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校友:高中毕业遭遇“文革”,上山下乡成为一名“知青”,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他的而立之年)考入我校前身哈船院,毕业进入标准化领域,从一个新兵成长为该领域的专家,退休后作为我校“校友录”网站的一名版主活跃在校友论坛上。他,就是我校82届毕业校友王勉钰。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他的经历、感悟和对我们年轻一代的建议吧!也许你会从中收获很多很多……
记: “知青”的经历让您收获了什么?
王:对于我们老三届来说,丰富的人生阅历是难得的财富,这其中有磨难也有乐趣和收获,这恐怕是其他人难以企及的。这并不是说后人达不到我们的高度,相反会远远超过我们。毕竟那是时代造成的,时代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后人不会有我们这种境遇了。因为时代在前进。
艰苦的环境磨练了我们的意志,提高了我们的适应能力,吃过了那种苦,现在没有什么困难可以压倒我们。多年的闯荡后我们变得成熟,能够坦然面对挫折,勇于迎难而上。
记:这些经历对您大学毕业之后工作有那些影响?
王:我们是从社会回到学校重新学习的一代人,知道勤奋,有明确的目标。当从大学毕业回到社会,我们能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表现出很强的工作能力,很快得到大家的认可。当然,由于年龄的关系我们这代人成为了社会的基石,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卓有成效地工作。
记:您在30岁时才上大学。能说说您上大学的情景吗?
王:我们是因文革而被耽误的一代。国家要改革开放,回到建设的轨道,需要大量的知识型人才,所以当决定恢复高考以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重新回到学校,开始十多年前曾经盼望和即将进入的大学校门,那种兴奋、激动、雄心勃勃是可想而知的。
对于我们77级来说,很多是百里挑一考出来的,可以说集中了当时的很多精英。当然,由于地区的差异,入学的考分相差很大,但都是当地的高分者。我从农场考入,当时满分400分,考分是345分,是农场一千多名考生的状元。正因为如此,入学后大家都发愤学习,不甘落后。由于大部分是工作后重新读书的,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风气很浓,班里的集体主义意识很强。我们同学间的年龄差距很大,最大31岁,最小的16岁,几乎差了一倍!然而我们相处融洽,没有年龄的差距感,班集体很温暖。
记:现在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那个年代存在学生只懂理论不会实践的问题吗?
王:前已述及,由于我们属于回炉型的,知道社会的需要,所以学习时就注重实际。我在大学期间便十分关注机制工艺专业,特别注意有效的先进工艺知识,在学校实习中,更是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也注意动手能力的提高。因此,相对而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要好一点。但是对于船舶行业,我当时还是新兵,所以大学一毕业就自己到北图借阅大量的有关船舶方面的专业书籍,着实恶补了一年左右,使我能够较快地熟悉所从事的工作。
我觉得,从家门到校门长大的孩子,只懂得理论不会实践也是正常的,关键是在校期间,一是要求甚解,理论真的要搞懂其所以然,二是要珍惜实习机会和平时自己的锻炼提高,想方设法接触实践,勇于实践,有兴趣实践。这样一定会学到真才实学。
记:我身边有同学在创新竞赛上取得很多成就,但课程的学习却并不太好,甚至有不及格的。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王:这还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创新需要理论做指导,所以要学好基本功,掌握基础知识,要明白一点:没有知识的人,创新只能凭借小聪明,不可能有深度、广度且不会持久。
相对于那些死读书、只会考试的人来说,能够在创新竞赛上取得成就的人一般头脑灵活、动手能力强、有独立见解。这是非常可贵的。也正因为他的个性和兴趣可能会影响他的学业。一方面是精力有限,一方面是时间冲突,再一方面也许是教学的那些知识对他而言不感兴趣,才会造成如你所言的那种情况。我想这些人未必是学习尖子,但一定会认识到知识的重要,会懂得学习的。
学习尖子很多只是考试的机器或理论的高手,社会并不需要和也不太接受这种人。相反,社会欢迎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这点恐怕与学校的认识有所偏颇。综观社会精英,很多都是学习成绩平平,但勇于创新,才会出类拔萃而成为精英的。
记:作为一位标准化领域的老专家,您认为这个领域什么素质是最重要的?
王:所有行业都有自己的标准,这是规范生产的需要,也是稳定产品质量的需要,更是企业生存、健康运行和发展的需要。标准化不止是工艺标准化,还有产品标准化、试验标准化、设计标准化、管理标准化、工作标准化……,是对企业的各个方面都进行标准化。可以说,标准化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和各个层次、各个角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进步,标准化更加引起各个方面的重视,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
对于一个标准化工作者,需要有敏锐的意识、全面的眼光、广博的知识、较强的协调能力。因为标准是协调的产物,需要协调相关各方的利益,处理各种不同的意见,坚持先进的技术,带领制定领先的标准,所以标准化工作者就要善于发现问题、确认先进技术、及时组织制定标准,在整个制定标准过程中,善于听取各种意见,出面协调不同看法。这样,对标准化工作者的要求相对较高。国外都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从事这个行业,很多大企业也都是选择专家型人才从事标准化工作
记:您觉得在这个领域中取得怎样的成果才算成功?
王:标准化,是对成熟技术的总结和推广,也是对现实技术的规范和保障,还是对未来技术的探索和引导。无论是传统的标准化,还是现代标准化,都具有这个对科技发展的基础保障和规范引导作用。
在这个领域,其任务主要是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所以只要能够制定水平先进的标准,或能够创造性实施已有的标准,或有效对标准的实施开展监督,就是成功的。
标准化工作者往往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因为标准会创造很大的效益,但是这些效益不是直接体现在标准化工作者的成果中,而是体现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军事效益中,体现在产品的设计、生产、试验、销售中,是整个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企业素质的提高。
记:今年中国正式成为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六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可谓意义非凡。此事对大学生的影响有哪些?
王:我国以P成员(积极成员)身份参加了ISO的140个TC(技术委员会)和319个SC(分技术委员会)的活动,以O成员(观察员)身份参加了41个TC和181个SC的活动,承担了1个TC和5个SC秘书处工作。因此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正在全面介入、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不断扩大影响,我国成为ISO的常任理事国是顺理成章的事。
此事对大学生没有直接的影响,因为毕竟离得较远。但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有的,那就是要更加重视标准化,要有标准化的意识,不但要了解国内同行业的标准化信息,也要掌握国际标准化的动态,以确保我们的产品能够打入国际市场,达到国际标准。
记:在全球性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大学生求职异常艰难的大环境下,您对我校学生有什么建议?
王:很难有什么建议,因为真的不好说。
不过大学生求职,要正确认识自己,不要有太高的不切合实际的期望值,毕竟缺少实践经验,一切要从头学起。值得在校大学生注意的是,社会需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所以要珍惜在校时间,多学知识,开阔自己的知识面。单位不欣赏只说不练的人,所以在校大学生要重视自己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记:您为何退休后依然活跃在学校的校友录、BBS等网站上?
王:我热爱母校,总会关心学校的变化。如果学校有需要我出力的地方,就尽一份绵薄之力。
记:我知道您去过很多地方,包括西藏。您很喜欢旅游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爱好?
王:人生短暂,退休后的10年,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机。这个时候没有负担和压力,有时间和精力,也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身体尚可,可以尽情享受生活,所以就想周游世界,欣赏祖国美好的大好河山。工作期间,没有时间陪夫人旅游,退休了就可以陪她一起看世界。我们都喜欢摄影,旅游可以满足我们的镜头需要,我俩每天都在各自的博客中写日志,发照片,并乐此不疲。
记:您的人生格言是什么?
答:平平淡淡就是真。
记: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您会选择一个怎样的人生?
王:我从来不希望也不相信时光倒流的说法,一切都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一直喜欢向前看,回头总结是必要的,但并不等于要回到从前,那是庸人自扰的想法。
王勉钰个人简历:
1966年京工附中高中毕业
1967年支边到黑龙江虎林县云山农场,当过炊事员、统计员、队干部
1969年入伍到辽宁锦西3161部队,当过战士、副班长和班长
1972年复员回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十九团,当过拖拉机手
1974年调三十九团云山一中教书,当过语文、政治、体育、数学老师
1977年参加高考,考取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机械系,当过副班长和院学生会主席
1982年毕业分配到六机部标准化研究所(现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历任助工、工程师、室副主任、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研究员
2007年8月底退休
欢迎光临 工程家园 (http://heubbs.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