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三十、肃府

佟氏在外间听见声响,忙进来问:“出了什么事?”却看见镜台在地上摔成碎片,当即就拉下了脸:“是谁做的?”秋菊闯了大祸,她在京里见惯玻璃镜,知道是金贵东西,当下吓得跪下了,瑟瑟发抖。春杏在一旁也低着头,不敢出声。

淑宁对佟氏说:“是女儿请秋菊姐姐帮忙拿下架子上的碎布篮子,谁知有一块布勾住了镜台,不小心被带下来了。”佟氏死命盯了秋菊两眼,冷笑道:“如果是有心做事,怎么会这么不小心?你这丫头最近一直是这副死鱼样,一定是你粗心大意,才会摔破了镜子。”秋菊低头不敢出声。佟氏厉声命秋菊跟她出了廊下,又叫人拿棍子来,要好好打她一顿,当作是最近她消极殆工的惩罚。淑宁要跟出去,却被二嫫拦在屋里:“我的小祖宗,这有什么好看的?秋菊仗着庆哥儿的势,来这里几个月,总端起个架子,行动就给人脸色瞧,自从知道庆哥儿要成亲,就一副丧气脸,也不好好做活,奶奶如今是拿她作伐呢。快别去,留在屋里,二嫫陪你说话。”还连春杏都拦住了。

淑宁只好留下,看着二嫫叫春杏收拾地上的碎片,听着门外的打人声和哭喊声,有些不安。二嫫看到她这个样子,就哄她开心:“今晚想吃什么东西?有新鲜的蘑菇,不如晚上叫春杏给你炖猪肉粉条吧?”淑宁胡乱点点头,心神都被门外越来越凌厉的哭声吸引住了。

秋菊挨了十来下,哭哭啼啼地被其他人扶回房去了,佟氏也算是出了一口气。淑宁百无聊赖地回到自己房中。出了这件事,她也不好再找好料子做香包了,只好一样一样地把针线工具都放回篮子里,却看见春杏捧着一个盘子进来了,于是问道:“你捧的什么东西?”“就是方才的镜子碎片,虽然碎成小块的了,但还能照人呢,我就收起来,姑娘不如想个法子,把它们镶起来随身带着照着看吧?”春杏很少见这种珍贵的东西,实在舍不得把它丢掉。

淑宁看着她手中盘子里的镜子碎片,突然想起一样东西来:“我有主意了!咱不做镜子,做别的东西。”说罢接过盘子,放到桌上,然后四处翻找起纸张笔墨来,又抬头对疑惑不解的春杏道:“你快去外书房找马三儿,叫他拿几样画画的颜料给我,再找些硬一点的纸来。”春杏虽然弄不明白她想做什么,还是听话地去了。

不一会儿,就找起了所有需要的材料,淑宁把它们摆在桌面上,回想起制作步骤来。

她要做的是万花筒。

现在没有五颜六色的玻璃球,也没有硬纸皮和塑料片,更没有彩色胶片,她只能靠彩色颜料画出“花”来,再把几层纸张糊在一起变成硬纸,用最简单的方法做出最原始的万花筒来。前世她曾经做过几次,但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了,她做的同时,还要时不时停下来回忆。

这种“新”玩意足足花了她一天的时间,等她终于做好以后,试着看了看。虽然东西实在很简陋,但在这个年代,已经足以让人惊叹不已了。端宁对这种新玩具很感兴趣,几乎没抢了去,淑宁只好把剩下的镜片交给他,又告诉他做法,再派春杏给他打下手,让他自个儿捣鼓去了。

到肃府去的时候,淑宁是带了万花筒去的。因为天气日渐寒冷,周家派出一辆马车和好几个下人,送自家小姐去作客,她带着春杏上了车,一行人往目的地奔去。

在门外看肃府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进门来还是头一回。肃府很大,而且与淑宁曾去过的几家府第都不同,风格带有浓厚的武将气息,前庭还有练武场,立着几个兵器架,上头的兵刃闪着寒光。

马车进了二门才停下,早有几个仆妇迎上来,招呼道:“格格一大早就在等了,可把姑娘们盼来了,快请进吧。”又有人接过周家下人捧着的礼物。

淑宁只觉得有些战战兢兢,她还是头一回见识这种场面呢。原来《红楼梦》里那种大户人家仆役环绕的场景是真的存在,虽然曾听母亲提过,京中伯爵府里也是排场极大,但她毕竟从未在那里生活过,没有直观的认识,想不到第一次见识,居然是在别人家里。

她与周茵兰跟着肃府来领路的下人,穿过长廊,到了一处院落,穿了一身红的肃大小姐已经在院门口等了。她高兴地说:“两位妹妹可到了,我都急死了,快进屋坐。”说罢不等见礼,拉了人就往屋里走。

旁边有几个嬷嬷忙劝她要斯文些,她只是不管,等进了房,就把那些人都赶下去,只留一个贴身的丫头侍候茶水,转过身来笑着对淑宁和周茵兰道:“这些人都是京里来的,天天在我面前念叨着规矩什么的,烦都烦死了。我与你们说话,才用不着她们来多嘴。”又招呼着上茶饼瓜果。

周茵兰忙笑着拉她坐下:“既然是熟人,姐姐何必这样客气,快坐下说话。”她才笑着坐了,看了眼淑宁,道:“早说请淑宁妹子来玩的,怎么现在才来?难道是嫌我这里俗气,看不上眼?”淑宁忙道:“这可当不起,如果府上都算俗气,那我们住的地方越发成了猪窝马圈了。”肃大小姐笑笑,正要开口,周茵兰早受不了了,说道:“你们少在这里说这些客套话了,酸不酸呀?”三人都笑了。

淑宁笑道:“你跟肃家姐姐熟悉,自然说话随便些,我头一回来作客,正心下不安呢,你不体贴不说,倒笑话我,有你这样做姐姐的吗?”

肃大小姐道:“少肃家姐姐长、肃家姐姐短的了,这么长的称呼,你难道不嫌累赘?横竖我们相处得不错,我闺名是云珠,叫我一声云珠姐吧。”周淑两人都应了,重新见了礼。

才说了些闲话,她们的话题就转到肃大小姐的婚事上来。肃云珠撇撇嘴,说道:“原说是春天,结果那个人要出征,改到夏末,结果到了秋天还没回来,又要推到明年春天。那帮子嬷嬷在我家住了这大半年,天天都烦得我要死,怎么走路怎么吃饭都要管,我略动一动她们就要说半天,真讨厌!”

两个女孩子都一脸同情,她们在家中虽然也要学规矩,但还不至于烦到这种地步。周茵兰安慰道:“许是姐姐以后要在那王府里生活,他们家规矩大,怕你不习惯,才会事先派人过来教吧?”淑宁却毫不客气:“照我看,这些嬷嬷们大多数脾气古怪,平日里也没别的事做,专以看人受苦为乐,只要管着你、让你心烦、看你生气,她们就高兴了。 ”电视里不就是这么演的?容嬷嬷就是其中代表。

这番话把周茵兰吓了一跳,倒是让肃云珠很高兴,她笑着说:“妹妹这话真是一针见血,她们就是这样的人!”周茵兰忙拦着她们:“小声些,叫人听到了不好。”肃云珠却不在乎:“怕什么?这大半年我骂她们也不少了,也没见她们能把我怎么样。平日里总受她们的气,如今不过出出气罢了。”说罢她扯扯身上的红衣:“瞧,连我穿件大红衣裳,她们也要阻止,说我嫁过去是做侧室,穿大红与礼不合呢,可笑之极,我如今还没嫁呢,爱穿什么就穿什么,要她们管!!”

看着她身上的大红旗装与赤色镶朱红缎子边的马甲,淑宁稍稍有些黑线,这位大小姐大概是因为知道嫁人以后无法再穿大红,就索性先穿个够本了,瞧她这一身红得像火一样的打扮。

“你们平日在城中,是不是听到说我的闲话?”肃云珠喝了口茶,突然问道。

周淑二人面面相觑,前者小心翼翼地说:“那都是流言,不听也罢……”肃云珠马上打断了她:“这么说,的确是有的吧?”见她们俩都勉强点了头,才冷笑一声道:“当人不知道呢,不就是秦家那个蠢女人在乱嚼舌头么?小鸡肚肠、眦睚必报的恶妇!她以为这些流言能对我有什么作用么?谁会正经听她说话?!”淑宁点头道:“云珠姐说得不错,听说秦夫人与众位大人的夫人都有不和,如今已经没什么来往了,只有几个富裕人家,多数是行商的,家中女眷才会与她交往。她就算说得再多姐姐的坏话,正经人家里信的人又有几个?那些商人家就算当面应和她两句,背过身也不敢胡乱传话,得罪府上的。”

周茵兰也点头称是,她见气氛有些沉闷,就笑着说:“前几日我们得了一件新鲜玩意儿,还有几分意趣,是我们闺阁中取乐用的,我做了一副新的,拿来送给姐姐,姐姐瞧瞧可喜欢?”正说着,就从袖管里掏出五个小香包来,对淑宁说:“论玩我却比不上妹妹,不如妹妹玩给云珠姐瞧瞧?”

淑宁一看,这五个香包都只有小半个拇指大小,四个用蓝绸子做面料,一个用的是紫红色的绸子,针脚匀称,每一个都绣了不同的花卉图样,十分精致漂亮,隐隐地散发着幽幽地香气。

论精致华美,这份“石子”已大大超过了她的想象了,拿在手中,份量倒是不重不轻地正好,便兴致勃勃地将各色花式都玩了一遍,看得肃云珠拍手叫好。不过淑宁分明觉得她其实并不是太感兴趣,大概是因为这个游戏闺阁气太重了,与她一贯的性格不符。待玩了一阵,淑宁也把自己的礼物拿了出来。

“其实我也做了一件新玩意,周姐姐还没见过呢,叫万花筒,云珠姐瞧瞧?”她把万花筒递给肃云珠,示意她往筒里瞧。这份礼物倒是很合肃大小姐的口味,她不断发出惊叹的声音:“哎呀,真的有花,可惜屋里不够亮堂,让我到门外瞧瞧……看见了看见了,真的有很多花……什么?要转动么?咦?花变样了?怎么会这样……”

她看得很开心,倒把周茵兰的好奇心勾起来了,好一会儿才抢到万花筒,看上一眼,也是大呼小叫地,连在门外守着的嬷嬷们都引来了,一个劲儿地叫“格格,请注意规矩,这不成体统”,诸如此类。肃云珠撇撇嘴,只当没听见,继续与周淑二人玩闹。

===========================================

貌似大家都很喜欢佳公子式哥哥?我大概了解了。

TOP

三十一、冬日

却说自从周茵兰做出精致华美的绣花小香包以后,那天学会拣石子游戏的几家小姐都跟着学了,绣花小香包一时蔚然成风,连淑宁也禁不住春杏撺唆,做了一副。但最近她在针线活上有些不务正业,佟氏已经开口说过她了,她也承认自己近来是心散了许多,保重会把重心放回“正常”的针线活上来。

天气渐渐地冷了,照往年习惯,手套袜子是必须做的,今年淑宁还想出了做棉布套棉花芯的室内拖鞋,给家人都做了一双,在自己房里穿着玩,倒是很方便,同时作为员工福利,还应父亲要求,给苏万达先生主仆各做了一双,让他们觉得很是新鲜。

这一天午后,天阴沉沉的,淑宁坐在窗前做着自己的那双拖鞋。春杏收拾完厨房,走进房来,就坐在旁边看,看着看着,也拿出自己的针线篮子做起活来。淑宁问她道:“秋菊姐不知怎么样了?上回送去的药她有用吧?”春杏点点头:“用了,我看着她用的,其实她伤得不重,奶奶那几棍子打得都不算厉害,我以前没来这里时,挨过的打可要重得多。她如今窝在床上不下来,多半是气闷的。那天我给她送药去的时候,她还谢姑娘和我来着,我瞧她就是精神不大好,说话声音倒还响亮。 ”

淑宁点点头。打碎镜子的事其实她倒不是很愧疚,责任基本上是在秋菊身上,只是她不太看得惯随意打骂仆人的事罢了。而且她实在觉得秋菊现在这副样子太不争气,事情一开始就没认清形势,被送来之后又仗势瞧不起人,可见原来刚得宠的时候在伯爵府里更嚣张,而庆宁堂哥娶了亲以后,她就没精打彩地,不知是真的爱上那位少爷,还是觉得正室入门后她要做妾就难了。只怕真情是有一点,可惜男方一开始就不是真的爱上她本人。

算了,反正她现在还要在家里待一段不短的时间,佟氏因为见她不服使唤,就狠狠打了一顿,好打掉她的傲气。不过只要她成为庆宁小妾的可能性一天不排除,就不好折腾得她太惨。淑宁自己站出来当好人,送药安慰,让她承自己的情,就算以后她下场不怎么样,自己也不会吃亏,但要是真让她上了位,冲着自己的面子,也不会太记恨佟氏。

淑宁做了个把时辰,倒觉得天越发冷了,天色也更阴暗,便放下活计对春杏说:“天色暗了,这时做针线只怕会坏了眼,先到此为止吧。不如我们去准备晚上的饭菜?”春杏闻言也放下手中的东西:“说得是,晚上姑娘想吃什么?不如做面条吧?现在还早,马上开始和面还来得及。昨天做的肉丸子还有,做一大锅汤,多多地放上姜和葱花,如何?还有上回姑娘说的那种太阳荷包蛋,每人做一个吧?”

淑宁想了想,摇摇头:“如今鸡蛋不容易买到吧?一人一个太多了,不如和面时打两只在里头,面也会更好吃。要配菜的话,到街角去割两斤卤牛肉吧?上回阿玛不是说了那家的卤牛肉好吃?”春杏也爱吃那肉,高兴地点头道:“使得,我这就去买。”却被淑宁拦住了:“我们去和面,虎子哥和阿松闲得很,叫他们去买。”春杏笑笑就出去叫人了。

淑宁正收拾针线篮子,却听到门外春杏传来一阵惊叫:“姑娘,快来瞧,下雪了!”她连忙走出去,果然看见,北风夹着片片雪花,席卷着整个院子,一片雪花落到她面前来,她伸手一碰,却见它在手中化成了水。

春杏望着雪花说:“今年风特别冷,还想着这两天就该下雪了,果然下了,只是新做的棉衣还在裁缝那里没送来呢。”淑宁拉了她直接往上房走:“额娘那里必定要开始忙了,我们去看看能帮着做什么。”

来到上房,佟氏正召集了众人在吩咐。长福要把所有大棉被都拿出来安放,火炕前天就已经开烧了,还要把炭盆分发到每个房间,今年添了苏先生主仆两个,因此他们那边的炭盆也要备好。二嫫要把所有大毛衣服和棉袄都拿出来备用,还要催杨婶子那边快把新衣做好送来。佟氏还叫马三儿先把张保的毛皮披风和手炉送到衙门里去,同时给苏先生捎一件,回程时,就顺道去采买木柴炭火。

众人听了吩咐都各自忙起来,佟氏转头看见春杏,说道:“你来得正好,今儿要烧上一大锅姜汤,预备给他们冒着雪回来的人喝。家里每个人都要喝一点,多烧一些。回头你去给羊肉铺子打个招呼,叫他们送半只羊过来。”春杏答应了,说道:“方才跟姑娘商量晚上吃的饭,不如做面条,热热的吃下去也舒服,再煮一锅肉丸子汤,多放上葱姜呢。”佟氏点点头:“使得,肉丸子汤送面条吧,另做点羊肉,只是姜汤也要多烧。回头买肉时再打几斤好酒放着,只怕男人们也要喝点。”春杏应了去了。

佟氏对淑宁说:“你前儿不是做了许多袜子手套棉鞋之类的?有没有给苏先生那头送去?”淑宁点点头:“都送过了,额娘不必担心,二嫫和小梅不会疏忽的。”佟氏笑了:“你还叫小梅的名字?如今该叫马三儿家的,又或者叫马三嫂了。”淑宁也笑了:“都叫了这许多年,改不了口了,您就让女儿这样叫吧。”母女两人说话几句,淑宁就跑去厨房帮忙和面。

傍晚张保和苏先生回来了。张保一进门就脱下披风,伸手靠近炭盆取暖:“好大的雪,开始时以为只是小意思,没想到天色越晚雪越发大起来,只怕明早起来,有半尺厚呢。我是先回来了,有几位还留在衙门里安排城里百姓安置的事呢。”佟氏问他:“饿了么?有热的肉汤,先喝一碗暖暖身子吧,马上就开饭了。”又叫人去舀汤,接着侍候张保脱靴。张保笑了:“幸好我看天冷,就穿着皮靴去了,苏先生只穿着平日的鞋子去,可冷得够呛,回到家里整只鞋子都湿了,叫人给他烧热水烫脚去吧。”佟氏便说:“早叫人送去了,晚饭也是趁热送的,这些事我自会做好,你不必担心。”淑宁早送上棉拖鞋来了,张保穿了鞋,笑着对淑宁说:“这个鞋好,在家时穿着暖和,可惜不能穿到外头去,不如闺女想个法子给阿玛做双能穿出去的棉鞋吧?”淑宁点点头:“好,我在鞋外头加上皮子,就不怕雪了,可使得?”张保大笑。

雪下了一夜,第二天起来时,已经停了,积了有半尺。张保一早就回衙门去帮着安排城中诸事,佟氏叫人把院子里和门前的雪都推到边上,整出可以走人的道来。街上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做的,还有很多人爬上屋顶去把上面积的雪都弄下来。

春杏从昨天下午开始就一直在忙,忙着煮姜汤、羊肉汤,还忙着采买过冬的粮食之类的。淑宁特地到厨房帮忙,顺便慰问一下劳苦功高的她,问问她有没有想要的东西。结果她笑了:“多谢姑娘掂记着,我好得很,并没有多累,不过姑娘若是要赏我些什么的话,不如把那天的万花筒做一个给我,可使得?”原来她想这万花筒已经很久了,淑宁笑道:“当然使得,碎镜片还有呢,只是如今天冷,颜料和胶水都化不开,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再做给你吧?”虽然有些晚,但春杏已经很满足了:“好,我先谢谢姑娘了。”

小梅从门外走进来,对淑宁说道:“姑娘,你可是叫鞋子铺的人送了双牛皮靴子来?他们的人刚送到家里来了。”“咦?已经送来了吗?我这就去看。”淑宁洗干净手,跟着她出去了。

送来的靴子有些大,比张保的脚还要大半分,小梅有些诧异:“这么大的靴子,是给谁穿的?难道是三爷吗?”淑宁点点头:“是给阿玛做的。”“可它比三爷的脚大多了呀?”“我要做棉靴,所以才找大一点的。”淑宁解释道,“我不会做靴子,只好买一双大些的,回头我做个厚厚的夹棉袜子之类的东西,把它塞进靴子里缝好,可不就是一双棉靴了吗?而且牛皮又不怕水。”小梅这才恍然大悟,说:“原来如此,这样倒还便利,回头我也给我们那位做一双去,雪天时在外面跑正好用得上。”

真是巨大的进步啊!原来说一句男人都会脸红的小梅,如今也能大大方方地说“我们那位”了。

张保很喜欢女儿做的“棉靴 ”,还叫佟氏照这个法子多做几双,送周府丞一双,再送苏先生一双,有的官员就学了这个法子去,还有鞋铺变着法儿做了许多不同款式的“牛皮棉靴”出来,一时在城中很是流行。这种靴子唯一的缺陷,大概就是那双厚厚的棉袜一但吸收汗液,或是被雨雪弄湿,就会很难干,放在火盆边上烤,又要小心会烧着,只有家中富裕的人,才会多做几双放着备用。

TOP

三十二、突如

女儿精心缝制的“棉靴”让张保在同僚中的人缘又好上了几分,他决定要选一样好东西当做谢礼。年下底下的小吏送来了几样新鲜玩意,其中有一种带有香气的蜡烛,一共四支,分别是红蓝绿黄四种颜色的。这种蜡烛从秋天起就在京城里流行,只是价格不菲,只有富裕人家才用得起,相比起普通的蜡烛,不过是多了点色彩与香气罢了,偏偏就深受大户人家女眷的欢迎。奉天城也是才开始卖不久,光是给几家王府就供不应求了,也不知那小吏是怎么弄到的。张保就把这种贵重又不实用的东西拿来送给女儿,又不花钱,又能讨她欢心,就当是借花献佛了。

淑宁对这份礼挺喜欢,它让她想起了现代社会里的香熏蜡烛,虽然没有那种功效,看着开心也是好的。

夜晚时分,她在房中点燃一根绿色的蜡烛,整个房间都散发着一种淡淡的花香,映着一圈浅绿色的光芒,如梦似幻。她叹息一声,躺在床上静静地欣赏。春杏撑着下巴,坐在桌前,也在双眼迷离地望着那片烛光,喃喃低语:“真漂亮。小时候过上元节,我爹买不起灯笼,就做了穷棒子灯,把蜡烛放进去,风怎么吹都不会熄,那时候我最喜欢在灯罩外面蒙上块花布,那光就会穿过布上的花纹透出来,照在墙上特好看。可惜,我已经好几年没看过穷棒子灯了。”

淑宁抬头问她:“你爹呢?他现在在哪?”“死了,打鱼时掉到江里淹死的,就是在冬天的夜里。”

淑宁心情有些沉重,便错开话题:“你刚才说的穷棒子灯,是什么?”春杏坐直了身体,伸伸懒腰,答道:“就是用冰做的,也有人叫它冰灯。我家里本是松花江边上的渔民,听说是祖先们要在冬天夜里出江打鱼,就把水倒进桶里,趁它还没冻实的时候弄出来,在冰的中间挖个洞,把蜡烛放进去,放在船上当灯笼用,风也吹不熄。这法子在我们那儿传了好几十年了,后来过年和上元节的时候,我们那儿的人没钱买花灯,就用这种法子做出灯来,放在门口好看,或是叫小孩子提了在手里玩,就当是过节了。我小时候也玩过。”

原来是冰灯。看来这就是冰灯的原型了,原来是起源于松花江边,怎么不是哈尔滨?

春杏看着淑宁低头苦想的样,以为她是在奇怪怎么没听说过这种事,就说:“姑娘可是奇怪从没听说过这些事?其实也不出奇。这些都是咱们穷人的玩意儿,姑娘这样的人家,怎么可能听说过呢?”

淑宁微微一笑:“那倒不是,我曾读过蕲州顾赤方先生的《白茅堂集》,里头就提过他在庭院里砌冰堆雪、于其中燃点蜡烛,景象十分美丽。也有人写过记述冰灯的文章,听说在京城里,还有人在上元灯会里展出过冰灯呢。不如我们也学他一学?你见过冰灯,应该知道怎么做吧?”

春杏有些迟疑:“我虽见我爹做过,不过自己倒是没动过手,想来也不是很难,可姑娘好好的为什么要做这些穷人的玩意儿?”淑宁不同意了:“谁说这是穷人的玩意儿?冰雪乃是上天赐予,谁都可以拿来玩吧?你方才回忆起小时候玩冰灯的事,不是也很怀念么?咱们就来做一做吧。”

春杏听了有些感动,也被她激起兴趣,点头道:“好,明天我们就做吧,白日里做好了,晚上点灯来玩。”

当下两人就说定了,又筹划了一番,才收拾梳洗睡下了。

第二天起来,才发现半夜里下了一场雪,原本已经清扫干净的院子,又被填满了。淑宁倒是有几分开心,才说要做冰灯,老天爷就下了一场雪,实在太给面子了。春杏却有几分担心:“雪这样大,城里的穷人不会冻死吧?”淑宁安慰她:“不要紧的,去年开始衙门就有安置的措施,那时比现在还要冷呢,也没冻死几个,今年安置得早,应该会更好些。”

二嫫拿着一捧衣物进了房间,对春杏说道:“你怎么了?也不侍候姑娘穿衣梳头,傻站着做什么?”淑宁笑着说:“我不用她侍候,我自个儿会做。”她轻轻地用帕子洗脸,如今可是小女孩的娇嫩肌肤,可不能用力搓坏了,虽然自己算不上什么美人胚子,但好歹也要后天培养一下,做个水灵灵的清秀佳人呀。

春杏有些不好意思,连忙上来搭把手,待她洗完,就捧着水盆拿去倒。二嫫展开带来的衣服,说道:“昨儿夜里杨婶送来的,年初开春时本来要给姑娘做件姜黄的春装,谁知一时没找到料子,就耽搁了,如今算是补上了,姑娘将就吧。”淑宁一看,原来是件姜黄色的厚袍子,还有一条浅棕色的裤子和一件水红缎面兔毛滚边的对襟马甲。其实春天时没做成那件衣服,她并不是很在意,又不是真正的小孩子,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就会生气,现在补做也很好啊。她便说道:“是新做的冬衣?真好看,难为你们想着。只是今儿我要和春杏做冰灯,先穿旧衣服吧,免得回头弄脏了,倒让额娘骂我。”二嫫说:“使得,只是什么是冰灯?冰做的么?可别冷着了。近来姑娘怎么爱玩起来?”“难道不好?你们成日家说我太老成了,不像个孩子,如今我就玩给你们看,难道又不对么?”“ 怎么不对?姑娘爱玩就玩去,可得小心别着了凉。”二嫫笑咪咪地帮她换上衣服,又要替她梳头。

春杏已经回来了,见状连忙接过梳子:“还是我来吧,嬷嬷先歇一歇。”二嫫抢回梳子,说道:“一边去,姑娘从小儿就是我梳的头,你多什么事儿?有空就去厨房干活去,窝窝头可蒸好了?”春杏只好去了。

淑宁笑道:“二嫫别生她气,其实春杏很忙呢,又要照看我,又要做厨房的活。”二嫫点点头:“我也知道,前儿个奶奶才说起,要正经请个厨子或厨娘呢。春杏虽然做得好,可她在厨房时,姑娘就没人侍候了,实在不成样子。”淑宁说:“我不在意,有时一个人也挺好。”她又不是不懂事的小奶娃,总要人跟着照看,总要有点私人空间吧?

上午闲暇时,淑宁扯着春杏到了院子里,又叫虎子阿松来帮忙,准备好铲子、水桶和凿子,做起冰灯来。

春杏是主力。她把冰冷的水倒进桶里,没多久就结成冰了,叫两个男孩儿把桶拎去老伍头的屋子,略烤一烤火,冰坨就弄出来了。她把冰坨中心挖开,倒出里头还没结冰的水,掏出一个圆筒状的空间来,就说:“行了,晚上把蜡烛放进去,就是冰灯了。”

淑宁接过来瞧,原来古时候的冰灯是这样子,只是太简单了,不如搞点花样吧。她说:“这一个就算做成了,再做几个不同样的吧?我们可以在上头雕些东西,又或者弄点别的颜色上去。”虎子很有兴趣,就问:“那要怎么做?雕东西我会一点儿,可弄颜色……难不成把画画的墨汁往上面涂?”阿松望着他,迟疑道:“怎么可能涂得上去?应该是把颜料弄在水里冻起来吧?”颇有“你不是傻瓜吧”这味道,惹得虎子扑上去猛掐起来。淑宁与春杏不去理会这早已见怪不怪的情景,商量着用什么颜色好。

四个孩子玩了大半天,做了好几盏冰灯,有红、蓝、土黄三种颜色的,虎子还在上头雕了些小鸟小鱼什么的,春杏就剪了几张红纸,让它们夹在冰里,看着也有几分意趣。

佟氏见孩子们的成果斐然,倒也不再责怪他们把自己弄得一身湿的狼狈样了,只叫他们快换上干净衣裳,又叫人烧了一大锅羊肉姜汤给他们祛寒。只是背地里,春杏和虎子都挨了二嫫一顿骂,勒令他们再不许胡闹了。淑宁知道了,倒有些不好意思。

正手忙脚乱的,换衣服的换衣服,烧火的烧火,喝汤的汤,忽然外头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有人高叫着“黄马褂!是黄马褂!”似乎有不少人往大街上跑了。佟氏忙叫长福去打听出了什么事,过了好久,长福才来报说:“是京里派了黄马褂钦差来传旨,已经到了衙门里,只是那里围了几圈兵,不许人进去,因此不知发生什么事。奴才回头再去打听。”佟氏挥挥手让他下去,心里十分担心,不知丈夫在衙门里会不会有事。

天黑了,可张保还没回来,连苏先生和长贵也没个信儿。佟氏心下不安,端宁就自告奋勇要到别家去打探消息,马三儿也被派到衙门外候着。一家人都坐立不安。

不一会儿,就有各种流言传出,有的说衙门里的官犯了事被抓起来了,也有人说是京里来赐毒酒的,还有说是传各府王爷上京去过年的,纷纷扬扬。百姓有些不安,还有些流氓地痞想趁机捣乱,因各处大小官员都聚在衙门里,一时无人主持,乱了一阵子,被城卫府的人赶散了,还抓了几个人。

过了个把时辰,张保还是没有消息,马三儿已经来回两次了,别家的下人也都在衙门外头等消息。不过那里虽然围了兵,倒没有抓什么人,只是安安静静地守在那里。四处的消息也显示没有人被抓走,让全家人都稍稍安心了些。

端宁回来了,一进门就率先喊道:“不是来抓人的!是皇上要来奉天了!”

============================================

多点留言吧,这个星期还有好多精华呢,每次都不得不浪费掉,真是太可惜了。

TOP

三十三、其来

佟氏忙迎上去问详情,端宁喘了口气,接过二嫫递来的茶,喝了几口,才说道:“那是京里的黄马褂钦差,来传旨说腊月里皇上和太皇太后要到奉天来祭拜祖宗。听说是太皇太后的意思,时间有些紧,府尹大人一接了旨,就派人召集全城官员来商量此事。钦差大人就在衙门里住着,因此才有那许多卫兵守护。”佟氏急问:“消息可靠么?”端宁点头:“可靠,我在韦伦先生那里认得的几位朋友里头,有几位是各王府里的小世子小王孙,消息是其中一位告诉我的,听说他们早几日已经得了风声,只是今日才有了准信儿。额娘不必慌张,阿玛当是被府尹大人召去商量接驾的事儿了,没事的。”

佟氏这才松了口气,招呼众人各自回去干活:“爷只怕不久就要来家,都去准备晚饭去。春杏去煮姜汤,烧开水,预备爷回来洗脚。虎子去告诉阿松一声,叫他别担心,今晚就在咱家里吃饭。老伍头赶了车到衙门前候着接人,把马三儿换回来。小梅替少爷换衣裳去,瞧这一身水,也不知是汗还是雪。”各人四散,端宁也笑着跟小梅回房去了。

因天色太晚,佟氏就让家里众人先吃了饭,然后留着饭菜在厨房里热着,等张保回家吃。后来因为时间太晚,就决定自己一个人在正房里等待丈夫,让淑宁和端宁都先回去睡,两个孩子都不愿意,硬是陪着她一齐等,倒让她十分欣慰。

张保直到一更天才回来,进门就喊饿了,苏先生跟在后头,对佟氏行了一礼,没有说什么,也有几分憔悴样。佟氏忙叫人端了热饭上来,两人忙忙地吃了,又喝了一碗热茶下去,才端坐好了说话。端宁见没什么事,就先拉着妹妹告罪下去了。

张保坐定了说话,道:“据说是太皇太后临时起意,皇上也有这个意思,这两年跟老毛子打仗,都赢了,又开拓了疆土,皇上决定要来奉天祭祀,禀告列祖列宗,本来是明年的事,但太皇太后不知怎么的,提议道不如干脆来这里过年,因此才急急忙忙叫人来传旨。说起来圣驾已经有好几年没到奉天来了,太皇太后上次来,还是京旗回屯之前两年的事。如今府衙里这一拨排得上号的官员,都是没接过驾的。”

苏先生道:“的确,没有经验倒也罢了,毕竟经过这种阵仗的人到底不多,只是时间太紧,如今已进了腊月,圣驾十多天后就要来了,城里什么都没准备呢。行宫里虽说有人打扫照料,毕竟已丢空许久,如果有要修缮的地方,不知道能不能赶得及。而且圣旨里说这次是临时起意,因此不许花费过多,一切从简即可。只是对咱奉天府的人来说,怎么可能真的从简呢?”

张保点点头:“不错,只能做出从简的样子来,但实际上应该有的还是得有。”他转过头来对佟氏说:“接着这个月只怕我天天都得晚归,还请夫人不必担心,尽管照料好家里,日间送些点心衣物到衙门去,只怕忙起来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呢。”

佟氏忙道:“夫君放心,家里一切有我。”张保点点头。

苏先生继续道:“今日大人在内商量许久,我不得入内,不知具体情形,但听说就是接驾的安排商量不定?”

张保说:“是,要花费少又要排场大,不是一件易事。大家商量许久,也没定出个章程来。只是圣驾要来,就绝不能让城里出现冻死饿死的人,幸而去年有过经验,今年又准备得早,现在那些贫民都过得还好,城里百姓都还称得上是安居乐业。”

佟氏插嘴道:“今儿京里来人传旨时,因衙门里没传出消息来,外头有些乱,流言四起,听说还有人借机闹事的。”

张保道:“我已听说了,这事儿府尹大人自会决断,只怕会关上几个人,免得圣驾到了以后出事。”

苏先生说:“现如今还没定出接驾的安排,但时不我待,还是先做些准备才好。”

张保点头:“已经有人提出来了,明儿一早,就安排人去打扫街道、清理路上的积雪。圣驾入城经过的街道,两边民房都要整修一番,里头住的人要一一排查,务必提防有人惊扰圣驾。宫殿里的整修自有那里的总管负责,来传旨的钦差大人,也会暂时住在府衙里以便监督。秦同知已经安排了花儿匠在宫里栽种花草——只是这样的季节,只怕也开得不好。”

苏先生安慰他:“这是人力所不能为之处,大人不必担忧,想来皇上也不会因为这点事而怪罪奉天府官的。”

张保也知道这个道理,两人继续商量了一阵,实在掌不住了,才各自回屋休息。

佟氏备好热水给张保洗脸洗澡,趁着他迷糊着还算清醒的时候,问他:“今年送回京里的年礼怎么办?本来已经置办了一些了,只是恐怕不会有什么心思去理会这些,但若送得不够好,又怕家里责怪。”张保强睁着眼,道:“他们今年发了财了,不会在意我们这一点子年礼。上次不是有人送了些百年人参来吗?拿几株来,连着你之前准备的东西,明后天就先安排人送回去吧,叫他们捎封信,说今年咱们要接驾,疏了礼数,叫他们别见怪就是了。”他已经累了一天,都快睁不开眼了,说完就爬上床睡死了。

佟氏无奈,只好小声叫人收拾了水盆面巾,也睡了。

第二天开始,张保就每天早出晚归,在衙门里忙个不停,有时甚至留在那里过夜。佟氏执掌家事,诸事都照应妥当,让张保很是安心。至于年礼的事,佟氏不敢真照着张保说的那样,随便安排些东西送去,除了四枝两三百年的人参,也按往年旧例装了两车风羊风鸡风兔,又添了一车上好的绸缎面料,打了些精致的金首饰,并着二三十颗养殖场出的珍珠,统统装了车。今年她派马三儿和小梅夫妻为代表,再雇了几个可靠熟悉的车夫,早早打发回京去了。长福与二嫫两个,今年就留在奉天帮她料理家务。

丈夫在衙门里拼搏,佟氏也时不时的给他送些吃食衣物,有时也会送些点心给丈夫衙门里的同僚一同享用,开展一些小小的公关工作。虽然只是小事,但还是为张保赢得不少他人的好感,相比于老婆不会做人的“老好人”秦同知,张保这位“老好人”的形象更深入人心,上司也觉得他会做人,是可塑之材。

端宁腊月初八要进行新年停课前的最后一次大考,天天在家里自己读书温习。淑宁不便打搅他,有时便觉得无聊,有一日,忽地看见院子一角堆着的有些融化变形的冰灯,才想起做好后就没玩过它们。那日做好冰灯以后,本来打算当天晚上就点蜡烛玩的,可是为着京中传旨的事,全家人都紧张了大半天,哪里还有闲心记得它?淑宁连忙召来虎子和阿松帮忙,把几盏冰灯搬出来,在院子里摆好,重新雕好造型,又找了几根蜡烛,准备天一黑就点起来,好好欣赏一下“冰雪世界”的景致(虽然只有寥寥无几的四五盏)。

晚上点起冰灯的时候,几个孩子都聚在院子里看,连一直在房中苦读的端宁也来凑热闹了。冰中的烛火之光若隐若现,隔着几种颜色的冰块透出来,映得院中如梦似幻。人人都赞叹不已,几个下人都丢下了手中的活,挤在院子边上看。佟氏很高兴,忙对淑宁说道:“别熄了蜡火,就让它们这样点上,你阿玛整日辛苦,回来看见一定很高兴,也叫他乐呵乐呵。”淑宁就应了,二嫫还找出一包新的蜡烛来,预备给他们续着点。

五彩的光芒映照在夜空中,还惊动了几家邻居,有些小孩子顽皮,甚至伸手去摸,有的被大人打掉手,转眼那大人就自个儿摸上来了;有的暗地里拉着淑宁家的下人打听,想着自己也弄一两个,也有的一边看灯,一边围着佟氏说着闲话。佟氏起初还很高兴,自觉很体面,只是后来人一多,她就烦了,略寒暄几句,就把人都打发走,那些人边走还边盯着冰灯瞧个不停。

张保回来时,一进门就看见那色彩缤纷的冰灯,十分惊异,叫了人来问,才知是几个孩子做出来的东西,便笑呵呵地仔细欣赏。跟在他后头的苏先生在听了缘故之后,却低头不语。直到吃过饭,他坐在书房里,端着茶喝了几口,才对张保说话道:“说来大人莫笑话,这还是学生头一回见冰灯。从前曾读过傅青主的诗,叫《冷云斋冰灯诗》,也曾想过不知这冰灯是什么模样,难道冰里真的能点火,而冰又不会化么?今天算是见识了。”

“哦?”张保说道,“原来以前曾有人以冰灯为题写过诗?却不知这位傅青主是什么人物?”

“ 其实除了傅青主,蕲州顾赤方也曾在诗中写过冰灯,不过知道这东西的人的确不多。方才学生所说的那位傅青主,其实本名是傅山,字青主,世称侨黄先生,是我们山西人。他学问极好,诗画双绝,最难得的,是打得一手好拳。他曾经开馆授徒,学生小时候也曾练过几招,只是通忘了。难道大人没听说过山西的‘傅拳’么?”

“原来是他?据说过他爱在醉酒时打拳,所以又有人叫他的拳法做“醉拳”,是不是?听说前几年去世了?”

“是,他家举丧时,学生还曾去烧过香,家父生前极爱他的画,还收藏了几幅,只是如今……”苏先生见张保很有兴趣的样子,才惊觉自己已经走了题:“咳,其实学生想说的不是这个,学生想说,这冰灯似乎做起来不难,而且所费甚少,又煞是好看,不知大人对此有什么想法?”

TOP

三十四、冰灯

张保愕然:“想法?什么想法?”随即醒悟:“你是说,接驾的事……”

苏先生点点头:“如今正是寒冬腊月,又连下了几场大雪,照往年的情形来看,这天气会一直冷下去。想必在这样的天气里做冰灯,所费是有限的,而且要是做得大些,又常叫人照看,只要小心不要损毁,起码能冻上十天半月都不会融化吧?”

张保想了想,果然是个好主意,就说:“先生说得有礼,我明天就跟府尹大人说起这事儿,在城里找些雕刻匠人,想必不是难事,至于冰灯做法,回头我叫几个孩子写一份详细的做法出来,再叫人去问懂做的人,就万无一失了。”

苏先生又补充道:“最好多问问那个侍候小姐的小姑娘,不是说她小时候家里人做过,因此她还记得么?她好像说过自己是松花江边的人,若是城中找不到会做冰灯的人,只怕还要上松花江边去找呢,”

张保皱皱眉:“怎么可能?时间太紧了,如果没人会做,府尹大人自然会另寻法子。我们还是先想好还要准备些别的什么吧。”

苏先生见状,就改了话题,提起接驾时的膳食问题:“城东飞鹤楼的安老爷子,已经答应了会出手掌勺,他的厨艺皇上和太皇太后都是极喜欢的,几乎每次来奉天,都会叫他进宫做菜。只是东源江的徐老爷子,却无论如何都不愿出马,问起原因,便只说是年纪大了,手脚不灵便,担心君前失仪,因此死不肯去。可别人都说,其实他身子骨好得很,实在叫人呐闷。”

张保却笑了:“这有什么奇怪的?他本是前朝御厨的后人,不愿替如今朝廷做事,也不出奇,不过就是一个顽固守旧的糟老头子罢了,不必在意。”

苏先生点点头:“只是这样一来,就只剩安老爷子一人可以主持大局了,学生担心他无法负荷。”

“他自有一大帮徒子徒孙打下手,先生不须为此担心,再说了,奉天城里除了飞鹤楼与东源江,难道就没有别的好馆子了么?就算真的没有,宫里还供奉着御厨呢。”

苏先生实际上想要说的不是这个,他发觉说话太拐弯抹角,也会造成沟通上的烦恼,于是直接坦白说道:“在学生看来,献给圣驾的菜色再精美,只怕也比不上京城皇宫里御厨的手艺,做得太精美了,只怕还会被皇上说是耗费钱财,那就得不偿失了。倒还不如献上奉天特产的各色粮食,让皇上和太皇太后也尝尝咱奉天的稻米、玉米、土豆、黄豆等物?这样一来,烹制起来简便得多,皇上恐怕也会觉得大人们节简,不会虚耗钱财呢。”

张保被他一言惊醒梦中人,惊喜地望着他道:“先生果然是我的智多星,难为你怎么想来?冰灯与奉天粮食这两件事,我会在明日向府尹大人进言,想必他也会赞同的。这次若真能立功,皆是先生的功劳,以后还要请你多给我出出主意。”

苏先生只是谦逊地笑笑。他深信,只要表现得好,日后得到贵人们的青眯,他必定有机会再度进学,等有机会中举中进士,凭着如今积起的人脉,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到时还有谁会小看他?家中的长兄长嫂想必也会后悔不已吧?

张保连夜叫来春杏问到了冰灯的详细制作方法,淑宁又补充了制作有色冰灯的法子,令他觉得这方法可行性很高。淑宁略微猜出他的心思,便把记忆中哈尔滨冰雪节的中的冰灯冰雕样式告诉了他,提供了诸如龙、凤、老虎、狮子、狗、鱼、鸟等雕塑方案。她其实心中也有几分雀跃,说不定能在几百年前的奉天城,看到现代哈尔滨的冰灯展呢?

第二天张保带着详细的冰灯制作方法,和苏先生一起上了衙门。这一天都没有消息传来,只有马三儿中午去送饭时,瞄到几个官员聚在一起似乎在开讨论会,只是没有什么共识,闹哄哄的,声音都传到前院来了。

淑宁从马三儿那里打听到这些,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这些官员多半以前没怎么见过冰灯,也无从想象它的样子,觉得就这么拿它来接驾有点冒险,可又想不出别的主意。既然如此,她就弄个实例给他们瞧,或许可以增添点信心。

她把红色的颜料倒入水中搅拌,做出一个淡红色的大冰坨来,叫了虎子按照堂屋里佟氏供奉的那幅《观音坐莲图》里的莲花样子,雕了一个最简单的单层莲花,虽然手艺粗些,倒也能看出莲花样子来。然后她又拿个小碗做模子,中间摆上个小杯,冻了一块黄色中空的冰坨,凿上几个小孔,当作是花艺,用水浇着连在了冰莲花上,再插上一支蜡烛,用烧红了的铁钎子刺出几个洞,穿上结实的麻绳,一个冰红莲花灯笼就做出来了。

天色一黑,张保还在衙门里没回来,淑宁就叫过要去送饭的马三儿,把冰灯笼交给他,如此这般交待了一番,就把他送出了门。

张保是亥时回家的,与之前几晚不同,他的脸上洋溢着喜气,仿佛摆脱了长久以来的困挠一样。佟氏见他这般高兴,就问道:“夫君这般高兴,可是接驾的事有了眉目?”“不错,”他点点头道,“我今早提出用冰雕冰灯装饰皇宫与街道,他们七嘴八舌地说了半天,也没个章程,不说行,也不说不行,就这样白耗着,时间又一天一天地过了,只怕等圣驾来到奉天城门外了,他们还没商量出个结果呢。结果他们见了马三儿给我送吃食时提的那个冰灯,就松了口,这才认认真真地讨论起来。光是各处安排的细节,就用了几个时辰。一早同意不就成了?白废了这许多时间!”

他摸摸淑宁的头,爱怜地道:“我的好闺女真是聪明,谁家的都比不上。”父女俩相视而笑。

一夜过后,整个奉天城就忙碌起来。不同于先前打扫街道积雪和整修街道房舍等事,这回人们要做的是从城内外各处河湖池塘等地方挖出冰块来,召集所有工匠做雕刻。因为时间不够,在城里的冰雕要求低些,只求有个大概的样子,只有在皇宫里的雕刻是精心做的,务求要栩栩如生、精雕细琢。大部分的冰块都是白色或淡绿色,其余有颜色的冰块是用加了颜料的水做成的,但块头都不大,就有工匠想出把几块小一些的彩色冰块连在一起,加水把它们浇成一大块,也有的工匠想到把多一些颜料放进少一点的水里,做出色彩浓厚的颜料“汁”,再浇在大块的白色冰块表面,让它们显现出淡淡的色彩来。

期间又下了几场不大的雪,积雪再一次盖住街道,幸而几经打扫,路面已经不太脏了,就有人想出把雪推到路边堆成小雪堆,然后在中间放上小盏的冰灯,这样路面又干净又好看。倒是宫里的人学去了这种方式以后,做了改良,烧了各种颜色的玻璃长杯,在里面放上蜡烛,再把杯子放在宫中各处走道两旁的雪堆里,这样一来,那本来无聊的雪堆顿时映出五颜六色的光,在夜里特别好看。只要让蜡烛远离树木花草,就算是着了火,马上就能用旁边的雪浇灭,可算是安全与美化两不误了。

皇宫与府衙的大手笔也在百姓中引起哄动。有的百姓看见大道两旁树起的大型冰雕狮子老虎,也激起了兴趣,便在自家住的小路小巷边上也弄个小些的,照自己的喜好雕了各种东西出来。别的人看到有人学,便也纷纷在自家门口弄个马呀、牛的,还有从蒙古草原上迁来的男孩子,做了一个振翅欲飞的大鹏,足有三尺长,立在他家大门口的上马石上,引来众多人的观看。

腊月二十二这天,全城的冰灯冰雕都做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些细部的工作,当晚,府衙便下令全城试点冰灯。五颜六色的光在城中各处亮起,处处流光溢彩,白色的冰块映着,更是恍如白昼,真真是冰雕玉琢的琉璃世界一般。不但百姓们看了直叫阿弥陀佛,府尹玉恒与手下诸多官员,也为接待圣驾平添了几分信心,玉恒更是仿佛看到了自己的青云之路,兴奋地请所有属官都上他家大吃了一顿,耗费了他精心收藏多年的二十多坛好酒,第二天醒来时后悔不已。

现在就只等皇帝和太皇太后来了。本来是十平八稳的事,谁知天公作怪,居然连着三天都挂着大太阳,天气还暖和了许多。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奉天城府衙的人却笑不出来,已经有些小些的冰雕冰灯被太阳晒得开始融化了,皇宫里精雕细琢的几处冰灯,更是连线条都有些模糊了,吓得总管太监忙把工匠都召去,仔细补好。可眼看着圣驾快到了,万一天气继续暖下去,等皇上和太皇太后来到时,要是冰都融了,那可就太难看了。玉恒一边叫人补雕开始融化的冰雕冰灯,一边叫人打听圣驾到奉天的确切日期,心急如火焚一般。

如此急乱了些日子,等到有确切消息传来,圣驾离奉天只有一天半的路程时,天上又下雪了。雪不算太大,但足够让已经有些融化的冰重新结起来,让担心不已的人们重新又放下卟卟乱跳的小心肝。玉恒召集了人,扫雪的扫雪,堆雪堆的堆雪堆,在雪堆中放置玻璃灯或冰灯,清理冰灯冰雕表面的积雪,叫人分派干净的衣裳给安排好在大道旁跪迎圣驾的百姓,叮嘱好应该做的和不能做的事,又叫城中卫兵严加把守各处要道和大街小巷,严防有人作乱。万事皆备,只等圣驾了。

TOP

三十五、圣驾

皇帝与太皇太后的车驾是在下午进的城。两位贵人都能看见,城中市容整洁,街道干净,刚下的积雪早就被推到道路两边,扫得整整齐齐。来迎接的百姓都穿着整洁,虽然也有不少人穿着粗布衣服,也有人打了一两个补丁,但难得的是个个衣饰面容都收拾得很干净,人人都行动知礼,虽然有些人礼数上欠缺些,倒没什么莽撞的地方。道路两边可见到各种店铺,各行各业都齐全。可见这奉天城治理得极好,百姓都能安居乐业。再看周围的安保措施,有底下人报上来,哪里哪处是安排了精兵把守的,可表面上却不会让人看出来。这说明奉天府尹是个细心周到的人,又聪明地不让层层重兵搅了贵人观赏市容的闲情逸致,实在是很好。

奉天是满清故都,一向是皇室十分注重的地方,眼见这位府尹把故都治理得那么好,皇帝和太皇太后怎么会不欣赏呢?当即就有几句称赞的话,虽然旁边有人不忿,但陪同来的大部分官员都揣摸到了上位者的心思,美言不断。这样一来,不论是跟着圣驾来的文武官员,还是奉天城出迎的属官,都知道一个事实:府尹玉恒的高升之日不远了。

玉恒察觉到周围众人眼光的改变,心里也是暗喜,不过他还有准备,自然不能浪费了大好机会,暗暗朝属下打个眼色。等康熙皇帝命令车驾继续前行时,前面的路上来了两个拦道的人。随行的京官中的某些人以为有人要来告御状,心里早乐开了花,结果听到那两人开口说话,就被泼了一大盆冷水。

原来是回屯的旗人和本地农户 “推选”出来的一满一汉两个代表,为了感谢皇上与太皇太后的洪德,特地将今年丰收的粮食献上来,给两位贵人尝鲜的。随行圣驾的太监早将两篮子粮食递了上去,一篮是玉米土豆花生地瓜之类的,码得整齐漂亮,满满当当地挤了一篮子,另一篮里装的都是一尺见方的白布口袋,每袋都装满了各种粮食颗粒。东西虽然不多,但给贵人们尝个鲜是足够了。皇帝很高兴、很满意、很满足,他叫人把两个篮子送到太皇太后那里给她老人家瞧瞧去,然后命人把两位代表叫到跟前来说话。

那位旗人代表其实皇帝是认识的,原本是京中有名的纨绔子弟,只爱惹事生非不学好,所以早早被家人撵到奉天来吃吃苦的。如今他有没有学好别人不知道,可看他身强体壮,两眼有神,说话行事都有礼有度,皇帝就觉得他出息了,听说他在奉天不但关心农事、也勤于练习骑射,很高兴,大大地厚赏了他。

至于那位汉人老农,手上长着厚厚的老茧,身上衣服都是粗布做的,没打补丁,但也不新了,而且肘部还磨得发白。他年纪挺大了,说话倒还清晰有力,用词用句十分朴实,而且没什么忌讳,有很浓的乡音,但能让人听明白。皇帝一看,就知道这真的是积年的老农,绝不是玉恒故意安排的托儿,而且也没有加以粉饰,就想:“玉恒为人很老实嘛。”他亲切地跟老农聊了几句,又吩咐奉天府的官员要对老人家多加照料,玉恒和属下都恭敬地应了。

从城门口通往皇宫的大道早已安排好了,百姓只静静等候,等看到圣驾过来了,才会跪在地上迎接。皇帝虽然轻轻说了玉恒一句过于扰民,但实际上觉得他还算是体恤百姓的。一路上的民众与前来迎接的贵族很多,皇帝和太皇太后又常叫人到跟前说话,圣驾走走停停,过了半个时辰,只走了不到一里,仪仗的尾端,还有人没进城门呢,于是随行的官员里就有人说话了。

大臣索额图首先提出异议,说太皇太后年迈,路途辛苦,还是早早入宫休息的好。几个跟他交好的大臣也纷纷附和,说圣驾走得太慢,也会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不过这一点马上就被玉恒驳回,说奉天城乃是龙兴之地,怎么可能会有不法之徒?何况他早已安排妥当,绝不会让人钻了空子。

皇帝虽然赞同玉恒的话,但看到太皇太后的确面有疲色,便决定快点入宫。这时,上书房大臣陈良本出列禀告道:“我皇圣德,恩泽奉天,城中百姓都期盼一睹圣驾风采,如果早早入宫,未免让百姓失望了。但太皇太后的凤体贵重,皇上也路途辛苦,不如皇上与太皇太后先行入宫,让后面的仪仗慢慢行走,也让百姓见识一下圣驾天威吧。”

皇帝同意了,他主动登上太皇太后的车驾,一起向皇宫先行一步,留下自己的车驾和后面的一大串仪仗慢慢走,吩咐玉恒让百姓不必再跪迎,只管在路旁观看就是。

玉恒恭恭敬敬地领了圣旨,恭送圣驾先行,等到后面的大臣们走过时,他偷偷抬头望了一眼陈良本,只见他微微点一点头,眼中略有几分赞赏的神色,便心下大喜,知道之前商量好的这种种安排都成功了。与陈良本同行的索额图瞥见两人互动,冷哼一声,先行一步。陈良本并不在意,继续微笑前行。

这三人间的小小内幕只有他们本人知道,旁人怎么会留意?因为圣旨说百姓不必再跪迎,可以自由观看,许多人都欢呼雀跃,只不过没有人告诉他们,其实皇帝早已不在龙辇里了,他们只是对着一辆空马车在三呼万岁而已。

张保跟着府衙的众位同僚站在奉天属官的队列中,只能远远瞧见皇帝和他身边大臣的脸,也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圣驾离开,除四品以上官员要随驾进官外,其余官员都要回到自己的衙门或职司继续当值,张保也不例外。只是他现在心里有些焦急,希望能早点回到家里,因为刚才他看到某个人的身影,又听了旁人私下的议论,知道某个人也跟着皇上和太皇太后到了奉天,他急着要回家告诉妻子这个消息。

====================我是万恶的分割线========================

在家中,佟氏有些坐立不安。通常迎接圣驾的只有官员,但因为这次太皇太后也来了,所以城中各王府的福晋郡主们和勋贵家女眷都要前去皇宫门前迎接,四品以上官员的诰命都跟着去了。张保品级低下,佟氏不需要去,但保不齐贵人们会临时宣诏,以前也曾有过七品诰命晋见凤驾的先例,于是佟氏早早打点好礼服,洗浴梳妆,端坐在家中等候,以备万一。

淑宁坐在自己房里绣花,其实心里很激动,康熙来了啊!孝庄来了啊!要不要去瞄一眼?看看他们长的什么样儿也好啊。她在那里胡思乱想,哪里有什么心思做针线?好好的荷花她都快绣成喇叭花了,惹得春杏奇怪地看了她几眼。

端宁早就停课留在了家里,此时也是无聊,于是便来找妹妹,说:“到街上看看好不好?就算看不见人,远远地看个热闹也是好的。”淑宁马上答应了,扔下喇叭花,一套上鞋,外套也不穿,拉着哥哥往外跑。春杏在后头连声叫她穿大衣裳,把二嫫引来了,她才勉强停下来穿上连袖斗篷,戴上手套。

这时候街上都是人,道路两旁挤满了看圣驾仪仗的百姓,许多人高声呼喊,大力拍掌,难为那些随驾的官员侍卫宫女太监在那样的人潮声中还面不改色地往前走着。

端宁与淑宁来到大街上,却无法挤到人群前面去看,人家也不给两个小孩面子,丝毫没有让出位置的意思。端宁就对妹妹说:“这样不是办法,不如哥哥托你起来,看你能不能看见?”说罢就真的抬起妹妹,让她坐在自己肩膀上。他自小练习骑射,身体也壮实,这样做起来毫不费力。

淑宁起初没反应过来,吓了一跳,但很快又觉得安心。她坐在哥哥肩上,努力伸长了脖子往前看,越过人群,只能勉强看见一些女子,穿着粉红和淡绿的旗服,戴着红色的绢花,手里拿着灯呀尘拂呀托盘呀盒子呀什么的,缓缓地走过,然后是穿着深蓝色服饰的白净男子们(淑宁语:这一定就是传说中的太监了!我第一次瞧见呀!)。虽然周围的人群很热闹,但这些太监宫女们却面无表情,安安静静地走着,他们已经走了很长的路,有些人额上分明有汗,也有的人明显看得出他们很累了,但他们只是走着,连抬手擦擦额上的汗的动作都没有。

淑宁看得有些压抑,不知该说些什么,却听得哥哥在下面问:“怎么样,能看见吗?看见什么了?给哥哥说说吧。”她便换了笑容,对端宁说:“看见了,有很多宫女和太监,那些宫女有的穿红,有的穿绿,不过看着没几个是长得漂亮的啊。”端宁笑骂:“小丫头,你看这些做什么?快看皇上是什么样儿的?那些跟着来的将军们是不是很威武?”淑宁又抬头去望,摇摇头:“我没看见皇上的车驾,应该已经过去了,咱们来晚了呢。咦?是官军!后面是随行军队的仪仗!哥哥放我下来吧,你自己看看!”

端宁闻言放下了妹妹,不停地跳高了往前看,隐隐能看到骑着威武的高头大马走过的将士,可惜在空中不能久留,只能惊鸿一瞥而已。淑宁眼尖看到左边一个原来占据了某户人家上马石的人离开原地,追着领头的明黄军旗跑了,便马上推着端宁说:“哥哥快去那边!”端宁立马跨过去,爬上上马石,终于清楚地看到皇家军队的仪仗了,兴奋地把每个细节都描述给妹妹听,淑宁也笑咪咪地听着。

兄妹俩后来兴高采烈地回了家,争先恐后地向母亲描述刚才看到的情形,佟氏也微笑着听他们讲。还没讲完,张保回来了,他一进门,就急冲冲地对佟氏说道:“夫人可知我今天在随圣驾来的人里看到了谁?是四阿哥!!!”

TOP

三十六、劝阻

张保对于四阿哥的到来如此上心,倒不是未卜先知或者是从女儿那里打听到什么秘密,而是他的夫人佟氏,与四阿哥的养母佟皇后,是堂姐妹,而且曾经在一起生活过,感情还算是不错。当初佟皇后死时,佟氏还哭了几天。皇后生前还是贵妃时,有时会与娘家姐妹们通信,但时间久了,关系还是日渐疏远了,如果不是佟皇后封了后不久就死了,佟氏也不会因为想起小时候的情谊,而感到难过无比。因为难过,同时也对在那几年里疏远堂姐而感到愧疚,佟氏平时就特别关心四阿哥的事,因为从前与皇后通信时,佟皇后就曾提过很疼爱这个孩子。不过佟氏打听的渠道通常是她老公,在儿女面前一般不会提起,所以淑宁并没有对自己家里跟四四之间的联系太过在意。

现在听到父亲说四四来了,老妈居然高兴成那个样子,淑宁开始心里有点不安。跟皇子们,尤其是那种主角性质的皇子们拉上关系,实在是太危险了,就算知道他是最后赢的那一个,谁知道在他赢之前,谁和谁会被牺牲掉呢?他们家这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普通贵族家庭,还是不要搅进去比较好啊。

张保只是顺路抽空回来,马上就赶回衙门去了,只留下佟氏在家里激动不已,仿佛马上就要去见那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堂姨甥(汗,真有够远的)。淑宁在一旁看得一头冷汗,难道老妈真的要搅进去吗?她根本就没见过四四好不好?人家知不知道有她这个堂阿姨的存在还不知道呢,忽然跑到他面前去说“你好啊我是你堂阿姨我想见你很久了你死鬼老妈以前跟我很friend”……

四四一定会把你当疯子,叫人用大扫帚把你扫地出门的!

淑宁觉得不可以坐以待毙,眼睁睁地看着自家老妈做傻事,无论如何,都要阻止她靠近四四,还有那帮皇子阿哥!

佟氏因为太激动,开口把出了一身汗的儿子赶回房去换衣服,正要把女儿也赶走,却被女儿撒娇缠住,一定要额娘给她换衣裳。虽然满心里都想着四阿哥的事,但佟氏还是磨不过孩子的恳求,就跟着她回房了。

一进房门,淑宁就把春杏支走,一边让母亲帮自己换衣服,一边小心问她道:“额娘,方才听你跟阿玛说起四阿哥的事儿,您认得他吗?”佟氏红着眼说:“你不记得了?四阿哥的养母先佟皇后,是额娘的堂姐,你出生前她还曾叫人送过一个祈福荷包来的,不过你大概不知道吧。那荷包里有一块玉佩,本来是打算给你戴上的,又怕摔坏了,所以额娘替你收起来了。”

从没听说过这种事。

淑宁又继续问:“女儿出生前,阿玛额娘就到奉天来了,从没回过京城,额娘有见过四阿哥吗?”

“没有呀,所以这次额娘一定要见一见。”

“可是阿玛只有五品,您不可能获得正式诏见的,又怎么能见到他?如果贸然求见,而他又不认得您的话,也不会见您吧?”

“这个嘛……”

“再说了,佟皇后过世这么多年了,当初四阿哥还小呢,只怕未必知道额娘您这个人。这么多年来也没有来往,忽然说要见他,他难道不起疑心吗?”

佟氏停下手上的动作,慢慢坐下沉思。她在兴奋过后,也冷静下来了:“的确,我们家这几年都没跟他通过信,他未必知道……”

“这就是了,阿玛官小,额娘您突然求见,又说是亲戚,万一他误会阿玛额娘是攀炎附势的小人,那岂不是弄巧成拙?反而枉费了额娘一片真心爱护之意。”淑宁再加把火,务必要把老妈的念头打消。

佟氏已经接受了大半女儿的想法,只是这么好的机会,难道真的浪费掉吗?其实她心里,未必就没有借助皇子的势力帮丈夫谋取好处的念头,但最重视的还是要见见那个孩子,稍稍抚平一下在堂姐生命最后几年与她疏远的愧疚之心。

她喃喃低语:“真的不见吗?可你佟家舅母那边,有时写信来,也提过先皇后过世后,四阿哥生母并不是太照顾他,他在宫中日子有些难过,而且听说皇子养育,以惜福为要,常常是吃不饱的,奉天比京城要冷得多,要是他吃不饱、穿不暖,可怎么办?额娘也是一片好意……”

淑宁不知她心里有过的念头,真以为她是一心关心四四,倒有些心软,但该说的话还是得说:“额娘虽是好意,却也要看情形。皇子不得与外臣结交,这是国法,若让皇上知道四阿哥与阿玛有所交往,说不定反而会生四阿哥的气,到时阿玛可就倒霉了。四阿哥无论如何,都有身边嬷嬷宫女太监等人侍候,他既能跟着皇上到奉天来,日子也不会难过到哪里去,额娘就放心好了。”

佟氏听完这话,倒是打消了念头,只是有些不甘:“难道送点衣服吃食也不行吗?不报你阿玛的名号,只说是堂阿姨就好。”

淑宁看着她的眼睛,有些不忍,心想:“她也是一番好意,如果只是因为自己想要避免麻烦,就无视她的心意,到底不是太好。”便勉强同意道:“只送些小点心和普通的棉袄就好,不要太奢华,送过去的时候,也不必报额娘的名字,只说是佟氏族人吧。想必四阿哥就算知道,也会当成是佟相爷叫人送的。”根据一些清穿文所说,佟国维跟四四是有些来往的,应该没关系吧?

佟氏同意了,虽然不能让四阿哥知道自己夫妻有点可惜,但起码能让那孩子过得好点,自己心里也好受些。她立马就去准备,淑宁也跟着参谋,最后是选定了方便携带保存又容易填饱肚子味道还过得去的玉米饼和土豆饼,然后加上两件新做的蓝色绸面棉袄,原是给端宁做的,没什么装饰,表面上也很普通,但实际上是下足了料做的,十分暖和。佟氏把这些东西都打包成一个大包袱,叫来长福,悄悄吩咐了一通,命他不要声张,想办法把东西送到宫里头给四阿哥,就报奉天佟氏族人的名头。至于佟氏是通过什么渠道送进去的,淑宁倒是没听清,只隐约听得似乎是宫里的某个太监总管跟佟氏族人有些关系,看来自家老妈也有不少秘密啊,她说想求见四四,果然不是无的放矢,原来是真有办法的啊。

东西送出去以后,淑宁提心吊胆了几天,担心这种事太过冒险,不知会不会带来什么祸患。不过一直没什么风声传来,而且从佟氏那里得知,宫里的内线回报说四阿哥收下了,没有起疑心,似乎也向皇上提过了,皇上也没说什么。看来危险没有发生,淑宁也就放下心来。

总算放下心事,淑宁就把心思转到别的地方来。圣驾来临一直是这个月来奉天城内的头等大事,所有的八卦传言都与此相关。淑宁十分惋惜小桃走了,不然此时她一定可以打听到不少消息,不过听说她怀了孕,夫家不许她到处走动呢,连叫她来做客聊天都做不到。不过幸好,哥哥端宁近来与几个王府的小公子们来往甚密,倒是常能听到些内部消息,淑宁便天天缠着他问。

原来这次圣驾前来,除了身为主角的康熙皇帝和孝庄太皇太后之外,还有15岁的大阿哥和年方9岁的四阿哥,原本皇太后也要来,只是临行前偶感风寒,只能留在紫禁城里。跟来的后宫妃嫔,只是两三个位分低下的嫔与贵人。这一行人中比较显眼的,大概就只有大臣队伍里的国舅索额图和上书房大臣陈良本与高士奇了。

高士奇博闻强记,是康熙皇帝的移动词典加搜索引擎,去哪都要带上,这倒没什么好说的。国舅索额图,称得上是国之重臣,皇帝一向是看重的,虽然听说他与明珠相爷有些不和,但考虑到两人各自身为一位皇子的外戚,这也不奇怪,只是不知为什么,索额图似乎跟汉族大臣陈良本,也有些矛盾。

说起陈良本此人,大概诸位看官都心里有数吧?

陈良本,字善才,本是安徽桐城人,一直是个默默无闻、也无甚出色之处的小秀才,家世也仅是小康而已。他二十岁那年,因为感染风寒,大病一场,几乎丢了性命,却奇迹般地活过来了,从此就变了一个人似的(地球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不但说话做事都透着精干之气,连学问也越发好了,记性极佳,称得上博闻强记,而且善于引经据典,写文章又常有惊人之处,第二年就顺利中举,次年春闱,更是一举考取状元,风头一时无两。他本来留在翰林院,是极容易被掩盖的,谁知在一次圣前奏对,被他投得皇帝的缘法,得以进到吏部任职。然后他又在工作中屡屡立功,很快升到吏部侍郎的位置。之后数年,又立功不断。后来出了一个大弊案,当时的吏部尚书被牵连在内,虽然没有获罪,但很快就被撤了职,不久就由陈良本顶上了,他就是在这个职位上抛出一个重要的改革措施,把京中的低品闲职官员和滞留京中等候外派的进士们分批借调到各地衙门去见习,一方面让他们学习政务、积累经验,日后真的获得官位,也能迅速上手,另一方面,也能让他们领取临时津贴,帮补家计。这样一来,那些无事可做的低品官员也不至于一边混吃等死,一边家计艰难了,他们那点俸禄,其实要支持一个家还有打点送礼做人情之类的支出,是远远不够的。这项措施成效相当显着,赢得许多低品官员的支持,陈良本也因此获得一大政治资本,然后他在三十二岁那年就入了上书房。

TOP

三十七、良本

这个人学问很好,头脑灵活,为人精明强干,性格圆滑,但应该狠的地方也能狠下心肠,而且他不偏向朝中任何一方,皇帝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他也会出言劝诫,只是方式比较委婉,皇帝通常不会发他脾气,而且过后又能察觉他的用意,所以把他当成一个直臣、纯臣,很是看重。

淑宁听到这些话的时候,脸上虽然带着笑意,其实内心一直在腹诽:这明显是个穿越过来当皇帝心腹兼千古名臣的货,表面上看来他似乎一直幸运地不断升官,实际上这个人在底下做过什么手脚,真是只有老天爷才知道了。

陈良本的长处在于政务处理,他似乎总能抓住工作重点,然后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解决的办法,目前上书房的几个大臣中,虽然各有各的长处,但若论政务处理能力,还真是没人比得上他。不过他不太擅长诗词(想也知道是什么缘故),平时也很少作,而且在皇帝或其他王公大臣想要吟诗作曲的时候,他都是能避则避的,听说还曾因此被人笑话。因为作为以才学闻名的汉人官员队伍中的一员,他不会作诗作词实在是异类得很。不过自从他有了一首很有名的词流传出来后,倒是少了很多人继续在这一点上笑话他,也有不少人相信了他所说的“职责为重,吟诗作赋于此无用”的说法。

至于那首词,有几个世子王孙也都记得,说出来也很叫人黑线,是一首《卜算子•咏梅》,就是毛爷爷那首。据说当初他在官场中因为屡屡立功,受人眼红,有人在皇帝面前功讦他,他也不做声,过了几天,这首词就从他家下人那里流传下来,后来传到皇帝那里,皇帝看到“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几句,就感叹一声:“陈善才真乃纯臣也!”然后申斥了功讦他的人,又赐了不少好东西给他当作安慰。

淑宁感想:“这家伙太厉害了,在芸芸穿越众生中,居然能找出一首写得好又没有被人抄过而且又恰好能对应上的词,不容易啊!”

不过这人也有个缺点,这个缺点在京城中几乎人尽皆知,连皇帝也曾说过他几句,后来不了了之了。这个缺点就是——好色。这人似乎对女人不太挑,只要长得漂亮就行,家里的妻妾,官家小姐有,富家千金有,小家碧玉有,江湖侠女有,青楼名妓也有,名分比较次的小妾里头,除了一个村姑、一个丫环、一个寡妇,还有个泼辣的苗女,真是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何止三妻四妾这四字可以形容。听说京城各大妓馆里都有他的红颜知己,甚至连他到北方边境跟俄国人谈判时,也有过他与某个金发碧眼的公主关系暧昧的传言。

这个人实在是……太没有节操了!

他年少位高,吸引女人倒不出奇,可他从不在乎对方的出身来历,就兼收并蓄,打的就是“不让爱上他的每一个女人伤心”的旗号。可惜,他有心惜花,但花儿们未必愿意,陈府妻妾不和,争风吃醋是家常便饭,有时甚至还会大打出手,这件事已经是京城里常年的花边笑料了,甚至在两个月前,还暴出过那个苗女小妾休夫出走的新闻。

淑宁下定决心,绝对不要跟这个人扯上关系,虽然他貌似很成功,但还是掩盖不了种马的本质。不过现下,她比较好奇的是,那帮子王孙公子怎么对这种事情这么感兴趣,还打听得那么清楚?似乎他们当中年纪最大的都还只有十三岁吧?听口气,他们似乎对这位种马很崇拜啊。

端宁很不好意思,脸都红了,他也不知为什么,鬼使神差的就把朋友间私下说的悄悄话告诉了妹妹,这都是闺阁中禁言的东西。他转头望望左右,低声对妹妹说:“这些话本不该告诉你,妹妹可千万不要对人说起。”淑宁也望望左右,点点头:“好,我不说,不过日后有消息,哥哥还要告诉我。”看着端宁瞪大了眼睛,她眨眨眼露出无辜的眼神:“好像在听人说书,真有趣。”她对于别的穿越同仁的故事,还是很有兴趣知道的。

端宁以为妹妹真是把这些当说书听的,也安心了些,只是暗中决定,以后就算再给妹妹说八卦,也要事先删减一番,决不能让她听见那些姑娘家不应该听的东西。

且不说这两兄妹各自怀有心事,张保这几天作为奉天属官,虽然不用陪着圣驾到处去,却也忙得脚不沾地。因为府尹和官职较高的人伴驾去了,四品以下的官员就要负起上司们的责任,工作量大增,个个都对跟着皇帝游山玩水的人羡慕不已,虽然那些人其实也在暗地里羡慕留守的同仁们不必担心受怕的安稳日子。

某一天,皇帝突然起了兴致,要到城外高处看雪景,于是呜啦啦一大帮人跟着去了,因为秦同知又告病,玉恒便把张保抓去顶包。他回来后,一整晚都在感叹不已,倒叫全家人都奇怪得很。佟氏好奇问了他:“夫君今日随圣驾出城,难道有遇上什么奇怪的事吗?怎的这般感叹?”

张保看着家人好奇的眼光,苦笑一声,才对他们说:“今日伴驾,我有幸见识到皇上身边几位股肱之臣的惊世之才,这才发觉以往自己只是个井底之蛙,亏我还一直自命不凡,只会对家中兄弟看不起,却没想到自己原来也不过如此啊!”

佟氏不爱听这话,便安慰道:“夫君何出此言,夫君的学识风度,都比几位兄弟出众,这是事实,何必如此枉自菲薄呢?至于皇上身边的大臣,自然是难得的有才之士,只是夫君何必与他们比?照妾身看来,就算真比,也未必比他们差。”

张保摇摇头:“差得远了,根本没法比。我常以为自己出身着姓大族,才学又比人强,虽然一时不得志,迟早也能出头的,跟那些身居高位的大臣相比,毫不逊色,只不过是没遇上伯乐罢了。因此一但有了晋升的机会,我就十分高兴,总觉得出头之日不远了,别人迟早能发现我的能耐的。”

佟氏道:“这是当然的,难道错了么?”

“ 错了,大错特错。能出人头地,可不是光凭学识比人强一点、出身比人好一点,就能做到的。比如这次随驾的三位大人。索额图大人在上书房多年,我原以为他只是凭借外戚身份上位罢了,但看他在君前奏对,引经据典,有礼有节,光那气势就不是常人能及,若他仅仅是出身比人强,怎么可能做到这般?至于高士奇大人,虽然早就听说他博古通今,学识过人,不过以为他比一般人强些,其余都是他人过溢之词,谁知今日,当真是皇上问什么,他都能详详细细地说个明白,连想都不用想,光是这份过目不忘的好本领,就胜过我千百倍了。至于说陈良本大人……”

淑宁一个激灵,忙追问道:“这位陈大人怎么了?”

张保摇头苦笑道:“我以往听信传言,以为他是位精于政务却不善诗词的人,又常对皇上进谏,便把他当作是御使一流的人物,不过是会办实事罢了,谁知今天一见,他完全不是那帮死脑筋的书呆子御使可比的,明明是个敢于向君王直谏的人,为人却那般……圆滑……”

端宁好奇地追问:“他做了什么?居然让阿玛如此感慨?”

张保摸摸端宁的头,慈爱道:“今天皇上本是去赏雪的,因为景色好,就让随行的大臣作几句诗词承兴,人人都不过应制而作罢了,谁知陈大人出人意料地献上一首新词,让皇上都说不出话来了。”

他起身走到门边,望着门外飘荡的雪花,沉声吟道: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汉,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淑宁已经忍不住要翻白眼了:陈良本,你要向毛爷爷付版权费啊!

佟氏和端宁已经被词句吸引住了。佟氏赞道:“好词,这气势真是不同凡响。”端宁点点头,问道:“这是歌颂我皇功业的吧?”

张保轻轻阖首,叹息道:“他一向是个不爱作诗写词的人,对皇上从不说奉迎的话,有时甚至还会惹皇上生气。但他此词一出,皇上只怕舒坦到了心里,虽然事后皇上说他捧得太过,但谁都看得出,皇上心里高兴得很。他这样的纯臣真心真意的崇敬之词,那些只会拍马溜屁的小人真是望尘莫及啊。”

纯臣?骗谁啊?只要是穿越的,就不可能有纯臣!真心真意?那也未必!

淑宁腹诽着,看到父亲有些诅丧,母亲哥哥也不知该说什么,便主动上前劝慰父亲:“阿玛就是因此觉得诅丧么?照女儿看来,您不必如此。能得皇上宠信的高官大臣,自然有其过人之处,但底下的官员,就算比不上他们,难道就不能存身了么?女儿曾听古人言: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阿玛自然有阿玛的好处,何必枉自菲薄?”

说罢便拉住父亲的手,撒娇道:“阿玛这么有才学的人,都觉得诅丧,那些比不上阿玛的人,岂不是越发没脸见人了?到时这朝廷上下,可不就空了么?”

张保被她逗笑了,心情也好了许多,仔细想想,也是,自己又不是打算去争上书房大臣这样的高位,何必想得太多呢?跟那些没有真才实学,只凭家世关系就当上官的人相比,自己这样的官,已经很不错了。

这样想着,他就重新有了信心,拉着女儿的手,重新坐下来,与家人谈笑起今天见到的趣事来。

TOP

三十八、事后

圣驾是大年初五当天离开奉天城的,赶着回京城去过上元节。听说原本太皇太后有在奉天过节的打算,只是这冰灯天天看着有些腻了,倒不如回京去看样式百出的花灯好。何况奉天寒冷,冰灯冰雕更是会释放寒气,对太皇太后她老人家的身体不好。她如今都一把年纪了,身体倒还康健,这都还要多亏那位陈良本大人不知从哪里找来的能延年益寿的补药方子,还特地教给太后一套健身的老人拳,才让太皇太后的身体越发硬朗。不过到底她已经很老了,能保重身体还是要多保重的好。

圣驾的离开让奉天城大小官员都松了一口气。这个新年没有哪家人是过得舒坦的,不是伴在圣驾身边提心吊胆,就是忙于政事脚不沾地。不过,现在都过去了,为了抚慰一下属官们的辛劳,府尹玉恒大手一挥,冰雕冰灯就先不撤了,都留在原地,再叫匠人们稍稍补救一下已经融了不少的表面,等过完上元节再撤吧,与民同乐嘛。

这个消息令城内百姓都高兴不已,因为冰雕冰灯完全做好后,为了不让人损坏,都被严加看守起来,不许人靠近观看,现在总算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了呀。有不少孩子更是上去用手摸那冰雕,然后被冷得直叫,又再伸手去摸,惹得正在干活的工匠们大声叫骂着,把他们都赶走了。

淑宁也带着春杏,跟着哥哥到街上观赏冰雕冰灯。说到底,最初的创意还是来自于自己呢。春杏尤其得意,她在附近几家府第的丫环中已经成为红人了,要知道奉天第一盏冰灯可是她亲手做的!

奉天这次在全天下的人面前都大大地露了脸,冰雕冰灯更是从此流行起来,它做法简单,又不拘形状,材料更是随地就能找到,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做出属于自己的冰灯。要做简单的可以,要做得复杂华丽,也不成问题,原来只是在东北穷苦人家当中盛行的“穷棒子灯”,终于成为雅俗共赏的事物,登堂入室了。

这次皇上和太皇太后前来奉天,认为奉天城内外治理得极好,官员忠于职守,爱护百姓,很给朝廷挣脸,因此皇上大大有赏,各处衙门都有份。就连张保都得了一串朝珠,恭恭敬敬地供奉在正房里。

京中的伯爵府年后来信了,对年礼的事一字不提,只是问及圣驾到奉天后的情形,尤其是几位大臣、两位阿哥的事,还有皇上和太皇太后有没有对他们说什么。张保懒懒地看完了信,冷笑道:“阿玛太看得起我了,这种事,我一个小小的五品治中,怎么可能知道?”

佟氏倒是有几分担心:“家里会不会卷进什么麻烦里?伯父家里有时也会有信来,说起朝中的百官大都分别归属索额图大人和明珠大人两派,明争暗斗不休,如今看家里的来信,难道阿玛与大哥他们也不能免俗?”

张保道:“他们糊涂了,一心想着朝上爬,却又只走偏门,不走正道,打听这些有的没的有什么用?还不如正正经经做好差事呢。我们且不管他们,只回信说不知道就是了,只要不是造反,他们做什么也不会牵连到我们头上。”说罢就丢开手不理。

佟氏只得依言给京中回信,只是遣词用句婉转许多。

虽然张保夫妻有些冷淡,但京中伯爵府里,还是有人热心得很。大奶奶那拉氏每个月都会有信来,讲述府里发生的大小事体,说说京中流行的玩意儿,或是八一八城里流传的花边趣闻之类的,佟氏不好意思太过冷淡,便也时不时地给她回信,说说家长里短和别人的八卦,有时也送点吃食或小玩意儿。总而言之,三房与大房之间的关系是渐渐好起来了,不但两位奶奶常有书信来往,连大爷晋保,有时也会与三弟通个信。

四月的时候,府衙里就有人传言,府尹大人近期就要高升了!玉恒出外见人时,脸上也常带着笑,属下众官员就纷纷议论,说只怕传言是真的,顿时人人心绪不稳。上司高升,意味着两种情况,一是有得力属下也会跟着升上去,二是会有新任上司来到。无论是哪种情况,他们都得关心关心。

不久,张保收到长兄从京城来的信,得到最新的消息,玉恒即将升任户部侍郎,兼任顺天府尹,听上面的风声,似乎他还能从奉天属官中提拔一个人上去继续辅佐他,只是这个消息还未最后确定,说不准。

这一消息很快就在奉天府内传开来,更有人打听到现今顺天府里还有一个同知的空缺,这样一来,周府丞的机会就大大减少了,而秦同知的机会就增加了。秦夫人在外人面前得意洋洋,甚至已经在打算进京要带什么家俱,哪些东西可以丢掉了,连两个女儿以后在京里跟什么人家结亲的事都跟人说起,只差没在脑门上写明“我们要高升”这几个字了。府衙里几位通判、经历之类的小官都在窃笑,暗地里钻营不断,连跟在府尹玉恒身边的几个师爷也蠢蠢欲动,衙门里气氛怪异。

张保其实也是一个热门人选,只是同知这个位置未必能吸引到他,他一直都认为在治中任上期满以后,有机会凭着好评语升上四品的,同知仅是持平而已。但是能回京的诱惑又使他舍不下这个机会,因此一直在患得患失。

佟氏跟他商量过,能回京固然是好,但顺天府是清水衙门,又容易惹事上身,更要紧的是,在伯爵府眼皮子底下做官,只怕要搬回去住了,两口子已经习惯了当家作主,又不想受约束。正因为夫妻俩对这个事都不是太热络,因此在别人眼中,就觉得他们居然不为回京享福的机会心动,实在高深莫测。

玉恒很快就正式接到了圣旨,但来颁旨的钦差却对属官的升迁一事不置一词,玉恒也没有明说到底要带哪个人走。底下人议论纷纷,说这回秦同知怕是好事落空了。秦夫人心急如焚,带了一车绫罗绸缎和金银财宝,就这样明目张胆地往玉府闯,结果没说两句话就被人扔出来,玉夫人还一脸正气地到大门口喊道:“我们家老爷清正廉洁,绝不会收受他人贿赂,秦夫人还是请吧!”哼哼两声,甩手进门里去了。留下秦夫人一个在街上,没发觉这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只是嚷嚷着:“清高什么,哪个做官的不收钱?你骗谁呀?”

这个笑话很快又风靡全城,家家都在嘲笑秦同知摊上这么一位活宝夫人,秦同知又告病了,不敢出来见人,只是他们家府里常常传出河东狮吼,路过的行人都会心而笑。

玉恒是急急上任的,他走后,政事暂由周府丞替管,等候新任府尹的来临。不过十来日,就来了一位伊桑阿大人。不过这人对于前任留下的功绩不太看得上眼,训话时也是冷嘲热讽。众官员中有人打听到这位大人是索相一派的,与前任府尹玉恒向来不是一路,都在担心以后的日子难过了。

第一个倒霉的就是秦同知。他夫人当日在玉府门前说的“哪个做官的不收钱”一句话,被伊桑阿拿住把柄,指责秦同知收受贿赂,又意图行贿上官,常常告病,其实并无疾患,这就是欺骗上官、疏于职守。这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毛病,但新府尹要立威,他只好自认倒霉,又因为他的夫人不会做人,使得其他同僚都与他疏远,危急之时,连个替他说情的人都没有,无奈花了一笔银子,才算脱了罪,官职是不保了。他被撤职那天,写了一封休书扔到他夫人身上,不顾她在那里大吵大闹,连女儿也不管了,带着随身行李去找那个下堂妾,带着妾和儿子,匆匆离开了奉天。

后来只听说那秦夫人在他家大门口哭骂了一天,人人都争相回避,以往跟她常来往的那些人也避之唯恐不及。她在家中嚷嚷着病了,过了两天衙门里官差来赶人,说她们住的房子原是分配给属官住的,不是私产,她无奈之下,只能哭着闹着,带着两个女儿和几个下人回乡去了。

虽然秦同知不得人心,但落到这样的下场,也令其他人感到心寒,做事小心了许多,害怕被上司抓住把柄。城里的官员中,唯有带兵的肃春阿佐领不卖新府尹的账,他新近升了参领,与府尹同阶,女儿也不日嫁给当权的宗室,别说伊桑阿一个小小的奉天府尹,连城里的各大王府,也很给他面子。

淑宁在肃大小姐出嫁前,去探望了她一次,送上几副绣品当作贺礼。回程时她与周茵兰同行,见周茵兰眉目间有些忧郁,便问是怎么了。周茵兰苦笑道:“好妹妹,如今云珠姐姐是要出嫁了,只怕我们不日也要分别呢。”淑宁忙问是怎么回事,她答道:“我父亲任期将满,马上就要回京述职,只是不知这一走,以后还能不能再跟妹妹见面了。”

淑宁也感到几分难过,但此时只能安慰她道:“姐姐不必担心,以后一定能再见面的,我们也可以通信呀,再说了,时间不还没到么?”周茵兰勉强笑笑,低头不语。

淑宁回到家,连大衣裳也不及换,就冲到上房跟母亲说起这事。佟氏叹息一声,说:“这事额娘早已知道了,周夫人也跟我提过。你阿玛也很不舍呢。”然后就不再说话。

淑宁自回房去郁闷,却不知佟氏私下跟张保说起这件事的始末。

佟氏问道:“妾身见周家夫人眉目间有几许忧虑,难不成这也是那位伊桑阿大人在对付玉恒大人留下的属官吗?”

张保摇摇头道:“谁知道呢?周兄任满是事实,听说今年我们的评语都不会好呢,等他回了京,又怕索相一党的人会在暗地里做手脚,他没法获得好缺呢。”

佟氏吃了一惊:“周大人又不是什么要紧官职,索相一党的人何至于此?夫君明年也要任满了,到时我们怎么办?”

张保无奈:“只好见步行步了,我们家到底不是一般人家,想来他们不致于嚣张至此吧?”

TOP

三十九、暗涌

肃大小姐出嫁后,肃春阿参领也很快改驻天津,离开奉天了。城里几个王府的人,都不愿被卷入朝中争斗,只要事情不惹到他们身上,就只是明哲保身。奉天城里的气氛越发阴沉。不久,又有一位与前任府尹玉恒来往密切的官员被查出不法事,在某个京里来的人的干涉下,才勉强保住功名,以告病的名义离开了官职,带着全家老小回乡,等待着日后起复的那天。有些官员心生怯意,纷纷屈服于新任府尹。

玉恒之前所颁布实施的许多受到好评的措施,按理说是应该继续延用的,但不知为什么,那位伊桑阿大人似乎与他有仇,恨不得把他在奉天留下的一切都抹杀掉似的。他没有明目张胆地直接废除那些措施,只是借口需要修订,就搁置了,至于什么时候修订完,他手下的人只说是无可奉告。

城门外的马车安置所和城门口开出的公共马车,都被他大大提高了收费标准,然后又以“扰民”为借口,取消了城内马车登记编号的规定,这样一来,初步建立起来的公共交通系统算是化为乌有了。

只有安置贫民和乞丐的措施,他出于对个人官声的顾虑,保留了下来,但给予这些人的待遇却差了许多,每天只供给一餐稀粥,馒头是想都不要想,于是街上又渐渐出现了乞讨的人。

对于这种事,张保和周府丞等人都唏嘘不已。过去数年所做的一切,如今就好像镜花水月一般,他们觉得心痛、觉得惋惜,但伊桑阿是索相亲信,再多的不满,都无法动摇他的地位。朝中传来的消息,索额图与明珠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两派斗争已日渐白热化。保持中立的陈良本和佟国维两位大人,前者已经成为两派共同的眼中钉,后者只能夹在中间和稀泥。他们光是顾着应付朝廷上的事就已经应接不暇了,哪里来顾得上这关外的奉天城?

淑宁平日在家中也对这些事情有所耳闻,有时张保跟佟氏谈论时会提起,有时端宁也会从朋友那里打听到些东西。她只是不明白,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抹杀前任的功劳,这位新任府尹大人是不是脑子烧坏了?玉恒在任上做得好好的事,朝廷都有嘉奖,你一来就统统废除掉,这不是在说朝廷奖错了么?万一有一天,皇帝知道了,说不定会骂你是在妒忌贤能,就算不是,起码也会套你个无能的帽子。前任把乞丐都解决了,结果你一来,乞丐又出现了,不就正好成了你无能的证据么?

当大官的人有时也很笨,对不对?

不过这也应该是以后的事了。对于淑宁来说,日子还是要继续过下去。

肃云珠出嫁后,有两家的小姐也相继离开,然后,周家回京的日子也定下来了。

淑宁特地到周家去告别。因为街上不如从前安定,佟氏特别嘱咐让老伍头驾车送她去,跟随的人除了春杏,还有秋菊。

秋菊最近个把月来十分安份,似乎已经从打击中恢复过来,有时别人说笑,她也会跟着附和两句,做活也用心了许多。佟氏赞了她两句,又见她来了以后就没出过门,于是特许她跟着去周家,算是散心了。

秋菊早早就收拾好自己,在马车边等了,积极的程度叫春杏也觉得汗颜。淑宁一脸黑线地上了车,四人一行往周家而去。

然而周府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压抑,周夫人甚至还笑着跟淑宁寒暄,又问她母亲好。淑宁与周茵兰在她闺房中独处时才知道,虽然周府丞今年得的评语不好,但总算能离开让人讨厌的上司了,何况这回又不是因罪离开,而是任满回京述职,因此周府丞看得很开。最近接连有本地乡绅士子和其他官员来看他,更让他心情好过了许多。

周茵兰已经没了当初的忧愁,只是对于离开多年来一直相伴的朋友很是不舍,言谈间也红了眼。难得在这个时代找到一位相处得好、为人也大方开朗的朋友,这么快就分离,淑宁也是很舍不得。不过她还没有深切体会到这个世界异地通信的不便,所以并没有意识到以后可能再也见不到这个好朋友了,只是说着以后要常常通信。周茵兰哽咽着不停点头,淑宁好一阵安慰,她才平静下来。

她起身从一旁的架子上拿下一个盒子,打开来,是几方精美的绣花手帕和三四枝绢纱花。她将盒子递给淑宁道:“这都是我自己做的,手艺不好,妹妹留个念想吧。”淑宁郑重收下,然后摘下身上的蓝布小挎包,说道:“前儿姐姐不是说,我这个挎包好,平日带在身上方便么?今日就送给姐姐了,你且瞧瞧里头装的东西,看喜不喜欢?”周茵兰打开挎包,却发现是自己一直想要的万花筒,她惊喜地望着淑宁。

淑宁笑着说:“我送给肃家云珠姐姐万花筒的时候,你就很羡慕了,我这个可是精心制作出来的,比她那个还要好呢。”这个万花筒手艺的确更好,而且外层糊的纸五颜六色的,是淑宁特别把坚韧的棉纸扭成麻花状,再沾上不同颜色的颜料,照染布法染成的,不规则的图案展现出绚烂的色彩,格外夺人眼球,

周茵兰一见就爱不释手,眼红红地看着淑宁,然后一把抱住她,又开始流眼泪:“好妹妹,我知道你是最贴心的好孩子,姐姐这辈子都不会忘了你。”惹得淑宁和在场的丫环们都湿了眼。

从周家出来后,淑宁在马车上看了春杏一眼,犹豫地问道:“我今天送了周家姐姐一个万花筒,你会不会心里不痛快?”春杏吃了一惊,但很快就明白了,笑着说:“ 姑娘已经送了我一个了,虽然没那个漂亮,我也很喜欢,不会去妒忌别人的。”淑宁也高兴地笑了。送春杏那个只是用白纸糊的,她不介意,当然最好不过。

这时马车外去传来老伍头的喝斥声和几个陌生的男声,听着有些流里流气的样子。淑宁一凛,仔细听了,才知道是几个长随之类的人物,见了还没上车的秋菊的美貌,嘴里就不干不净地说些调戏的话。只听得有个人在嚷嚷着道:“小娘子这般好容貌,何必去当那等小户人家的丫环?不如跟了我,保管叫你吃香喝辣的。”旁边几个男子也跟着附和。

秋菊何曾听过这种话,生气地骂道:“你是什么东西?也敢说这种话?还有没有王法?”“什么王法?告诉你,我爹是简郡王府上的管家,周家如今已经没用了,张家也快完蛋了,一个小小的通判而已,还能斗得过府尹吗?还能斗得过宰相吗?小娘子还是早早从了我吧。”老伍头气得在一旁喝骂。

淑宁却听出来了,自家马车上挂着的灯笼上有个“张”字,想必那个流氓误以为是张通判家的马车,才敢来撒野。她知道眼下只有自己一个算是主子,当下就拉开车帘站了出去,厉声道:“是谁家的下人在此撒野?!”

那流氓一愣,见只是个小女孩,正打算出言嘲笑,却发现淑宁身上穿的是旗装,便迟疑了。老伍头喝骂道:“瞎了你的狗眼!我们是正红旗下他他拉家的,你方才骂谁家快完蛋了?”

那些人吓了一跳,倘若真是旗下贵族,那可就不是他们小小的包衣奴才能惹得起的,便胆怯起来。为首那个,正是方才调戏秋菊的,有些不甘,就硬着嘴道:“那又怎么样?我爹可是简郡王府的管家……”

淑宁立马打断了他:“我竟不知简郡王府跟府尹大人和朝中的宰相原是一家?!不然王府的管家怎么就敢仗起他们的势来?”

那人还要说话:“你……”却冷不防传来一声喝止:“大胆奴才!还不快住嘴!”那人回头一望,登时吓得腿都软了,只小声叫着:“小主子……”

那个少年只是十一二岁年纪,跟端宁差不多大,似乎只是无意中经过,就看到这番景象。他本来虽有些看不过眼,但并没打算插手,只当是小事,眼下却听得这个小女孩说出这番话来,就不得不喝止了。无论如何,他们这样的人家,是不能被搅进朝廷的争斗中去的,连一点闲话都不能有。

他走上前来,一脚把那为首的流氓踢到一边,正色对淑宁说:“我们王府跟那两位都没有关系,小姑娘切不可胡说。方才是我家下人无礼,我替他们给你陪罪了。”

淑宁知道这种王孙公子肯低头,已经很难得了,也不多说,福了一礼,道:“既如此,还请贵府自管教自家奴才吧。”然后扭头看向秋菊与老伍头:“上车!回家!”

秋菊与老伍头第一次见自家姑娘这么有气势的样子,哪还敢出声?当即上车的上车,赶车的赶车,匆匆走了。

那流氓见他们走得快,嬉笑着挨上他家小主子,说道:“瞧他们那个熊样,还敢跟咱们斗……”却不料又挨了那少年一脚。那少年骂道:“没用的东西!以后爷再不想看到你,明天跟你爹收拾好包袱滚吧!”说罢也不管那人抱着他的腿求饶,只是又踢了一脚,便扬长而去。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