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管理寓言(26)----蜜蜂和苍蝇
  
  六只蜜蜂和同样多只苍蝇被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瓶子平放,瓶底朝着窗户。
  
  这时蜜蜂呢,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
  
  蜜蜂以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对蜜蜂来说,玻璃是一种超自然的神秘之物,它们在自然界中从没遇到过这种突然不可穿透的大气层;而它们的智力越高,这种奇怪的障碍就越显得无法接受和不可理解。事实上,正是由于蜜蜂对光亮的喜爱,由于它们的智力,蜜蜂才灭亡了。
  
  那些愚蠢的苍蝇则对事物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四下乱飞,结果误打误撞地碰上了好运气;这些头脑简单者总是在智者消亡的地方顺利得救。因此,苍蝇得以最终发现那个正中下怀的出口,并因此获得自由和新生。
  
  这件事说明,实验、坚持不懈、试错、冒险、即兴发挥、最佳途径、迂回前进、混乱、刻板和随机应变,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应付变化。
  
  本故事讲的是设计创新和设计管理,而成功的设计实践总是跟实验、应变联系在一起的。打破僵化,无拘无束,保持宽松开放、生气勃勃的环境,这是所有出色的设计管理的真谛。当每人都遵循规则时,创造力便会窒息。这里的规则也就是瓶中蜜蜂所坚守的"逻辑",而坚守的结局是死亡。   

TOP

管理寓言(25)---木桶法则
  
  “木桶”法则的意思是:
  
  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使木同多盛水——提高水桶的整体效应,不是去增加最长的那块木板长度,而是下工夫依次补齐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木桶”法则告诉领导者:在管理过程中要下工夫狠抓单位的薄弱环节,否则,单位的整体工作就会受到影响,人们常说“取长补短”,即取长的目的是为了补短,只取长而不补短,就很难提高工作的整体效应。
  
  此外,人能否做成事取决于最短的能力或资源。

TOP

管理寓言(24)---热炉法则
  
  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天条”及规章制度,单位中的任何人触犯了都要受到惩罚。
  
  “热炉”法则形象地阐述了惩处原则:
  
  (1)热炉火红,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炉子是热的,是会灼伤人的——警告性原则。领导者要经常对下属进行规章制度教育,以警告或劝戒不要触犯规章制度,否则会受到惩处。
  
  (2)每当你碰到热炉,肯定会被灼伤。也就是说只要触犯单位的规章制度,就一定会受到惩处。
  
  (3)当你碰到热炉时,立即就被灼伤——即时性原则。惩处必须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决不拖泥带水,决不能有时间差,以便达到及时改正错误行为的目的。
  
  (4)不管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公平性原则。

TOP

管理寓言(23)---刺猬法则
  
  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致于被扎。
  
  “刺猬”法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领导者要搞好工作,应该与下属保持亲密关系,这样做可以获得下属的尊重。与下属保持心理距离,避免在工作中丧失原则。

TOP

管理寓言(22)---鱼缸法则
  
  鱼缸是玻璃做的,透明度很高,不论从哪个角度观察,里面的情况都一清二楚。
  
  “鱼缸”法则运用到管理中,就是要求领导者增加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各项工作有了透明度,领导者的行为就会置于全体下属的监督之下,就会有效地防止领导者滥用权力,从而强化领导者的自我约束机制。

TOP

管理寓言(21)---南风法则
  
  “南风”法则也称为“温暖”法则,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冽寒冷刺骨,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春意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这则寓言形象地说明了一个道理:温暖胜于严寒。领导者在管理中运用“南风”法则,就是要尊重和关心下属,以下属为本,多点人情味,使下属真正感觉到领导者给予的温暖,从而去掉包袱,激发工作的积极性。
  

TOP

管理寓言(20)-- 蚁群效应
  
  蚂蚁的世界一直为人类学与社会学者所关注,它们的组织体系和快速灵活的运转能力始终是人类学习的楷模。蚂蚁有严格的组织分工和由此形成的组织框架,但它们的组织框架在具体的工作情景中有相当大的弹性,比如它们在工作场合的自组织能力特别强,不需要任何领导人的监督就可以形成一个很好的团队而有条不紊地完成工作任务。
  
  蚂蚁做事很讲流程,但它们对流程的认识是直接指向于工作效率的。比如,蚂蚁发现食物后,如果有两只蚂蚁,它们会分别走两条路线回到巢穴,边走边释放出一种它们自己才能识别的化学外激素做记号,先回到巢穴者会释放更重的气味,这样同伴就会走最近的路线去搬运食物。从工效学的角度看,人类的工作过程(流程和具体动作)都可能存在多余环节,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如何去发现和减掉那些多余环节。比如一个收破烂的,成天在小区里高叫"有废铁、报纸、玻璃拿来卖",如果改成"收废铁、报纸、玻璃"或直接叫唤"废铁、报纸、玻璃",大家都明白他是来干什么的,但工效学的概念则是减少了不必要的动作,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能。我们每个人在抱怨政府和别人的办事流程烦琐复杂时都应该向蚂蚁学习,学会反思自己对工作甚至生活各环节的管理。
  
  蚂蚁做事有分工,但它们的分工是有弹性的。一只蚂蚁搬食物往回走时,碰到下一只蚂蚁,会把食物交给它,自己再回头;碰到上游的蚂蚁时,将食物接过来,再交给下一只蚂蚁。蚂蚁要在哪个位置换手不一定,唯一固定的是起始点和目的地。有一家大型零售连锁店就运用了这个模式来调整其物流仓储中心的工作流程。以前,该仓储中心用区域方式捡货,如果上一手没有完成,下一手只能等着。由于每个人的工作速度有差异,而且因为仓储中心的商品品种很多,即便同一个人对不同商品的工作捡货速率也存在差异,这种区域方式捡货容易造成老是有人在等待别人完成工作以便接手的情况。蚂蚁模式则是,一个人不断捡出商品,一直到下游有空儿来接手工作后才再回过头去接手上游的工作。为了提高这一工作链的整体效率,他们把速度最快的员工放在最末端,速度最慢的放在最上游,运用蚂蚁模式,使生产效率比以前提高了30%。要在团队工作的情景中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最主要的是要解决工作链上的脱节和延迟,不同岗位之间的替补与支持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
  
  可见,"蚁群效应"的优势集中表现为:弹性---能够迅速根据环境变化进行调整;强韧---一个个体的弱势,并不影响整体的高效运作;自组织---无须太多的自上而下的控制或管理,就能自我完成工作。蚁群效应无疑是现代企业在组织发展中所梦寐以求的。

TOP

管理寓言(19)--吃休克鱼
  
  张瑞敏有一个非常生动的"吃休克鱼"的的管理哲学。
  
  在中国,人们往往将企业间的兼并收购比喻为" 吃鱼",或是"大鱼吃小鱼"(大企业兼并小企业),或是"小鱼吃大鱼"。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企业的兼并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大鱼吃小鱼,亦即弱肉强食;
  
  第二个阶段是"快鱼吃慢鱼",技术先进的企业吃掉落后的企业;
  
  第三个阶段是鲨鱼吃鲨鱼,亦即强强联合。
  
  但是在中国,国企之间的兼并,却不会出现这三种情况,因为是国有的,企业只要有一口气,就不会被吃,且"小鱼不觉其小,慢鱼不觉其慢,各得其所(张瑞敏语)"。"死鱼"就根本不能吃。这是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张瑞敏的管理哲学正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既不能吃活鱼,又不能吃死鱼,唯有吃"休克鱼",也就是处于休克状态的鱼。
  
  企业的表面死了,但是肌体还没有坏,企业的管理有严重问题,停滞不前,只是处于休克状态。
  
  海尔迄今的近20起兼并案,被收购的多是"休克鱼",这些企业的亏损总额超过5亿元人民币,但是重组之后,盘活的资本总额超过15亿元人民币。

TOP

管理寓言(18)----鲶鱼效应
  
  在海上捕获的沙丁鱼极不容易活着返港,聪明的渔民便在槽内放一条以吃小鱼、贝类等为生的鲶鱼,而沙丁鱼要想躲过"被吃"的恶运,就必须在鱼槽内拼命不停地游动,最终大部分的沙丁鱼都能活着返港。
  
  经济学家把这一由于鲶鱼的功劳而导致的现象用于企业管理和产业发展,称之为"鲶鱼效应"。
  
  面对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国内外经济的进一步融合,如果把外资作为“鲶鱼”,那么中国的企业必须学会象沙丁鱼一样学会生存的技巧、适应游戏的规则。

TOP

管理寓言(17)---蝴蝶效应
  
  一只小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煽动翅膀,可能在一个月后的美国得克萨斯州会引起一场风暴。这就是混沌学中著名的“蝴蝶效应”。
  
  196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洛伦兹研究“长期天气预报”问题时,在计算机上用一组简化模型模拟天气的演变。他原本的意图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运算来提高技期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但是,事与愿违,多次计算表明,初始条件的极微小差异,均会导致计算结果的很大不同。
  
  由于气候变化是十分复杂的,所以在预测天气时,输入的初始条件不可能包含所有的影响因素(通常的简化方法是忽略次要因素,保留主要因素),而那些被忽略的次要因素却可能对预报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导致错误的结论。由此,洛伦兹认定,尽管拥有高速计算机和精确的测量数据(温度、风速、气压等),也难以获得准确的长期天气预报。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研究“蝴蝶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企业发现许多细微的但却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问题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