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088
- 帖子
- 13888
- 精华
- 59
- 积分
- 50709
- 阅读权限
- 101
- 在线时间
- 1323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6-2-18
- 最后登录
- 2012-11-14
|
49楼
发表于 2008-11-24 10:05
| 只看该作者
(一)先主李昪
南唐烈祖高皇帝李昪,即徐知诰(888—943年),字正伦,小字彭奴,徐州人(一说海州,今连云港人),自云唐玄宗李隆基十六子永王李璘的后裔,曾是杨行密和徐温的养子。
另据《新五代史卷六十二•南唐世家第二》:“李昪,字正伦,徐州人也。世本微贱,父荣,遇唐末之乱,不知其所终。昪少孤,流寓濠、泗间,杨行密攻濠州,得之,奇其状貌,养以为子。而杨氏诸子不能容,行密以乞徐温,乃冒姓徐氏,名知诰。”徐知诰本姓李,自幼家境贫寒,6岁丧父,8岁丧母,从此成为流浪儿。曾一度栖身濠州(今安徽凤阳)名刹开元寺。
乾宁二年(895年)正月,杨行密向朝廷进呈表章历数朱全忠的罪恶,请求会同易定、兖州、郓州、河东的军队一同讨伐朱全忠。2月,杨行密的军中士兵抢掠到一个徐州姓李人家的孩子,已经8岁了,杨行密将他收为养子,杨行密的长子杨渥十分忌恨这个孩子。杨行密便对他的属将徐温说:“这个孩子质朴聪颖,和别的孩子很不一样,由于我儿子杨渥不能容他,所以赐给你为养子。”于是,徐温给这个孩子起名叫徐知诰。徐知诰侍奉徐温,勤谨孝敬超过徐温的其他几个儿子。有一次,徐知诰得罪了徐温,徐温鞭打他并赶他走。等到徐温回到家里,徐知诰跪在门口迎接。徐温问他:“为什么还在这里?”徐知诰流着眼泪回答说:“做儿子的离开了父母还能到哪里去呢!父亲盛怒时候就先回到母亲的身边,这是人之常情。”徐温因此更加疼爱徐知诰,让他掌管家中事务,家里的人都听他话。等到徐知诰长大了,喜好读书善于射箭,见识不凡,器度英伟。杨行密经常对徐温说:“徐知诰英俊杰出,各位将领的儿子都比不上他。”
徐温(862—927年),字敦美,海州朐山(今江苏东海)人,徐知诰(李昪)的养父,原先是淮南节度使、吴王杨行密帐下右衙指挥使。唐哀帝天佑二年(905年),杨行密去逝,长子杨渥继立。由于杨渥十分骄傲奢侈,将领们颇感不安。因此徐温与左衙指挥使张灏于天佑四年(907年)发动政变,共掌军政,杨渥大权旁落。次年(908年)杀杨渥,立杨行密次子杨隆演,不久,徐温又杀张灏,独揽大权。
开平四年(910年)2月,淮南军将万全感从岐州回到广陵,岐王李茂贞承用制书加封弘农王杨隆演兼中书令,继承吴王。于是,吴王杨隆演在淮南境内实行大赦。
乾化二年(912年)5月,徐知诰因功任升州(今南京)刺史。徐知诰为徐温做事非常谨慎,任劳任怨,辛苦异常,有时通宵不解衣带,徐温因此特别喜爱他,常对诸子说:“你们为我做事能够像徐知诰吗?”当时各州长官多是武夫,只以征战为职责,不体察民间之事;徐知诰在升州,只选用廉洁奉公的官吏,修明政治教化,招请四方士大夫,用尽所有家财也无所吝惜。
贞明三年(917年)3月,升州刺史徐知诰将升州整治得十分繁华。5月,徐温巡行到升州,非常喜欢这里的繁华景象,遂将升州升格为金陵府。
贞明四年(918年)4月,吴国内外马步都军使、昌化节度使、同平章事徐知训(徐温长子)傲慢淫暴,对待下属十分霸道。有一次,徐知训召集他的兄弟们一起喝酒,徐知诰没有参加,徐知训十分生气地说:“讨饭的家伙不想喝酒,难道想吃剑吗?”后来徐知训又请徐知诰一起喝酒,并埋伏了甲兵,准备杀死徐知诰,徐知谏(徐知训的三弟)暗踩徐知诰的脚以示意,徐知诰假装起来上厕所逃走。徐知训将剑交给他的亲信刁彦能,让他去追赶徐知诰把他杀掉。刁彦能骑马追到半路上,只是举起剑来向徐知诰表示一下就回去了。回来后告诉徐知训说是没有追上。后来徐知训被硃瑾所杀。
贞明四年(918年)7月,徐温任命徐知诰为淮南节度行军副使、内外马步都军副使、通判府事,兼江州团练使。后来徐温又回到金陵镇守,总管吴国大事,其余的政事,全都由徐知诰决定。
贞明五年(919年),徐温带领将帅以及藩镇官吏请求吴王杨隆演称帝,吴王没有答应。4月初一,吴王登王位。实行大赦,改年号为武义。修建宗庙和社稷坛台,设置朝廷百官,宫殿的礼乐典章全用天子的礼制。以金行继承唐的土行,腊月用丑。改谥武忠王杨行密为孝武王,庙号为太祖;改谥威王杨渥为景王;尊他的母亲为太妃。任命徐温为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诸道都统,镇海、宁国节度使,守太尉兼中书令、东海郡王。任命徐知诰为左仆射、参政事兼知内外诸军事,仍然领管江州团练使。
贞明六年(920年)5月,徐温从金陵回朝,商议谁当为继承王位的人。有人迎合徐温的心意说:“蜀先主刘备对武侯说:‘嗣子没有才能,您可以自代王位。’”徐温严肃地说:“我如果真有心取代王位,是在杀掉张颢的时候,哪能等到今日!即使杨氏没有儿子,有女儿也应当立她为王。再有敢胡说的,一律杀掉。”于是以宣王之命迎接丹杨公杨溥回来代行处理政事。
不久,吴国修筑的金陵城落成,陈彦谦将开支帐册送给徐温过目,徐温说:“我既然任用你办,我就不再检查核算了。”于是把那些帐簿全部烧了。
龙德元年(921年)2月,吴国改年号顺义。12日,吴王杨溥在南郊祭天,并以太祖配享。13日,实行大赦。加封徐知诰为同平章事,兼任江州观察使,不久以后又改江州为奉化军,让徐知诰兼任节度使。
顺义七年(927年)10月23日,吴国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诸道都统、镇海与宁国节度使兼中书令东海王徐温去世,年66岁。11月初三,吴王杨溥即皇帝位。追尊父杨行密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兄杨渥为景皇帝,庙号烈祖,杨隆演为宣皇帝,庙号高祖。17日,吴国实行大赦,改年号为乾贞。
乾贞三年(929年)10月27日,杨溥加尊号睿圣文明光孝皇帝,全国实行大赦,改年号大和。12月,吴国加封徐知诰兼任中书令,并领宁国节度使。徐知诰请徐知询来喝酒,用金做的酒杯酌酒给他喝,并说:“希望弟弟能活千岁。”徐知询怀疑其中有毒,又拿其他杯子将酒平均分开,随着献给徐知诰,并说:“希望和兄长各享500岁。”徐知诰脸色都变了,来回看着左右大臣,终不肯接受,但徐知询捧着酒一直不退。左右大臣都不知徐知诰想干什么,伶人申渐高径直走到他们面前说了几句诙谐的话,就夺过两杯酒,倒在一起喝下去,然后怀揣金杯很快退出。徐知诰偷偷派人用良药去给申渐高解酒毒,但他的脑子已经溃烂而死亡。
大和三年(931年)11月,中书令徐知诰向杨溥上表说,自己辅政时间长了,请求告老回金陵;杨溥便任命徐知诰为镇海、宁国节度使,镇守金陵(为金陵尹),其余官职如旧,总管朝政像他的父亲徐温一样。又任用徐知诰的儿子兵部尚书、参政事徐景通为司徒、同平章事,主管中外左右诸军事务,留在江都辅政;还用内枢使、同平章事王令谋为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用宋齐丘为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二人并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兼内枢使,以协助徐景通。初十,徐知诰到达金陵。
大和四年(932年)封徐知诰东海王。8月,吴国徐知诰扩建金陵城周围20里。11月,吴国任用诸道都统徐知诰为大丞相、太师、加领德胜节度使;徐知诰辞却丞相、太师。
大和五年(933年)5月,宋齐丘劝徐知诰将首都迁到金陵,徐知诰便在金陵营建宫城。
大和六年(934年)2月,吴国很多人都不想迁都,都押牙周宗向徐知诰进言说:“主上西迁金陵,您却需要东镇江都,不但劳费人力物力很大,而且违背人心。杨溥派宋齐丘到金陵,告谕徐知诰:迁都之事作罢。
早先,徐知诰就有让杨溥将皇位禅让给自己的意图,因为杨溥没有什么失德之处,无从下手。有一天早上,徐知诰照着镜子拔镊着发白的胡须,叹着气说:“国家安宁而我已经老了,怎么办呢?”周宗(南唐大臣。大小周后都是他的女儿)了解他的意图,请求去江都,将徐知诰的意图转达给杨溥。
大和六年(934年)6月,徐知诰准备接受杨溥的禅让,10月,杨溥加封徐知诰为大丞相、尚父、嗣齐王、加九锡;徐知诰辞谢不受。11月,徐知诰召唤他的儿子司徒、同平章事徐景通还归吴国西都金陵,任为镇海、宁国节度副大使、诸道副都统、判中外诸军事;任用他的次子牙内马步都指挥使、海州团练使徐景迁为左右军都军使、左仆射、参政事,留在吴国东都江都辅佐政务。
大和七年(935年)9月,吴主杨溥加封中书令徐知诰为尚父、太师、大丞相、大元帅,进封齐王,改元天祚。以升(州,今南京)、润(州,今镇江)、宣(州)、池(州,今安徽)、歙(州,今安徽歙县)、常(州)、江(州,今江西九江市)、饶(州,今江西鄱阳县)、信(州,今江西上饶市)、海(州,今江苏省连云港市)10个州之地给齐国。几乎相当于吴国一半的地盘。次年正月,徐知诰即建元帅府,设官职。
在徐知诰称帝前,江南就有一句童谣“东海鲤鱼飞上天”。“东海”指东海郡王的封号;“鲤鱼”指李昪。
天祚二年(936年)正月,吴国徐知诰开始建立大元帅府,用他的幕僚分别执掌吏、户、礼、兵、邢、工六部及盐铁。11月初八,吴主杨溥下诏,使齐王徐知诰设置百官,以金陵府(今南京)为西都(广陵为东都)。
天祚三年(937年)9月17日,杨溥命江夏王杨璘奉献皇帝的国玺和绶带给齐王。10月初五,齐王徐诰在金陵即皇帝位,国号大齐,改年号为升元,实行大赦,寻改国号唐。册杨溥为让皇。追尊他的养父太祖武王徐温称武皇帝。南吴亡。
不久,杨溥被迁徙到润州(今江苏镇江市)丹阳宫居住,由徐知诰派兵严密监守,不准他随意走动。杨溥抑郁成病,于升元二年(938年)12月,杨溥卒于丹阳宫。被追谥为睿皇帝。
升元三年(939年)正月,南唐群臣江王徐知证(徐温第五子)等几次上表请求南唐主徐知诰恢复姓李,建立唐室宗庙。23日,南唐主徐知诰准许。群臣又请求上帝王尊号,南唐主徐知诰说:“尊号是一种虚美,并且不是古制。”便没有接受。此后,子孙都依照这种做法,不受尊号,又不用外戚辅理政事,宦官不准干预国事,这都是当时其他国家所做不到的。
升元三年(939年)2月18日,徐知诰复姓李姓,更名为昪。徐景通更名为李璟,即后来的南唐李中主。4月,江王徐知证等请亦姓李,李昪不许。
导游想不通,江王徐知证本身就是姓徐,为什么还要率领群臣,哭着闹着要求姓李呢?是巴结,还是其他什么意思,只有他自己知道,看来李昪不许徐知证等人姓李是有道理的。
升元六年(942年),徐知浩又将杨溥遗族从润州(今江苏镇江)丹阳宫全部迁往海陵(今江苏泰州市),监禁于永宁宫,严兵守之,使他们长期与外界长期隔绝,族内男女只得互相婚配,以延续宗祀。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周世宗柴荣征淮南时,曾下诏慰问他们。后来,南唐元宗李璟得讯,又派兵将他们全部杀死,灭绝了杨行密的子孙后代。
李昪在位期间,一直奉行着克己自律的行事准则,对内实行轻徭薄赋的治国方针,对外则采取以和为主、以战为辅的策略。
升元六年(942年),金陵的邻国吴越王的府署着火,宫室府库几乎烧光,损失非常惨重。吴越王钱元惊惧,得了狂疾。这时,有的大臣提出,趁此千载难逢的良机发兵,一举灭掉吴越。李昪说:“怎么能从人家的灾难中取利!”反而遣派使者到吴越国去慰问,又送去大量赈济物资,从此两国尽消恩怨,长期地友好相处起来。
李昪不爱声色,专心国政,常常夜以继日地处理政务。实行宽仁为政,与民休息的政策,奖励农桑,保境安民,不轻易用兵,尽量使百姓享受太平,因此府库充实,可称是南唐的盛世。当时南唐的疆域有35个州,约为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湖北等省的一部分。在相对安定的条件下,社会生产有所发展。商人以茶、丝与中原交换羊、马,又经海上与契丹贸易。与同时割据的其他诸国相比,南唐地大力强;由于兴科举、建学校,文化也比较繁荣。
同时,李昪自励为勤俭,朴素不奢华,礼待大臣。李昪的节俭,在他打江山的时候就充分表现出来了。称帝后,他的节俭也未改变,足以与南朝萧梁的开国皇帝萧衍相提并论了。萧衍是一顶帽子戴3年,一床被子盖2年,平时吃饭只以菜蔬豆羹粝食为主,并且每日只吃一餐,遇有事务繁忙,便喝点稀粥充饥。李昪称帝后也是一样,他关心民间疾苦,并不只是做个样子,而是身体力行。有一次,他在盛夏酷暑时外出,他不用伞也不拿扇子,随从们看他热得直流汗,便要为他撑伞,他说:“士卒都暴露在骄阳下,我怎么能用这东西呢?”他常常脚穿用蒲草编织的鞋子,洗手洗脸用铁盆,暑天便睡在用青葛做的蚊帐里,左右使用的只是又老又丑的宫人,服饰粗糙简单。为国家而死亡的人,都给俸禄3年。分派使者按察民田,根据田地肥瘦核定租税,民间称道公平合理。宫中甚至舍不得点蜡烛,而用乌桕籽油照明。对政事却一丝不苟,日以继夜地批阅奏章,为大臣们做出了表率。
升元六年(942年)5月,李昪与左丞相,迁司空宋齐丘宴会,酒喝的正痛快时,宋齐丘说:“陛下完成中兴大业,是我的力量啊,为什么把我忘了!”李昪发怒说:“阁下以游说谋士的身份作朕的客人,现在位至三公,也可以满足了。可是你却跟人家说朕长的是鸟嘴像战国时的越王勾践一样,难于同朕共享安乐,有这样的话吗?”宋齐丘说:“臣确实说过这个话。臣当游说之客时,陛下不过是个偏将副官而已。今天陛下可以把臣杀了哇!”第二天,李昪下手诏向他谢过说:“朕的性情褊颇,子嵩你素来是知道的。我们从小相亲相爱,老来却相怨,这样好吗?”23日,李昪任命宋齐丘为镇南节度使(于重要地区设的总管,后改称都督,总揽数州军事)。
李昪自从当吴国宰相以来,兴利除害,将旧的法规变更了很多。及至他自己即位当皇帝,命令执法官及尚书省删定为《升元条》30卷,于升元六年(942年)6月颁布施行。正是因为李昪治国有方,南唐成为十国中经济和文化最发达地区,李昪也成为十国当中最杰出的政治家。
李昪曾询问道士王栖霞:“什么道可以保证获得天下太平?”王道士回答说:“为帝王的要治心治身,才能治好国家。现在陛下还没有能够消除‘饿了嗔怪、饱了高兴’的性情,哪里谈得上天下太平!”宋皇后在帘后称叹他的话,以为是至理明言。
李昪从小就酷爱学习,据说他为徐温总管家务时,就忙中偷闲读书习字,操练骑射,立志将来能有更大作为。他曾亲笔录写了《咏瀑布》的条幅“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和《咏新竹》的条幅“栖凤枝梢犹软弱,化龙形状已依稀。”挂在居室内,作为座右铭以激励自己。
《全唐诗》卷八录李昪诗作一首《咏灯》:“一点分明值万金,开时惟怕冷风侵。主人若也勤挑拨,敢向尊前不尽心。”他以灯自喻,委婉含蓄地向徐温表示,希望养父好好栽培重用我,我一定不辜负养父的大恩大德。徐温见了也非常惊异,所以更加器重徐知诰。要知道徐知诰这时刚刚9岁,可见其大志如斯。
据有关资料:据有关专家介绍,早在1996年至2000年,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人员曾在建邺区张府园一处工地上,发掘出用条石砌成的护岸。该护岸为南北走向,长约50米,深2—4米,内宽5—6米,护岸底部条石下,分布着密集的木桩,排列非常整齐。据此,专家结合考古发掘的文物并结合文献资料,确定该护岸为南唐时期宫城外西侧的护城河。由此推测,南唐皇宫宫城遗址,东至白下路,南至内桥,北至淮海路,西至张府园范围内。当时的南唐皇宫气势恢宏,不仅有大小宫殿数10个,而且还有花园、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等。据说,这里曾住过南唐的李昪、李璟、李煜3位皇帝。到了元代,南唐皇宫逐渐衰败,几乎所有的宫殿均被大火烧毁。
李昪像所有的皇帝一样,希望自己长寿乃至万寿无疆。升元七年(943年)2月,李昪曾经梦见自己吃了灵丹,天亮后方士史守冲献上丹方,李昪以为应了神验而按丹方吃起来,慢慢地便形成了急躁的毛病。左右的人劝阻他,他都不听。
不久,李昪背上长了痈疽,将消息封锁起来不让人知道,秘密地让医士来治疗,他上朝听取政事仍和原来一样。22日,病情严重恶化,太医吴廷裕派亲信之人去将齐王李璟召入宫中侍奉疾病。据《南唐书》:“帝临崩,谓齐王璟曰:德昌宫储戎器金帛700万,汝守成业,宜善交邻国以保社稷,吾服金石欲延年,反以速死,汝宜视以为戒。”
意为:李昪临终之前,他拉着长子李璟的手语重心长地说:“皇家仓库德昌宫里储备了价值700余万钱的军械、金帛,你一定要固守成业,善交邻国,保全国家。我本想服用丹药延年益寿,没想到死得更早,千万要以我为戒啊!”咽气之前,他又以微弱的声音发出最后的忠告:“勿忘吾言!”李璟唯唯听命。当天晚上,李昪壮志未酬,便猝然病死于金陵。在位7年,终年56岁。将丧事隐秘不宣布,下达制令:“任用齐王监国,实行大赦。”
李昪死后谥光文肃武孝高皇帝,庙号烈祖,葬于钦陵(今南京江宁祖堂山)。
《列传》选辑:
①南唐烈祖李昪王夫人,结发之妻(待考)。
②南唐烈祖李昪宋皇后宋福金,先封齐王妃,后立为皇后、皇太后,后被追谥元敬皇后(937—945年),生南唐元宗李璟、李景迁、李景达。
③南唐烈祖李昪种夫人种时光。后被废黜,后复封皇太妃。生保宁王李景迈。
后人评价:
——欧阳修(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宽仁为政”、“自励为勤俭”。
——马令(《南唐书》的作者):“深沉宽裕,本于天性。”
——陆游(南宋诗人):“仁厚恭俭,务在养民,有古贤主之风也!”
——史虚白(《钓矶立谈》的作者):“是时,(南唐)中外寝兵,耕织岁滋,文物彬焕,渐有中朝之风采。”应该说,李昪及其建立的南唐政权在挽救、继承和发展中华文明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新五代史卷六十一•南唐世家第二》:“昪独好学,接礼儒者,能自励为勤俭,以宽仁为政,民稍誉之。”“而昪志在守吴旧地而已,无复经营之略也,然吴人亦赖以休息。”
——有人认为:李昪登帝位后,勤于政事,并兴利除弊,变更旧法;又与吴越和解,保境安民,与民休息。使南唐最终成为十国中经济和文化最先进的地区,李昪也因此成为十国当中最杰出的政治家,他对江淮一带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昪简表:
唐文德元年(888年)1月7日出生。曾名徐知诰。字正伦,小字彭奴,徐州人。
唐乾宁二年(895年),杨行密攻占濠州,军士俘获年仅7岁的孤儿李昪,杨行密喜爱,以为养子。
开平四年、吴天祐三年(910年),任升州副使、司州事。
乾化二年、吴天祐五年(912年),以功受升州(今南京)刺史。年24岁。
贞明五年、吴武义元年(919年),任左仆射。
吴顺义七年(927年),徐温卒,掌握吴国政权。同年逼杨溥称帝,任太尉、侍中。
大和元年(929年),任中书令。
天祚元年(935年),任尚父、太师、大丞相、天下兵马大元帅,封齐王。
天祚三年(937年)10月初五,齐王徐知诰废吴睿帝杨溥,在金陵(今南京)称帝。年49岁。
升元三年(939年)复姓李,改名昪。
升元七年(943年)2月,背发疽而死。年56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