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15系学子清华读研故事两篇

“拼”来了清华直读博士四年连获7次一等奖学金,本科生郝琛——来源: 生活报   2009-05-24    大学




  □本报记者 丁宁

  从上大一起,连续7个学期获得一等奖学金;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放弃学校保送本校及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机会,通过努力被免试保送为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直博生……哈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09届毕业生郝琛的读书经历,让很多人对其竖起大拇指。是怎样的优秀,让郝琛赢得了如此的幸运?

  志存高远

  一心读博

  采访郝琛是在一个很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的。

  作为哈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今年的毕业生,到国内核电站找到一份月薪近万元的工作并不是什么难事。刚入大学时,郝琛也曾将自己的目标设定在先就业再提升自己的方向上。直到2007年到秦山核电站参观实践回来后,经过慎重考虑的郝琛决定改变初衷。

  “核电站的工作、生活氛围都很好,工资待遇优厚,在那里工作应该是件很舒心的事。但我觉得这样的安逸环境并不太适合自己,趁年轻还需要去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打拼。”郝琛确定了自己的考研目标。

  那一年,与郝琛关系很好的一名核学院师哥,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直读博士,学长的成功经历让他为之心动。“被保送到清华要求学习成绩排名在学院人数的前5%以内,其他综合素质也要非常优秀。”这样的高标准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但是当时已经连续几个学期在学院综合成绩排名第一、学习成绩排在前两名的郝琛条件刚好都具备。从那时起,郝琛便坚定了申请清华大学免试读博的目标。

  压力激发

  跃升学年第一

  “行胜于言”是清华的座右铭,也成为郝琛的行动指南。大三这一年出任学校学生会主席后,繁忙的学生工作让这个精力充沛的年轻人忙得不可开交,但勤奋的郝琛却没有对专业学习有丝毫放松。

  “我的学习生活基本是五点一线:6点到图书馆晨读,然后去食堂吃饭,接下来去教室上课,到学生会办公室打理工作,直到22点图书馆关门,才不得不回到寝室。”每天的工作和学习都是一样的充实,除了因为学生会工作需要到校外联络活动或开会外,郝琛的所有时间都在学校里忙碌着。

  在外人看来,这样的苦读会让人把学习当成负担,然而压力却更加激发了郝琛的潜能,在别人挂科挂得凄惨的高数考试中他拿到满分;大三下学期的平均学习成绩创下了自己的历史新高——96.5分,跃升为学年第一名。在大学三年中的学习成绩综合排名也是第一名。

  在学院老师的帮助下,郝琛联系到了研究核领域的清华大学教授李富的联系方式,并通过交流得到了李老师的鼓励。9月初,郝琛在北京见到了李富老师。师生两人一见如故,原定半个小时的见面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这一次投机的交谈,让郝琛对申请成功更加充满了信心。

  放弃保送清华读研资格

  如果人总是一帆风顺,也许并不是什么好事,接下来郝琛的申请保送路开始一波几折。

  9月中旬,申请保送资格报名结束后,郝琛开始认真准备一周后的面试。然而,9月18日这一天,他却听说了一个意外的消息。“从2009年开始,申请保送外校直博生名额将占学生生源所在校的名额。”听到这个消息,郝琛不禁有些担心自己的申请资格会受到影响。

  第二天,学院老师将郝琛叫到办公室说,学院一共有5个保送读研的名额,其中两个名额可以保送清华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并询问学习成绩名列第一的郝琛是否申请这个保送机会。“如果选择这个机会,那么我就可以高枕无忧地等待保送,不再担心因为政策的变化影响到自己。然而如果选择这个机会,我岂不是失信于李富老师,这让自己以后怎样再面对李老师。”就在学院老师请郝琛做选择时,他肯定地回答说:“我选择放弃保送清华读研的机会。”郝琛的回答让周围的老师和同学都很意外。 

  放弃了保送读研的机会,一夜未眠的郝琛第二天便踏上了去北京的行程,为了梦想和诚信准备三天后的清华大学读博面试。

  波折后终获读博资格

  9月23日的面试如预期一样顺利,表现出色的郝琛得到了考官一致认可。然而就在郝琛离京的第二天早晨,一个电话却如同晴天霹雳让郝琛难以接受。“郝琛你好,我们同意录取你了,但是需要你必须回自己所在学校申请到保送资格名额。”最不愿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我已经放弃了学校提供保送清华硕士研究生的资格,怎么可能还会有名额呢!”

  回到学校后,得到的结果是学校已经没有了保送的名额,郝琛只能再与清华大学协调。也许是好事多磨,在三个多月的积极争取下,12月25日那一天,郝琛惊喜地收到了清华大学招生部门发来的短信,“你的申请保送名额在清华,我们只需考察你的大学四年的成绩就可以了。”

  悬着三个多月的心,这才终于落了地。现在回想起自己申请保送清华大学直博的这段经历,郝琛说:“没有挫折怎么会成长!我很感谢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有那么多热心负责的师长帮助、支持我。毕竟自己还年轻,在新的起点我会更加努力、奋斗,接受挑战。”


http://press.idoican.com.cn/detail/articles/20090524034211/
珍  惜
One should be sturdy in hard times,and prudent in happy times.

【启航人物】执着追求兴趣 灵活感悟人生---记核研院签约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硕士毕业生全标

发布人:xinwen 发布时间:2006-05-25 14:03 作者:张庆丰 任玮玮 单位:研通社

----记核研院签约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硕士毕业生全标






“我从大一就想去这个单位,可以说心仪已久。”全标说出这话的时候做了一个双手比划出一个长方形的手势,然后抬头看了我们一眼,确认我们没有发问,又盯着自己的手,继续说:“是这样的……钱钟书式的痴与迷“高考时我第一志愿报的是军校,但是没有录取上。后面报的就是哈尔滨工程大学,前身是哈军工,现在属于国防科工委,我去的那个学院是哈军工时期创建的骨干系之一,有50多年的历史。”一讲到国防以及跟核专业沾边的事情,全标就两眼放光,因为都是他脱口而出的东西,也就不需要手势来配合,我们可以不去看他比划出的长方形,正好全心去听。这位精瘦的临川小伙子如数家珍似地给我们罗列了国内核工业的各个设计院,像北京的核一院、核二院,各个擅长什么方面、历史沿革如何,都是一清二楚。“像上海的728,全称是上海核工程设计研究院,但业内人士叫它728,是周总理在7028日为了在江苏那边建立核电站,事先培养人才和钻研技术,便从核二院等地方抽调了一些人。由于这个历史,就叫728了。”全标对国防的兴趣源于高一,有一次在操场上看到一位男生在看《国防时报》,便借来翻阅,对上面的内容一见钟情,于是一直在买这方面的报纸看。1999年读高三的时候,五十周年国庆大阅兵,他的兴趣又一下子被强化,看的内容也更丰富了,增加了《环球时报》、《兵器知识》,以此了解我国和国际上的其他国家的武器装备情况。如果没钱买就分几次站在报摊那里看完。从哈尔滨工程大学考到清华读研以后,最愉快的一次经历是进了核研院200号基地的图书馆,“那里有好多,一口气看到同学喊我吃饭。”我们惊讶于全标的真实流露,就想起杨绛先生谈到的“钱钟书的痴气”。果然,全标说他本科时唯一的社会工作经历就是参加了“国防爱好者俱乐部”,这是一个纯民间的组织,类似于水木上的版聚。兴趣是一所大学,干自己喜欢的事,就充满了激情,能够聚焦全部的精力和智慧,也就容易取得成绩。全标获得了核研院“个人突出表现奖”,他说他真正地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 “我有计划,有准备”我们问他如何联系上位于成都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全标解释说:“是这样的……我大一的时候从期刊上知道了这个单位,很想去,后来越看越觉得好。这个单位在中西部,怕家里担心,所以很早就开始作铺垫。大二、大三、大四寒假回家不断地跟家里人提这个单位,说这个单位实力很雄厚,流露出自己想去的意思。父母和身边的亲人一开始并不太看重这个单位,但是自己这样不断地说,他们也就逐渐地接受了。等到我签了这个单位后,他们也就没什么太大的感觉了,就像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看来你已经蓄谋已久了啊!”“嘿嘿,我有计划,有准备,”全标憨厚地笑着,又开始配合一定的手势,“三年前就和这个单位打过交道了。在大四的时候,这个单位就来我们学校??哈工程来招聘了,我去和招聘人员谈了,其中有一位是人事科的阿姨。我当时就谈了我一直想去这个单位的想法。当时也在准备考清华的研,我也跟单位讲清楚了,说‘我就是想去这个单位,现在想去,上了清华的研究生,毕业后也会去,殊途同归而已’。可能当时给他们单位的印象挺深的。”2005年暑期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一开始,全标就积极找老师加名额,去了心仪已久的单位实习,人事科的阿姨也认出他来,双方当时就签了,他也因为出色表现获得了就业实践优秀个人的荣誉。全标坦言,自己是个做事很有目的的人,他的人生规划也是在很久之前就做好, “我会选择在单位继续读博士学位。因为在学校读的话,专业并没有分得那么细,对以后的工作帮助可能不是那么大,所以会去单位那边读。”这个单位有两个专业对口的科室可以选择,一个是做民用工程的,一个是做军事工程的。他选择了后者,收入少一半,但圆了自己的国防梦。“我高中时读的报纸和杂志上有很多为了国防事业默默奉献自己青春的故事,我当时就特别感动,现在一想起来那些故事也很激动。”他说只要是在朝着自己的目标一步一步地努力就行了,他的目标是当核潜艇总设计师。当我们的话题谨慎地涉及他的个人问题时,他透露了曾经出现过的几次机会,但最终决定“到成都了再谈”,原来这个也要计划!“之所以走得比较顺,是因为努力去做,努力去悟”江西临川,哈尔滨,北京,成都。一连串熟悉的地名,全标把它们都联系起来了,从江南到东北,然后经首都稍作停留,最后到西南。空间跨度不可谓不大!校研团宣传部,院研团实践部,院研会内联部。全标本科时几乎没有做过社会工作,研究生阶段同时加入到这样三个部门,还是其中一个的负责人。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化之邦,才子之乡”的临川给了全标特有的智慧,让他在时空的变动中灵活地感悟人生、在角色的转换中持续地积累智慧。最近他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把从小学到现在所有接触过的老师的名字、联系方式写下来,敲到一个word文档里,“可经常回忆,免得遗忘”。全标说自己很幸运,每个时期都有一两个死党,是志同道合的“战友”,约定一个大计划,平时互相督促,经常凑在一起分析讨论所感知到的新问题,一根筋走到最后,还都实现了彼此的愿望。“是这样的……之所以走得比较顺,是因为努力去做,努力去悟。我从来没有想到过适应不适应这个问题,因为这些都是我的目标,我达成了目标,思考一些得失,觉得很高兴很满足,每走一步,不怕辛苦,及时总结,都是离目标和兴趣更近了,每一步都有那种回家的感觉。” 采访中我们发现,除了讲自己特别熟悉的知识,内容比较多、预计超过三分钟的独立发言,全标往往以“是这样的”起头,凝聚了思考,饱含了理性。当我们提出:“你想过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么?”全标又拿“是这样的”开头,看似稚气未脱,实则充满着坚定,让人看到了希望,感觉很放心!


摘自:null





http://test.daf.tsinghua.edu.cn/news/2006/4/25/1145944196284.shtml
珍  惜
One should be sturdy in hard times,and prudent in happy times.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