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18)
    ①《浪淘沙》南唐•李煜(937—978年)
    帘外雨潺潺,春意将阑。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李煜:南唐末代皇帝,后来当了宋朝的俘虏。这首词是李煜降宋后被掳到汴京(河南开封)软禁时所作的,表达了对故国、家园和往日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反映出词人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的凄凉心境。
    上阕两句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梦里暂时忘却了自己俘虏的身份,贪恋着片刻的欢愉。但美梦易醒,帘外潺潺春雨、阵阵春寒惊醒了美梦,使词人重又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里梦外的巨大反差其实也是今昔两种生活的对比,是作为一国之君和阶下之囚的对比。写梦中之“欢”,谁知梦中越欢,梦醒越苦;不着悲、愁等字眼,但悲苦之情可以想见。“帘外雨潺潺”,这雨其实是词人心中的泪雨绵绵;“春意阑珊”,春光无限好,可是已经凋谢败残,就象美好的“往事”一去难返;“罗衾不耐五更寒”,薄薄的被子挡不住夜深风寒,内心世界更加孤苦冷落不堪。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莫凭栏”是说不要凭栏,因为凭栏而望故国江山,会引起更多的伤感和辛酸;李煜降宋后被掳到汴京,告别旧都金陵的家园,想要再回来比登天都难。“别时容易”,可见“容易”是为了突出一别之后再见之难;“见时难”似也包含着好景难再,韶华已逝的感慨。“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过去的时光,良辰美景,就象水自长流、花自飘散,春天自然要去远,人生的春天也即将走完,一个“去”字,包含了多少留恋、惋惜、哀痛和不甘。昔日人上君的地位和今日阶下囚的遭遇就象一个天上、一个人间般遥不可比攀。“天上人间”指今昔两重天,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
    ②《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南唐•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注释】这首《浪淘沙》将一种亡国之君的哀惋、忧伤表现得淋漓尽致,能将悲辞写得如此感人的,在中国古代,恐怕就数李煜了。秦淮:南京别称之一。
    这首词作于李煜被囚汴京期间,抒发了由天子降为臣虏后难以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对南唐故国、故都的深切眷念。全词以往事与今景对写,一虚一实。“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是主题句。
    意境:往事只能哀叹,美好的景象难以复还。秋风荒凉萧瑟悲怜,庭院的石阶上长满苔藓。已经很久无人来此流连,没必要再卷起门帘。雄心如同沉埋的宝剑,壮志也成了野草一片。晴朗秋天的夜晚,洁白的月儿当空圆。想到上面玉楼宫殿,空照着故乡的惨淡。
    (19)
    《谒金门•春闺》南唐•冯延巳(903—960年)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芳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释】冯延巳,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在南唐做过宰相。冯延巳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与南唐中主李璟的“小楼吹彻玉笙寒”,当时就皆为警策。有一次,李璟戏问冯延巳道:“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延巳道:“不如陛下的‘小楼吹彻玉笙寒’。”
    风儿乍起,轻轻地掠过水面,本来平静的一池春水,微微泛出涟漪。表面上看,纯是写景,实际上借用自然景物暗示女主人公内心的波动、忧伤与无奈;以细致的笔触刻画了古代贵族女子的幽怨、凄清和孤独。
    (20)
    ①《半山春晚即事》北宋•王安石(1021—1086年)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履或幽寻。
    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释】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阳村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死后谥号“文”。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改革家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南京)钟山。曾被列宁誉为:“十一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改革家。”
    半山:是王安石在金陵(南京)的居处,即半山园。翳翳(yīyī):树荫浓暗的样子。陂(bēi):池塘。交交:树枝交接覆盖的样子。园屋:庭院、房屋。深:幽静深邃。“床敷每小息,杖履或幽寻。”床敷(fū):床铺。每:每每,常常。杖履:拐杖与草鞋,这里指穿草鞋,拄拐杖。或:有时。幽寻:探寻风景之胜。这两句是说,常常无事休息,有时又上山看看风景。“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惟:唯。北山:即钟山。遗(wèi):赠送。好音:美妙的叫声。这首诗就是描写半山园晚春的景色。
    ②《菩萨蛮》北宋•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释】此词为作者晚年隐居江宁(今南京)半山之作。王安石故居“半山园”,在清溪路附近的半山亭,今南京海军军事学院内。
    (21)
    《菩萨蛮》北宋•黄庭坚(1045—1105年)
    原序(王荆公新筑草堂于半山,引入功德水作小港,其上垒石作桥。为集句云: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戏效荆公作)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著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注释】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王荆公:即王安石。
    据此词原序所说,这首《菩萨蛮》是模拟王安石集句诗之作。开头二句以极自然轻盈的笔法描绘了一幅闲适悠雅的溪桥野渔图。在一片氤氲迷蒙的山岚水雾中,是烟是雨,叫人难以分辨,真是空翠湿人衣。在溪边桥畔,渔翁正在醉酒酣睡,四周阒无声息,没有人来惊破他的好梦。“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化用杜甫“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西郊》)和“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绝句二首》)诗句的意境。写出整个风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的景象。
    “江山如有待”为作者移用的杜甫《后游》中的诗句,作者向往大自然的美好,却推开自己不说,而从对面着笔,将自己热烈的感情移植到无生命的江山自然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那种人与自然交流相亲、物我不分的情感意绪。这样,词上下片意境相应,只将前面“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词意发展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作者自然地想到了开隐逸风气的陶潜,遂又随手拈来了杜甫的另一句诗“此意陶潜解”,将自己对山川自然的企慕之意,又落实到对这位抛弃荣利的田园先哲的景仰上,从而挑出了全词隐逸的主题。
    (22)
    《同王胜之游蒋山》北宋•苏轼(1037—1101年)
    欲款南朝寺,同登北郭船。
    朱门收画戟,绀宇出青莲。
    夹路苍髯古,迎人翠麓偏。
    龙腰蟠故国,鸟爪寄层巅。
    竹杪飞华屋,松根泫细泉。
    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
    略彴横秋水,浮图插暮烟。
    归来踏人影,云细月娟娟。
    【注释】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
    蒋山:今南京紫金山,也称钟山。绀宇:深青带红色的庙宇。苍髯:指松树。龙腰:钟山之腰。鸟爪:钟山上鸟爪峰。杪:竹梢头。略彴(zhuó):溪上的小桥。浮图:宝塔。
    这是诗人游金陵时,由刚上任的江宁知府王胜之同游蒋山而作的写景律诗。
    (23)
    《怀金陵》(三选一)北宋•张耒(1054—1114年)
    曾作金陵烂漫游,北归尘土变衣裘。
    芰荷声里孤舟雨,卧入江南第一州。
    【注释】张耒,字文潜,号柯山。他是宋代著名的诗人,“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这是一篇怀念金陵之游的作品。
    金陵:南京第一名称。变:变色、染色。芰荷:菱和莲。江南第一州:六朝时南京称为“江南第一州”。
    (24)
    《阮郎归》北宋•晏几道(约1040—1112年)
    晚妆长趁景阳钟。双蛾著意浓。
    舞腰浮动绿云浓。樱桃半点红。
    怜美景,惜芳容。沈思暗记中。
    春寒帘幕几重重。杨花尽日风。
    【注释】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抚州临川县文港乡(今属南昌进贤)人。晏殊第七子。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有《小山词》。
    景阳钟:南朝齐建都南京,齐武帝萧赜以宫深不闻端门鼓漏声,置钟于景阳楼上。宫人闻钟声,早起装饰。后人称之为“景阳钟”。双蛾:双眉。绿云:形容女子发多面黑。
    (25)
    《宴桃园》北宋•晁补之(1053—1110年)
    往岁真源谪去,红泪扬州留住,
    饮罢一帆东,去入焚江寒雨。
    无绪!无绪!今夜秦淮泊处。
    【注释】晁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宴桃园》:词牌,又称《忆仙姿》和《如梦令》。
    真源:今河南鹿邑县,老子降生处。红泪:女人的眼泪。晁补之曾被贬谪到河南真源去,他在扬州有个红粉知己哭着要留他小住,饯别后乘船上路,经过金陵。今夜又在秦淮停泊,将一片大好风月、秦淮景色辜负。
    (26)
    《相见欢》北宋•朱敦儒(1081—1159年)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释】朱敦儒,字希真,洛阳人。有词三卷,名《樵歌》。
    此词是作者南渡后登金陵城上西楼眺远时,抒发爱国情怀的词作,寄托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意境为:在一个箫瑟的清秋,词人登上金陵城上的西楼,看见满天火红的夕阳渐渐坠地,惟有浩浩长江在一片暮色中默默东流。此时词人,绝非在吟赏烟霞、咏怀古迹,而在为中原板荡、朝迁溃散痛心疾首,他急切盼望将失地重新回收,但一介书生不谙兵马,只有掬一捧伤心之泪,洒向四周,让呜呜的悲风吹过扬州,寄托他对故土的眷恋和担忧。
    (27)
    《杏花天影》南宋•姜夔(1155—1221年)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
    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
    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注释】这首词为思念远方恋人而作。上阕由“桃叶”而触动思念远人的愁思,“待去”写出欲去未去的踌躇。下阕向恋人表白身不由己的隐痛。文笔细腻,深情动人。
    首句由垂垂“绿丝”,想到“鸳鸯浦”,江边船泊之地。从而引发作者一连串的相思。“想桃叶当时唤渡”,借言所思之人。桃叶是东晋王献之的妾。献之曾作歌送桃叶渡江云:“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来迎接。”此借指作者的情侣。“又将愁眼与春风”一句,只一个“愁”字,写出作者思念之情。“待去;倚兰桡更少驻”,先是一纵,继而一收,波折顿生,感情委婉。“金陵路”句是指秦淮佳丽的妙舞清歌之地。眼前的“莺吟燕舞”也幻化为他魂牵梦萦的往日情人。“日暮”二字,是说天已向晚,暮色四合,然心中惘然,今宵移舟何处?“向甚处”,似问非问,表现心中惘然若有所失。

TOP

(28)
    《秦淮》南宋•范成大(1126—1193年)
    不将行李试开关,谁信江湖道路难。
    肠断秦淮三百曲,船头终日见方山。
    【注释】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与尤袤、杨万里、陆游齐名,号称“中兴四大诗人”。
    秦淮:南京别称之一。试开关:过关卡。三百曲:形容河水弯曲之多。方山:在今南京江宁境内,为秦淮河东南二源汇合处。
    这是一首明如白话的诗作:如果不是带行李叩关过卡,谁相信江湖上的行路难呢?秦淮河“三百曲”,行船十分不易。但是,站在船头上,举目总是见着方山。
    (29)
    《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绝句》(十首选二)南宋•杨万里(1127—1206年)
    长干桥外即乌衣,今著屠沽卖菜儿。
    晋殿吴宫犹碧草,王亭谢馆尽黄鹂。
    粉捏孩儿活逼真,象生果子更时新。
    输盈一掷浑闲事,空手入城羞杀人。
    【注释】杨万里,汉族,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宋朝杰出的诗人。
    忠襄:南宋将领李显忠,死后谥忠襄。行散:散步。著:居住。王亭谢馆:指东晋王、谢两豪家的亭馆,因与上句晋殿吴宫对仗,所以这样分开写。粉捏孩儿,象生果子:指泥塑小孩与果品,用以赌钱。
    (30)
    《登赏心亭》南宋•陆游(1125—1210年)
    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
    【注释】陆游,汉族。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存诗9000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赏心亭:在金陵(南京)水西门城楼上。遒:qiu,多的意思。黄牛峡:在湖北宜昌。瓜步:即瓜阜,在今南京六合境内。
    (31)
    《太常引•建康中秋为吕叔潜赋》南宋•辛弃疾(1140—1207年)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释】辛弃疾,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汉族人。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
    金波:形容月光浮动,因亦指月光。飞镜:飞天之明镜,指月亮。姮娥:即嫦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白发:白发欺人,壮志难酬。斫:砍。砍去桂婆娑。传说月桂高五百丈,下有吴刚常斫之,树创遂合。桂婆娑:也借支指金人的统治和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
    辛弃疾的这首《太常引》,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从词的内容看,此词大约是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中秋夜,辛弃疾在建康(今南京)任江东安扶司参议官任上所作。这时辛弃疾南归已整整12年了。为了收复中原,他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收复中原。但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辛弃疾只能以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心愿。
    中秋佳节,同即将上任的好友吕叔潜(字虬,辛弃疾的朋友,生平无考)饮酒对歌。此时见皎洁的月亮如同一面磨亮而闪闪发光的镜子,感到耀眼。因月明而思及嫦娥,心中遂有一问,即嫦娥啊!青春已背我而去,如今白发被身,恢复中原的壮志仍未酬。我是否理应抓住时机,重振江河,为国为民赴汤蹈火。就象吴刚那样一心要砍去月宫中的桂花树,为的是让洁白、清纯的月光,更多地洒向大地、人间。
    (32)
    《金陵驿》南宋•文天祥(1236—1282年)
    草合离官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释】文天祥,汉族,吉州吉水(今属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宋理宗宝佑时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
    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五岭坡被俘。次年3月,文天祥被押往燕京。是年6月12日,抵达建康驿站。并在建康驿站,住了两个多月。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12月9日,被元世祖忽必烈处死。
    据《建康志》记载,建康驿位于上元县长乐乡的蛇盘,地处建康交通要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南京市政府在原建康驿站的旧址,兴建了一座“文天祥诗碑亭”,碑的阳面为文天祥的画像,背面则是文天祥写于那时的《建康驿》。如今,建康驿站早已不存,惟有一座寂寞的石碑。
    本诗写于1279年的深秋,此时,南宋政权覆亡已半年有余,金陵(今南京)亦被军元军攻破4年之多。诗人战败不幸被俘,在被送往大都(今北京)的途中经过金陵,抚今思昨,触景生情,留下了这首沉郁苍凉寄托亡国之恨的著名诗篇。
    (33)
    ①《满江红•金陵怀古》元•萨都剌(约1300—?年)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
    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
    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
    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
    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
    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螿泣。
    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注释】“六代繁华,春去也、更无消息。”金陵指的是今天的南京市,三国时期的吴、之后的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都在这里建都,被称为六朝古都。“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谢脁《入朝曲》)。这六朝古都的繁荣景象转眼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好像春天的逝去,无声无息,“春”也可以代指美好的光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在金陵繁华消歇之后,作者满怀惆怅,向着远处眺望,山川的形势大概没有改变,但是仿佛找不到昔日的雄风与光采。“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刘禹锡《金陵怀古》)“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东晋时的王导和谢安是门阀士族的代表人物,这些豪门望族大多住在秦淮河北,靠近朱雀桥的乌衣巷一带。“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旧时王榭,堂前燕子,飞向谁家?”(吴激《人月圆》)“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说兴亡、斜阳里。”(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兴亡往事思来想去,愁绪交织,前朝故国的山川人物,仅余陈迹
    “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在这一片陈迹中,只有萧条的炊烟,破败的野草,胡乱飞掠的乌鸦和渐落的夕阳。“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螿泣(寒螿jiāng)。”南朝最后一个皇帝陈后主(陈叔宝)曾作《玉树后庭花》,整日沉醉于一片歌舞升平之中。隋朝的军队攻打金陵,陈后主和妃子张丽华、孔贵嫔逃到胭脂井底下躲起来,终于逃不掉亡国的命运。天气渐渐寒冷,鸣蝉叫声如泣,到处凄凉景象。“到如今,惟有蒋山青,秦淮碧。”蒋山就是东汉时县尉蒋子文所葬的钟山,也叫紫金山。秦淮河横贯金陵城,两岸是金陵最繁华的地方。山还是那么青翠,水还是那么碧澈,可是早已经物是人非,天地间惟有江山不老。
    畴昔:往昔。王谢:王导、谢安。乌衣巷: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胭脂井:位于鸡鸣寺景阳楼下,距离明城墙也只有十多米远。寒螿(jiāng):寒蝉。蒋山:今南京紫金山。
    萨都刺,元代著名文学家,字天锡,号直斋。答失蛮氏(回族)。回回族人,一说蒙古族人。生于冀宁代州。其祖思兰不花,父阿鲁赤,以武艺起家,受知于元世祖,后徙居雁门。他的身世扑朔迷离,其生卒年及民族均无定论,有文献记载萨都剌(1271—1368年)、(1272—1348年);或(1277—1355年)、(1300—1348年)、(1308—1355年)。有人说他晚年加入了方国珍的起义军当幕僚,也有人说他晚年当了大官,其所终何年何地至今仍是不解之谜。有人认为他是蒙古族,但也有人认为他是维吾尔族,还有人说他是回族。他是元泰定四年(1327年)的进士,官至淮西江北道廉访司,晚年居浙东,后又迁安庆。萨都刺善长书画,故宫博物院藏有他作的《严陵钓台画》和《梅雀》二幅,是研究元代绘画艺术的珍贵遗产。他的诗作清新绮丽,自成一家。“诗才旷逸,楷书特工”。
    ②《念奴娇•登石头城》元•萨都刺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
    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
    一江南北,消麽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
    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
    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释】作者在《登石头城》中,抚今追昔,韵调苍凉,以一组富有悲剧意味的形象,咏出风云易消、青山常在的感慨。
    95.结尾篇:十代故都之名人诗词
      《咏燕子矶》明•朱元璋(1328—1398年)
      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竿又如何?
      天边弯月是挂钩,称我江山有几多!
    (34)
    《金陵行送余局官》元•王冕(1287—1359年),
    李白题诗旧游处,桃花杨柳春无数。
    六代衣冠委草莱,千官事业随烟雾。
    大江西下秦淮流,石头寂寞围荒丘。
    原田每每尽禾黍,青山不掩诸公羞。
    高楼如天酒如海,触景令人生感慨。
    红堕香愁燕子飞,风流王谢今安在?
    我欲去寻朱雀桥,淡烟落日风萧萧。
    交疏结绮杳无迹,但见野草生新苗。
    小儿纷纷竞豪纵,区区割据成何用?
    FR水冷燕支消,千古繁华同一梦。
    伤今吊古如之何?头上岁月空蹉跎。
    君行喜有丝五紽,宦情不似诗情多。
    江南故事可知否?白云霙霙变苍狗。
    休论平生锦机手,浩歌且醉金陵酒。
    【注释】王冕,字元章,号竹斋,别号梅花屋主,诸暨(今浙江)枫桥人。元代著名画家、诗人。有《竹斋诗集》传世。
    六代:六朝,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衣冠:这里指晋代的豪门贵族。可参见(6)①《登金陵凤凰台》的注释。石头、秦淮、金陵:均为南京别称之一。朱雀桥:为东晋时建在内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在今中华门内,已不存。燕子、王谢、朱雀桥:可参见(7)②《乌衣巷》的注释。江南故事:六朝的历史变迁。苍狗:唐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35)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明•高启(1336—1374年)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注释】高启,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曾隐居吴淞江畔的青丘,因自号青丘子。为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凫藻集》,词集《扣舷集》。
    诗作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时作者应诏入京修《元史》。诗首段赞颂南京形胜;中段发怀古幽思,感叹建都于此的六朝之覆亡;末段颂扬明之初兴,讽谕之意,蕴而不露。雨花台,在南京聚宝门外,据冈阜最高处,相传梁武帝时,云光法师讲经于此。凡讲经,天雨花如雪片,故以名其台。“钟山”二句:钟山,一名紫金山,在南京市中山门外。这两句说沿江的山势都是向东的,只有钟山由东向西,好像逆江流而上。破巨浪乘长风,用《南史•宗悫传》“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语。“秦皇”二句:秦始皇曾用埋金之法镇压此地的王气,但此地仍是佳气葱葱,为龙盘虎踞之地。《丹阳记》:“秦始皇埋金玉杂宝以压天子气,故曰金陵。”《后汉书•光武帝纪论》:“后望气者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望见舂陵郭,唶曰:‘气佳哉!郁郁葱葱然!’”瘗(yì义),掩埋。城南台:即雨花台。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初为楚金陵邑,孙权重筑改名。六朝时负山面江,为攻守必争之地。“武骑”句:南朝陈末,贺若弼、韩擒虎率领数十万大军准备渡江,佞臣孔范却对陈后主说: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事见《南史•孔范传》。“黄旗”句:《三国志•吴书•孙皓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云:“初,丹阳刁玄使蜀,得司马徽与刘廙论运命历数事。玄诈增其文诳国人曰:‘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乎!’又得中国降人,言寿春有童谣曰:‘吴天子当上。’皓闻之,喜曰:‘此天命也。’即载其母、妻、子及后宫数千人,从牛渚陆道西上,云青盖入洛阳,以顺天命。行遇大雪,道途陷坏,兵士被甲持杖,百人共引一车,寒冻殆死。兵人不堪,皆曰:‘若遇敌,便当倒戈耳。’皓闻之,乃还。”祥,吉凶的征兆。“铁锁”句:《晋书•王浚传》:“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馀,暗置江中,以逆距船。……浚乃作大筏数十,亦方百馀步,缚草为人,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铁锥,锥辄著筏去。又作火炬,长十馀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燃炬烧之,须臾,融液断绝,于是船无所碍。”三国:本指魏、蜀、吴,诗中专指吴。六朝:本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这六个朝代都以金陵为都。诗中专指南朝宋、齐、梁、陈四代,与吴对举。圣人起南国:指朱元璋于江南起事,终成大业。圣人,指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初从郭子兴起兵于濠州,后夺取天下,建立了明朝。休息:休养生息。“从今”句: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从今四海为家日”句意。
    (36)
    《咏燕子矶》明•朱元璋(1328—1398年)
    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竿又如何?
    天边弯月是挂钩,称我江山有几多!
    【注释】朱元璋,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汉族,民族英雄。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字国瑞。祖居泗州盱眙(今江苏盱眙),生于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祖籍古泗州城(今盱眙县城淮河对岸)其祖父一代迁至豪州钟离(金安徽凤阳东北),少时穷苦,一度入皇觉寺当和尚。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在南京称帝,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燕子矶:位于南京下关江边的直渎山上,因石峰突兀江上,三面临空,远望若燕子展翅欲飞而得名。
    宋太祖赵匡胤写的一首诗与此比较相像:“欲出未出光辣达,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走向天上来,逐却残星赶却月。”据说毛泽东儿时也有一首诗《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这几位皇帝、伟人的诗作水平如何?是否气魄宏大?还请行家评说。
    (37)
    《登阅江楼》明•王守仁(1472—1529年)
    绝顶楼荒旧有名,高皇曾此驻龙旌。
    险存道德虚天堑,守在蛮夷岂石城。
    山色古今余王气,江流天地变秋声。
    登临授简谁能赋,今古新亭一沧情。
    【注释】王守仁号阳明,曾任南京兵部尚书。阅江楼:今南京下关江边阅江楼。据说是先有记,后有楼。但也有人考证当时阅江楼是存在的。据2006年03月21日【金陵晚报报道】长江沿岸三大名楼:黄鹤楼,有“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诗句;岳阳楼以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闻名;滕王阁有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句,闻名古今。三大楼有记有楼,奇怪的是唯独狮子山上不见阅江楼,却有宋濂的《阅江楼记》和朱元璋的《又阅江楼记(并序)》。“一江奔海万千里,两记呼楼六百年”。这副对联,是南京阅江楼六百年风雨沧桑的真实写照。日前,南师大地理系教授认为,阅江楼在历史上是有楼的(估计是简易的瞭望楼)。他列举出了很多论据来证明这一观点(此不详述)。高皇:指明太祖朱元璋。

TOP

(38)
    《观金陵妓人走解》明•徐渭(1521—1593年)
    人似明珠马似盘,超腾隐现不离鞍。
    各弯镫底罗鞋窄,都在空中翠袖寒。
    合掌几回投地去,同心双蝶隔花攒。
    莫嫌岁岁频来往,家住金陵自不难。
    【注释】徐渭,明代杰出书画家、文学家。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又号青藤道人、田水月等。浙江山阴(今绍兴)人。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作品流传至今的较多。
    金陵:今南京。妓人走解:女艺人骑在马上表演技艺。古代百戏之一。约起于金元之时,初为宫廷之戏后泛称马上的技艺表演。大约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马戏表演。马似盘:马奔驰于圆形场地。合掌投地、双蝶花攒(zǎn,聚拢、集中):是马戏中的惊险节目。
    (39)
    《金陵旧紫禁城怀古》清•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1654—1722年)
    秣陵旧是图王地,此日鸾旗列队过。
    一代规模成往迹,千秋兴废逐流波。
    宫墙断缺迷青琐,野水湾环剩玉河。
    治理艰勤重殷鉴,斜阳衰草系情多。
    【注释】康熙帝8岁登基(1662年至1722年在位),执政61年,69岁去世。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较有作为的一位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这诗是康熙帝1684年冬南巡至南京,以盛世君主的大度拜谒前朝明太祖陵,过明故宫时所作。
    旧紫禁城:南京明故宫,今仅存午朝门遗迹。秣陵:南京别称之一。图王:图谋创建王业。鸾旗:天子车上的旗,赤色,绣鸾像。青琐:宫门上镂刻的青色图纹,这里指宫门。玉河:即御河。殷鉴:《诗•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说殷人灭夏,殷的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鉴。这里指清的子孙应以明亡为鉴。
    (40)
    ①《燕子矶》清•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
    当年闻说绕江澜,撼地洪涛足下看。
    却喜涨沙成绿野,烟林相凿久相安。
    【注释】爱新觉罗•弘历(清高宗,年号乾隆),是雍正帝第四子。雍正十三年(1735年)弘历即位,为清代入关第四帝。乾隆六十年禅位于15子颙琰,自己成为太上皇。在位60年,是中国封建史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仅次于祖父康熙帝,而且是寿命最长的皇帝。
    燕子矶:长江三大名矶(湖南城陵矶、安徽采石矶、南京燕子矶)之一,在南京北郊观音门(建于明代洪武中的16个外城门之一,在今燕子矶附近)外,是岩山东北的一支。山石直立江上,三面临空,形似燕子展翅欲飞,因称燕子矶。江澜:大波浪。涨沙:涨潮形成的沙滩。烟林:烟雾笼罩的树林。久相安:乾隆登临燕子矶,见江潮已退,矶下沙滩上一片绿茵,他希望这样的美景永久长存。
    清初康熙、乾隆二帝下江南时,均在燕子矶泊舟。矶顶有碑亭,亭中石碑下面有清乾隆帝书“燕子矶”,背面是他的题诗。
    ②《谒明太祖陵》清爱新觉罗•乾隆
    崛起何嫌本做僧,汉高同杰又多能。
    每当巡省临华里,必致勤虔谒孝陵。
    一代规模颇称树,百年礼乐未遑兴。
    独怜复古非通变,翻使燕兵衅可乘。
    【注释】乾隆皇帝曾6次下江南,6次祭礼明太祖陵。
    谒:拜谒。太祖陵:即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马皇后合葬墓,座落在今南京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南京地区建筑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陵区周围60里,南北纵深有6里。明孝陵始建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次年入葬马皇后,因马皇后谥号“孝慈”,故名“孝陵”。汉高:汉高祖刘邦。同杰:同样杰出。巡省:巡行视察。华里:古代180丈为一里。勤虔:勤勉而虔诚。称树:建立的功绩。礼乐:祭祀的一种仪式。遑:急迫。通变:犹变通。翻:颠倒。燕兵:指朱棣的靖难之师。衅:间隙、破绽。
    (41)
    《金陵题画扇》明末清初•侯方域(1618—1655年)
    秦淮桥下水,旧是六朝月。
    烟雨借繁华,吹箫夜不歇。
    【注释】侯方域,河南商丘人。长于古文,尊唐宋八大家,有《壮悔堂集》。侯方域曾是“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的情人,这把题画的扇子,也许就是李香君的。这首诗写的是秦淮河上繁华的景色。
    六朝: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都建都于建康(今南京),史称六朝,也作六代。
    (42)
    《重谒孝陵》明末清初•顾炎武(1613—1682年)
    旧识中官及老僧,相看多怪往来曾。
    问君何事三千里,春谒长陵秋孝陵。
    【注释】顾炎武,汉族。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
    中官:太监。孝陵:明朱元璋陵,在南京东郊。长陵:明朱棣陵,在北京,为十三陵第一陵。诗人为返清志士,他春天到北京,秋天到南京,都是为了拜谒明陵,表达对故国的怀念。
    (43)
    《题丁家河防亭子》清•钱谦益(1582—1664年),
    小阑花外市朝新,梦里华胥自好春。
    夹岸曲尘三月柳,疏窗金粉六朝人。
    小姑溪水为邻并,邀笛风流是后身。
    白首吴钩仍借客,看囊一笑岂长贫。
    【注释】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万历进士,后降清。与吴伟业、龚鼎孪并称为江左三大家。娶妻柳如是,为“秦淮八艳”之一。
    华胥:《列子•皇帝篇》云“(皇帝)昼寝,而梦游于华氏之国”,故梦境称华胥。曲尘:酒的颜色,喻淡黄柳色。吴钩:宝剑名。吴钩借客,待客不薄的意思。六朝:指今南京。
    这首诗提到金陵两处古迹。一是青溪。青溪有女神名青溪小姑,是蒋子文的妹妹。二是邀笛步。是东晋王徽之邀桓伊吹笛的地方。这个丁家河防亭子,就在这两者之间。
    (44)
    《上巳将过金陵》明末清初•龚鼎孳(1615—1673年)
    倚槛春愁玉树飘,空江铁锁野烟消。
    兴怀何限兰亭感,流水青山送六朝。
    【注释】龚鼎孳,字孝升,号芝麓,安徽合肥人。与钱谦益、吴伟业齐名,称为江左三大家。
    上巳:指阴历的三月初三日。作者是明朝故臣,在上巳之日经过金陵,顿生无限感慨,不禁赋诗以吊古伤今。作者见玉树飘摇,吊陈朝灭亡,诚为“玉树后庭花,花开不长久”(陈后主《玉树庭花》);看空江浩渺,悼东吴倾覆,正是“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俯仰之间,己为陈迹”(王羲之《兰亭集序》),但作者生发的“兰亭感”,不是一般的伤时嗟老之悲,而是不可解脱的怀念故国的极度哀愁!流水送旧朝,青山遮往事,作者又为之奈何!诗以“愁”字达情,以“送”字寄感,情感沉郁,意蕴丰厚。六朝:指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
    (45)
    《晚出燕子矶东下》清•龚贤(1619—1689年)
    江天忽无际,一舸在中流。远岫已将没,夕阳犹未收。
    自怜为客久,转觉到家愁。别酒初醒处,苍烟下白鸥。
    【注释】龚贤,又名岂贤,字半千、又字野遗,号半亩,又号柴丈人,祖籍江苏昆山,流寓金陵(南京),为清初著名山水画家,“金陵八家之首。
    燕子矶:位于南京郊外的直渎山上,因石峰突兀江上,三面临空,远望若燕子展翅欲飞而得名。直渎山高40余米,南连江岸,另三面均被江水围绕,地势十分险要,雄踞于山上的燕子矶是观赏江景的最佳去处。登临矶头,看滚滚长江,浩浩荡荡,一泻千里,蔚为壮观。燕子矶历来是文人墨客临江抒怀的胜地。这是龚贤在夕阳西下时分,登上燕子矶,眺望长江有感而发。
    (46)
    ①《卖花声•雨花台》清•朱彝尊(1629—1709年)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
    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栏。
    燕子斜阳今又去,如此江山!
    【注释】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清代词人、学者。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曾参加纂修《明史》。
    雨花台:在南京中华门(旧称聚宝门)外,站在岗阜最高处可俯瞰南京城。白门:南朝宋时称建康(今南京)城西门为白门。后以此指南京城。潮打城还:由刘禹锡《石头城》诗“潮打空城寂寞回”变化而来。小长干、大长干:南京城南的两个地名,为山涧平地。歌板:歌唱时用来打节拍的竹板。酒旗:酒帘,以布缀竿,悬于门首,作招徕酒客之用。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相继定都南京,称为六朝。花雨空坛:相传梁武帝时,有云光法师讲经于此,天花坠落如雨,因而得名。燕子句: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通过昔日王谢豪门邸宅易为普通百姓寓舍的事实,表现了时移境迁的沧桑之感。这句正用此意。如此江山:这里有感叹江山异于昔日的意思。
    《卖花声》,词牌名,为两调:即《浪淘沙》和《谢池春》,本篇属于《浪淘沙》调。这首词将眼前萧瑟的秋景,六朝古都时过境迁的沧桑之感紧密结合在一起。衰柳、潮打、落尽、秋草、花雨、斜阳等词贯穿全篇,给人一种凄凉寂寥之感。特别是“六朝”两字将古今千年往事凝于笔端,写出由六朝以来南京的衰落的景象。结尾三句,连用了三个典故,将“凭栏”之愁、“燕子”之恨和“江山”之忧充分表现出来,将词的意境推向更高层次。
    ②《满江红•吴大帝庙》清•朱彝尊
    玉座苔衣,拜遗像、紫髯如乍。
    想当日、周郎陆弟,一时声价。
    乞食肯从张子布,举杯但属甘兴霸。
    看寻常、谈笑敌曹刘,分区夏。
    南北限,长江跨,楼橹动,降旗诈。
    叹六朝割据,后来谁亚。
    原庙尚存龙虎地,春秋未辍鸡豚社。
    剩山围衰草女樯空,寒潮打。
    【注释】吴大帝:三国时吴主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称帝,后迁都建业(今南京),死后谥大皇帝。其庙在南京清凉寺西。玉座苔衣:指庙中孙权塑像的白玉底座长满了青苔。紫髯:据史载,孙权紫髯。髯,两颊上的长须。如乍:如初。周郎:指周瑜。陆弟:指陆逊。声价:声誉地位。这两句意思说:周瑜、陆逊等人曾名噪一时。肯:岂肯。张子布:张昭,字子布,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为孙策长史、抚军中郎将。策死,辅立孙权,拜为辅吴将军。据《三国志》记载,孙权称帝时,以功归周瑜,张昭不服,孙权对他说:“如当时听你的计谋,我早就要乞食了。”属:劝酒。甘兴霸:甘宁,字兴霸。初依刘表,后归孙权。曾献计于孙权,欲先攻黄祖(时江夏太守),西据楚关,渐窥巴蜀,孙权深为赞赏,曾举杯属酒表示自己的决心,并委以重任。看寻常:不当一回事。区夏:华夏,中国。限:分限。这里指南北当时以长江为分界。降旗诈:指赤壁大战中吴国派黄盖诈降曹操,得以火烧曹营事。原庙:正庙以外别立之庙,即指所谒孙权庙。龙虎地:指南京。据载,当年诸葛亮到南京,见到周围的山岭,曾叹道:“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也。”故后人多以虎踞龙蟠喻南京地势的险要雄壮。辍:停止。鸡豚社:以鸡和小猪为祭品的社日祭祀。春秋都有社日,一般在立春或立秋后第五个戊日。女墙:城墙上的墙垛。意指英雄长逝,江山依旧。
    这是一首凭吊古迹的词。词中赞叹了孙权坚持抗击强大的曹军,任用主战的周瑜、甘宁等人而成就三分天下的功业。词从孙权遗像写起。接下来歌颂孙权的业绩。
    (47)
    《长干女儿》清•郑燮,号板桥(1693—1765年)
    长干女儿年十四,春游偶过南朝寺。
    鬓发纤松拜佛迟,低头堕下金钗翠。
    寺里游人最少年,闲行拾得翠花钿。
    送还不识谁家物,几嗅香风立怅然。
    【注释】郑燮,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
    长干里:古长干里是南京著名的商贸中心和和货物集散地,金陵人常以长干人自称。
    (48)
    《登报恩寺塔绝顶》清•黄之隽(1668—1748年)
    到眼无埃塧,苍茫入素秋。
    万家斜照外,千古大江流。
    金碧翔霄表,虬龙压石头。
    长安称雁塔,此亦旧皇州。
    【注释】黄之隽,字石牧,号唐堂,江苏华亭人,原籍安徽休宁。
    报恩寺塔:旧址位于今南京中华门外长干里。明永乐十年,明成祖朱棣为纪念其生母碽妃,费时近20年,建造了大报恩寺和九级琉璃宝塔。大报恩寺塔,塔高100余米,在南京城南雄峙了400多年,直到1856年毁于太平天国战火。
    (49)
    《题明太祖陵》清•赵翼(1727—1814年)
    定鼎金陵控制遥,宅中方轨集轮镳。
    千秋形胜从三国,一样江山娄六朝。
    燕啄皇孙传岂误,狗烹诸将乱终消。
    桥陵曾借神僧穴,易代犹闻禁采樵。
    【注释】赵翼,清代诗人、史学家、学者。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合称“乾隆三大家”。
    见(39)。
    (50)
    《龙江关》清•毛奇龄(1623—1716年)
    建邺重关控上游,龙蟠虎踞旧神州。
    荆门西扼江流下,越檄东连海气浮。
    故国山河天堑合,夕阳宫阙石城秋。
    登临转觉乡关远,日暮苍茫涕泗流。
    【注释】毛奇龄,清代学者、文学家。曾名甡,字大可,又字又字僧开、僧弥、斋于,号秋晴,又署初晴、晚晴及河右僧等等,以郡望西河,称西河先生。萧山(今属浙江)人。曾参与修《明史》。1716年去世,经年94岁,他的学生将他所著的文章编辑成集,分为《经集》和《文集》二部。《四库全书》中收录他的著作多达数十部。
    龙江关:位于今南京下关区,是明清时期的海关,关址初设在仪凤门外,后来迁至上新河。建邺、龙蟠虎踞、石城:均为南京别称之一。
    (51)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1893—1976年)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注释】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南京解放。钟山:南京中山门外紫金山。虎踞龙盘:《三国志》诸葛亮与孙权论金陵说,“钟阜龙蟠,石城虎踞。”慨而慷: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追穷寇:《孙子兵法•军争篇》有“围师必阙(网开一面之意),穷寇勿迫”。霸王:指西楚霸王项羽。鸿门宴上,他听了项伯的话,“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没有杀刘邦。后来刘邦项羽血战连年,终于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双方士兵为和平连呼万岁。项羽守约退兵,刘邦却立即背信弃义地围攻项羽于垓下,他的部下更把楚霸王分尸为五。事迹见《史记•项羽本纪》。天若有情天亦老:这是李贺的诗句,见《采桑子•重阳》注释。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葛洪《神仙传•麻姑》里,麻姑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全文完)
    后记
    谨以本篇向南京解放60周年(1949—2009)献礼!
    南京历史上的王朝多,当然故事也就多。跟随导游一路走来,终于走完了南京大大小小十个城堡。虽然并不是每个城堡里都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每个城堡都清楚地记载了那个朝代兴盛衰竭的过程。本篇主要简述了在南京定都的50多位皇帝和相关事件,力求尊重史实,穿插民间传闻,附带个人议论,尽量做到历史脉络清楚,文字通俗易懂,文章清新活泼。为那些喜欢并关心南京历史的人,提供一些谈资和话题,在“闲聊”中,进一步加深对南京历史的认识和了解,或许能激发你建设新南京的一种热情,笔者也就感到了莫大的宽慰。
    由于只是“闲聊”,故只侧重“其然”,不究其“所以然”,知道多少写多少,认识多深聊多深,全心全意地献给你一个真实的古都——南京。鉴于笔者水平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2007年8月5日初稿于台城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