻当了皇帝以后,王娡成为太后。
    之后,汉朝汉宣帝的皇后许平君,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都是再嫁后当上皇后的。
    6、刘曜纳羊献容。羊献容,泰山南城人,祖父羊瑾,父羊玄之。她不但是西晋惠帝司马衷的第二任皇后,也是前赵末帝刘曜的皇后。她的经历在历史上也算比较奇特的一个了。她18岁的时候,被晋惠帝司马衷册立为皇后。这个晋惠帝智力低下,是个白痴。册立羊献容时,司马衷已经44岁了。年轻貌美的羊皇后跟着这个弱智的老丈夫,可以说是相当的委屈。可是,这还不算什么,随后西晋进入了“八王之乱”的时期,羊皇后的命运就像是坐在秋千上,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历经了后位的“四废四复”。其间,在第三次废后时还差点被司马顒赐死。311年,前赵刘曜攻陷洛阳,羊献容被掳。当时26岁的羊献容风韵犹存,刘曜对她一见钟情,娶为妻,有厚宠。羊献容给他生子刘熙。318年刘曜称帝,立羊献容为皇后。羊献容做了两国的皇后,历史上是不多的。
    7、曹丕纳甄氏。曹操打败袁绍后,曹丕入袁绍府,看上了袁绍的二儿媳妇甄氏的姿貌绝伦,就以其为妻。一开始甄氏颇受曹丕宠爱,生了儿子曹睿。但是,这里要说明的是,当初曹丕娶甄氏为妻时,她的丈夫袁熙还没死,准确地说,曹丕是强抢别人的美妻为己妻。不久后,甄氏才成真正的寡妇。曹丕当了皇帝后,甄氏就被冷落了,后来被赐死。曹睿当了皇帝后,才追封她为皇后。
    8、刘备纳吴苋。大约过了近300年,刘玄德又步了他老祖宗刘邦的后尘,娶了一位寡妇吴苋(一说,叫吴壹)。当时,刘备的甘夫人糜夫人已去世多年,夫人孙尚香又回了吴国,于是群臣便劝刘备娶蜀国大将吴懿的妹妹吴苋为继室。
    话说孙权当时写信骗其妹妹孙尚香带阿斗回东吴,然后想用阿斗做砝码换回荆州。不料阿斗半路上被刘备的五虎上将之一的常山赵子龙截回,孙尚香只得一个人回到东吴。刘备想到当初惧怕孙夫人的感觉,所以也不派使者去东吴接回孙夫人。因此,只好一个人鳏居。
    吴苋是刘备最后一位夫人,陈留(今河南开封)人,少年时失去双亲,她的父亲一向与益州牧刘焉有旧交,因此举家随刘焉进入蜀地。刘焉本想纳吴苋为妾,碍着面子和辈分未遂,就让自己的儿子刘瑁娶了吴苋。刘瑁死后吴苋寡居。吴苋虽然寡居再嫁,但美貌不减当年,刘备也十分满意。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称汉中王,立吴苋为汉中王后。章武元年(221年)5月,刘备称帝立吴苋为皇后。
    据说一代枭雄曹操也纳过一位刚出炉的寡妇张济的妻子、张绣的婶婶——邹氏。这邹氏其父虽是汉人,但她身上似乎有羌人血统,虽然寡居仍不失为豫州美人,有人将她列为三国十大美女之一。否则,曹操也不会因此而失去了爱子曹昂。
    应该说,三国以前一直到晋代,帝王们的思想还是比较开放的,并不反对娶寡妇;也不反对女儿再嫁,而且往往身体力行,这相当符合人性。
    孙权在南京算是带了个好头,他不藐视寡妇,娶了寡妇,也不反对女儿再嫁。长女鲁班,字大虎,先配周瑜子周循,后配全琮;小女鲁育,字小虎,先配朱据,后配刘纂。因此,到了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也紧随其后,娶了一位叫郑阿春的寡妇。
    孙权除了是南京历史上第一位纳寡妇为妃的皇帝,还是第一位“看门”的皇帝。
    相传,当年朱元璋在南京钟山南麓玩珠峰下建陵墓时,发现神道上有一座古墓挡住了去路。朱元璋问:“谁的墓?”答曰:“孙权大皇帝。”朱元璋说:“孙权也是一条好汉,就留着给我看门吧!”于是,神道就绕孙权墓而去。孙权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驾崩了1100多年以后,竟然还要为人守墓。
    2007年,南京市有关部门在白下区王府园一处工地挖掘出了一口清末老井,因王府园从清末到解放初一直是孙权后人的居住地,考古人员估计此井可能为清末民国初期间所挖。
    据史实可知,王府园为当年朱元璋吴王府所在地,在朱元璋搬进明故宫后,吴王府经历几次修缮,动用了大量明城砖。在明代灭亡后便荒废破败了。
    到了清代晚期,孙权后人买下了朱家旧宅——吴王府,成了孙家花园。孙家花园的主人是东吴大帝孙权的后裔孙绍筠。孙绍筠在清朝末年在山西做过县令,但只做了两年便辞官返乡。在王府园买下了朱元璋的吴王府,在院子里盖了一座“廉园”。孙绍筠和他的后人一直从清朝住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此,从这口古井的年代来看,应该是孙家人挖掘的。因此,有考古专家趣称:朱元璋让孙权“看门”,孙权后人就在朱元璋府上“动土”。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