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2008年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学工作会议 [打印本页]

作者: 遥远的可可西里    时间: 2008-11-28 20:56     标题: 2008年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学工作会议

杨校长在2008年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主持词各位教师、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集全体教师和干部,在这里召开一个隆重大会的开幕式,这就是2008年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学工作会议,如此兴师动众为哪般?
同志们,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由小到大的跨越。1999年,中国决定大幅度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2006年,中国普通高校招生540万人,是1998108万的5倍;高等学校在学人数2500万人,毛入学率为22%。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从中央到普通百姓,都感受到了高教大发展带来的好处,我校也是得到快速发展的学校之一。
但是,事物的发展规律就是这样,一个矛盾解决了,另一个矛盾又出现了。对中国高校来说,可以以自己的“大”占据一点领先的位置,但目前的问题是我们高等教育是“大而不强”,在世界各种稍有名气大学的排名之中连进前百名的事都是令人侧目之事。
为什么呢,问题很多,如教学资源问题、教授上课问题、教材问题以及教学手段观念、内容等等问题(如PPT问题),加上中国教育长期处在计划经济时代,一经改革开放,三十年后形成了较为先进的市场经济和不太先进的高等教育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的局面。先进的生产力中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大学培养的人才)之间的不适应矛盾。在此情况下,我们自己怎么办?换言之,在由大到强的中国高校重新排列和实力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思考与作为。
刘校长在寒假工作会议、暑假会议,以及四届二次教代会上多次强调:“多年来,我校在探索构建精英教育体系、致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今后,要继续拓展思路,深入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下功夫”。这也正是国家和社会的需求。胡主席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大学一定要肩负起崇高使命和历史责任,借鉴国外经验,发挥自身优势,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著的努力,加快推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
大学关键是不断地为社会输出人才,特别是满足先进生产力对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作为以培养人才为基本属性和主要任务的大学,其培养计划是一个纲领性文件,没有它,学校的学科专业规划就是无水之源,无规之矩,没了边际。我们现行2005版人才培养方案是本科评估大背景下的产物,当时,提出了“宽口径、厚基础、重创新”的原则,并要求要珍惜每一个学时,这都是对的,这个计划也是好的,在本地区、在现在大学里也不是落后的,有一定的先进性。但是如果等到落后再改,或者不在更广阔和更长远的时空范围去考察我们的计划,就体现不出加速建设研究型大学和提升学校的实力这样的理念。有的同志认为制定个培养计划,虽然是又有本科又有研究生,至于这样兴师动众吗,几个人摆一下、讨论一下、调整一下,再印刷一下不就成了。同志们,如果这样我们肯定也会搞出一个新的培养计划,但是只能是2005′版或2005G(改)版。那怎么办呢,蔡元培老先生早就对大学作了一番描述:大学要以研究学问为第一,首先要有引领社会,以服务社会为职志;其次,大学是育人而非制器;再者大学的教育应以创新为灵魂。
研究学问自不待言,服务社会,我们的输出是人才,当以人才服务于社会。然而社会与我们之间存在的仅仅是空间距离么?大学教育的创新要求我们必须快速奔跑,为了让我们制定出一部能够完成向社会输送受本行业欢迎的、知识内容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我校定位需求的,知识结构能让受教育者实现对自己的设计,更能发挥自己主动学习和主观热忱的培养方案。在已准备一年的基础上,在各院系已经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基础上,如何把新的大学教育理念,把社会用人单位、行业、新老校友、高年级学生对我们学校的各种信息建议,融入到新培养方案,这样做的意义除上述之外,也是和社会的一次大接触、大宣传,对于扩大学校影响,提升学校实力,甚至对学生就业,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为此,我们开了一个这样的会。
会议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2005年以来,主要是近一年来,教学上的一些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进行奖励,这些奖励不光是奖励这些人,也是我们学校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如果说,在05年时,我们期望的国家级成果难以突破时,今天在我们颁奖之时,三年的努力已经化为较为丰硕的成果,我们希望在下一届教学工作会议上,会有更多的教师、更多的单位能够站到领奖台上,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名字在中国大学之中就会更加响亮。
在颁奖完毕后,我们会议进入第二阶段,即学校本科生、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的动员和讨论。在此次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由于各学院系的情况有所不同,为了做好此次工作,请船舶学院作了试点,先走一步,他们从20081月起步,一年来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有了一些思想和经验。暑假时,刘校长和我又与船舶学院教师专门进行了座谈,现在船舶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成果初见端倪。所以,作为先行的试点单位,我们邀请李云波同志作一个介绍,然后校长刘志刚同志还要作专门的指示。
现在,我宣布2008年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学工作会议开幕。

首先,我介绍一下参加今天会议的领导和人员:
参加教学工作会议的有杨士莪院士、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邱长华同志、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席吴德铭同志、教学督导委员会总督学杨曜根同志,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委员会的全体成员,全体在家校领导;全校科级以上干部;全体教师、院系管理人员和部分学生代表。

进行会议第二项:获奖人员上台领奖!
2005年学校教学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全校教职员工紧紧围绕创建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深入贯彻国防科工委“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第四届一次教代会精神,全面落实“创新推动、打造品牌”的人才培养战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就。2002年起共有534所高校参加评估,其中有366所学校获得优秀,2006年我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获得优秀。2007年试办研究生院通过教育部验收。办学思想理念更加明确、教学中心地位更加巩固、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我校教学改革措施多次在全国、黑龙江省教学会议上宣讲,得到了兄弟院校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产生了一批以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奖、精品课程、教学团队、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等为代表的标志性成果。今天我们在这里对在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进行表彰。
第一个奖项: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共评选四届,全国共评选产生了400名教学名师,我们有其一。
赵春晖教授从教多年,负责并主讲的《微波技术基础》课程在2005年被评选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主持完成了多项教学改革项目,并取得丰硕的教学和科研成果。
学校给予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教师赵春晖教授一次性奖金80000元。
下面请赵春晖教授上台领奖,有请校长刘志刚教授为获奖教师颁奖。



作者: 遥远的可可西里    时间: 2008-11-28 20:56

第二个奖项:国家级教学团队
目前,全国共评出400个国家级教学团队,我校占有一席。
学校给予国家级教学团队工程实践创新教学团队配套建设经费30万元。
下面请国家级教学团队工程实践创新教学团队负责人任正义教授上台领奖,有请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邱长华教授为获奖团队颁奖。
工程实践创新教学团队,近年来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是学校工程实践教学发展的主力军。2006年,工程训练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工程训练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第三个奖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是由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并组织进行的,目前一共进行了10次评选,共评出获奖论文980篇,获提名奖论文949篇。我校共获得3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篇提名奖,今年,我校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博士生马骋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其导师黄胜教授也是我校唯一获得过两次该奖项的教师,指导的博士生陈强获得2004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学校决定给予2008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获奖者马骋(chěng)、以及指导教师黄胜教授一次性奖金10000元。
下面请马骋、黄胜教授上台领奖,有请校纪委书记董书民同志为获奖博士生及指导教师颁奖。
第四个奖项:国家级精品课程
目前全国共评选出2318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我校共入选5门。
给予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团队一次性奖金60000元。
下面请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赵春晖教授、张文平教授、任正义教授、苑立波教授、赵琳教授上台领奖,有请校党委副书记、校工会主席高晚欣教授,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魏潾教授为获奖精品课程建设团队颁奖。
近年来我校全面深化教学改革,狠抓课程建设有效提高了我校课程建设的水平,现以形成了以5门国家级精品课为龙头,以36门省级精品课程为重点,107门校级精品课程为基础的课程体系,产出了大量的优质教改成果,有效提升了我校的办学质量。
第五个奖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目前,全国共有300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我校占有一席。
给予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经费25万元。
下面请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董宇艳上台领奖,有请副校长毕志华同志为基地颁发建设基金。
我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通过多年的探索和两年多的实践,在教育理念、培养方案、管理与运行机制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学生各类文化、创新成果层出不穷,硕果累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第六个奖项:黑龙江省研究生优秀导师团队
黑龙江省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评选是黑龙江省学位委员会、黑龙江省教育厅组织进行的。
目前黑龙江省共评选出22个研究生优秀导师团队,我校有4个团队入选。
给予黑龙江省研究生优秀导师团队奖励经费10万元。
下面请团队负责人郝燕玲教授、徐玉如院士、杨士莪院士、惠俊英教授上台领奖,有请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席吴德铭、总督学杨曜根为获奖团队颁奖。
以杨士莪院士为带头人的声学工程导师团队、以徐玉如院士为带头人的水下智能机器人技术导师团队,以惠俊英教授为带头人的水声工程团队,以郝燕玲教授为带头人的导航技术与仪器团队获此殊荣。
第七个奖项: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
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是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举办的全国最大规模的课件赛事。
给予全国多媒体大赛课件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一次性奖励2万元。
下面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张新玉教授、杨洪涛教授上台领奖,有请副校长张文平教授、校长助理吴庆文为获奖教师颁奖。
我校张新玉教授主持开发的《内燃机结构教学网站》和《内燃机结构教程(下部)》多媒体课件,杨洪涛教授主持开发的《市场营销学》多媒体课件分别在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此外,我校还获得该赛事最佳组织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

第八个奖项:首届黑龙江省研究生优秀导师
黑龙江省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评选是黑龙江省学位委员会、黑龙江省教育厅组织进行的。全省共评选产生研究生优秀导师95名,我校11位教师入选。
给予首届黑龙江省研究生优秀导师奖励经费3万元。
下面请首届黑龙江省研究生优秀导师称号获得者郝燕玲教授、徐玉如院士、杨士莪院士、惠俊英教授、张铭钧教授、桑恩方教授、张密林教授、黄胜教授、聂武教授、杨德森教授、刘希宋教授上台领奖,有请校长刘志刚同志、校纪委书记董书民同志为获奖教师颁奖。
杨士莪院士、徐玉如院士等11名导师获此殊荣。获得黑龙江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绝大部分获得过省级以上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掌声,对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的教师和团队表示祝贺!现在会议进入第二阶段,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启动仪式。

同志们: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是面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教育部实施的全面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工程,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实施的一项全局性的工程。为结合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创新推动、打造品牌”的人才培养战略,落实学校四届二次教代会提出的“以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为根本,努力构建精英教育体系”的工作任务,解决当前我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推进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今天启动了历时一周的教学工作会议,稍后,船舶学院李云波院长将介绍船舶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经验,刘志刚校长代表学校就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做主题报告,请大家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在此之前,我就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重点谈五个方面意见。
第一,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各教学单位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广泛宣传动员,精心组织,使全校教师认识到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不是个别领导和教务工作者的事,是涉及到学校发展前途和大家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每位教师都是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主体,都应积极主动地投身到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中。要打破传统观念,集思广益,认真收集、分析梳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对现有研究生学科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进行深入反思、研讨和分析,做好工作。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在各教学单位全体教师的广泛参与和系统思考下,各教学单位要对本单位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计划进行修订和完善,制定出高效地可可操作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计划。
第二,深入调研,虚怀纳谏。为了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合理,满足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要做到让学生满意、让社会满意。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广泛吸纳学科专业所在行业、用人单位、校友和学校高年级学生等各利益相关方的意见。要结合学校特色、各专业特点进行总结归纳,认真梳理,了解国家和社会对我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和需要,结合学校和各教学单位人才培养的目标,充分发挥教授会的作用,做好方案制定工作。要采取“走出去或者请进来”等多种途径和方式,扎扎实实的做好各类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工作,让我们了解社会,也要让社会了解工程大学的人才培养工作,本科生、研究生均是如此,重要的是对各类信息进行深入研究、认真梳理、取其精华,最终结合到教学内容中去。特别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发挥我校学科优势,将科研前沿的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知识体系。
第三,结合规划,体现特色。人才培养要侧重个性与爱好,学校的发展也在于特色。要充分考虑学校和学科专业特色,深化培养机制改革,科学制定培养方案。要结合学校2008—2012年学科专业建设规划,统筹学科布局与建设,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要充分体现基础厚重、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特色鲜明的基本要求,尤其要体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和完善具有“三海一核”特色的高层次创新性的精英人才培养模式。
第四,前后衔接,本研顺畅。本科和研究生人才培养的修订,不仅要充分考虑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和研究生课程体系自身的整体优化,避免内容的交叉重复,继续强化用好每一个学时的理念。更重要的是还要充分考量和设计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与相对应的研究生学科培养方案之间整体优化问题,做到前后衔接、上下配套、浑然一体,本研顺畅,系统化地提升学校金字塔顶层人才培养方案的水平和质量。
第五,摒弃“情”关,以课聘人。 抓好学科和专业的基础是课程,一个好的培养计划首先要有一个好的课程体系。此次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一项重点工作就是要做到五个更新,即更新培养方案、更新教学大纲、更新课程设置、更新课程内容、更新教材。目前,很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课程设置存在着以老师定课,以老师定内容的情况。致使每次培养计划修订工作都难以触及内容。因此,各教学单位负责人在此次修订培养方案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各学科专业培养目标,结合收集到的各方面信息,考虑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应该开设哪些课程,从而审定学科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制定出先进的人才培养方案。决不允许因人开课,要变“因人设课”为“以课聘人”。

以上是我对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一些意见。
下面,请学院代表船舶工程学院副院长李云波同志介绍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经验;
进行会议第四项:请校长刘志刚同志作学校教学工作报告;

同志们:
刚才,船舶工程学院李云波副院长对船舶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经验作了介绍;校长刘志刚同志深刻剖析了我校人才培养方案所应遵循的教育理念、教学定位、人才特色等原则和方向,指出了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几个重点问题,内容丰富,讲了九个原则,思想深刻,大家在接下来会议讨论中,在今后两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教育教学改革中,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我就教学工作会议日程作一简单介绍:
今天,学校举行开幕式。开始为期一周的教学工作会议。
11月27日至12月3日上午,学校各教学单位按照预先计划进行分组讨论,讨论教学工作会议材料和本单位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届时,学校领导将按照联系教学单位分工,到各院系参加分组讨论,听取大家对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意见。同时,学校也将向各教学单位派驻联络员,听取、记录各单位分组讨论情况。具体细节请大家关注学校下发的会议日程手册。
12月1日上午8:30,学校召集各教学单位全体联络员,召开分组讨论情况反馈会,听取各单位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中期讨论情况,为下面会议做好准备,同时,确定闭幕式大会报告讨论情况的院长。
12月3日下午14:30,学校在启航剧场举行2008年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学工作会议闭幕式,总结教学工作会议情况,同时部署未来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计划。届时要请一些院长介绍本单位的讨论和对新版培养方案制定情况。
希望各单位认真组织,动员好全体教师投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之中,积极谋划,紧张有序地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制定出反映学校特色和水平的人才培养方案。
同志们,2008年是我校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构建研究型大学基本框架的关键年的攻坚年。全校教职员工都要深刻认识到人才培养是一所学校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学校长期发展的根本基石,人才培养方案更是重中之重。本次会议将全面规划我校今后的人才培养,承担着推进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将内涵建设的理念、“四大战略”的实施、“六大体系”的构建有机地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结合起来,使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真正成为一个质量提升的工程,一个突出特色的工程,一个创新引领的工程,一个内涵发展的工程。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主线带动学校教学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让我们携起手来,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和求真务实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奋发进取,扎实工作,形成一套符合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目标需求的革命性、创新型、透明度极高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开创人才培养工作的新局面,为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作者: 遥远的可可西里    时间: 2008-11-28 20:57

科学构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与体会

一、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面临的挑战



造船行业:进入21世纪我国造船业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70年代的年造船产量20万载重吨左右发展到2007年我国手持订单量(百万修正总吨)占世界总量的29.4%(韩国36.14%),位于世界第二;建造船型由1978年以前批量建造最大吨位16000吨运煤轮发展到目前包括LNG船型、液化天然气船等多种高附加值船型。造船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不仅要努力成为世界造船大国,还应树雄心,立壮志,使我国成为世界造船强国。
海军装备:我国海防正在进行战略转型,舰船由中小型向大型化转型、由常规型向新舰型转型。
海洋开发:近海及深海油气资源和能源开发、深海矿产资源和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等需研制新型海洋平台、运载器和工作船。
上述现状带来现代造船模式、管理模式、船舶设计、建造、规范等一系列新理念、技术和方法的更新、完善。要求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培养的理念、课程框架、教学内容要适应这种变化,否则就会成为落伍者。


二、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现状



就业危机:国内具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高校由原来的几所发展到目前的20余所,部分高校名称见表1

1
目前国内具有船海专业部分高校


哈尔滨工程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广东海洋大学
天津大学
河海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浙江海洋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
集美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海军工程大学
大连水产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


船舶行业发展具有周期波动特点,经过多年的兴旺行情是否会出现高位回落,或由“高度兴旺”向“中度兴旺”转变,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等原因已经出现弃船现象,可能会带来人才需求的萎缩。国内船海专业就业学生迅速扩增,占有大量就业资源,我们如何应对可能带来的学生就业危机。


作者: 遥远的可可西里    时间: 2008-11-28 20:58

我校船海专业的优势、特色:国内具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老牌”学校及特色见表2



上海交通大学
船舶设计和海洋工程
大连理工大学
船舶设计和建造工艺
武汉科技大学
船舶建造和内河船
江苏科技大学
船舶建造与工艺
海军工程大学
军代表
天津大学
海洋工程
哈尔滨工程大学
舰船设计和军工特色


我校是唯一一所为我国造船行业和海洋工程培养具有军工特色船海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高校,培养的学生遍布我国国防建设、海军装备、造船行业的各行各业,是我国目前最大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十五”期间为国防特色专业。目前是黑龙江省重点专业、国防科工委重点专业和国家重点建设专业,2006年《科技时报》刊登,我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排名全国同专业第一。2005年在全国率先通过英国皇家造船师协会(RINA)质量体系认证,目前日本NK、美国ABS 、挪威DNV、法国BV、德国LG (劳氏)等国多个著名船级社在该专业设立奖学金。
提出问题: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优势和特色,打造品牌。

三、
我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情况的调研分析



1.国内外调研
为了获得较全面、客观的信息,根据学校要求我们分别对在校高年级学生、用人单位、新老校友、行业学会四个方面就现版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分析。包括08届全体学生离校前和在校研究生座谈、研讨;近20个船厂、4个研究所设计院、船级社、行业协会信函反馈;国内外大学的人才培养计划比较、分析;多名国内外同行知名学者、专家参与。选定其中4个船厂、两个研究所设计院、船级社和造船学会走访、面对面调研。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无论在校高年级学生,还是用人单位、新老校友、行业学会对我校的这一举措非常支持,反馈的信息量很大,为新版方案修订提供了客观依据,解答了一直困惑我们的很多问题。经过信息梳理发现,不同调研对象反馈的信息各有侧重,学习较差学生认为专业基础课程应减少学时,研究生认为应增加学时;船级社人员建议增补船舶建造规范、公约和法规知识;船厂生产部门建议加强船舶焊接等建造工艺课程、学习Tribon软件、海工部门建议加大海洋工程人才培养规模;有的研究所人员建议加强舾装课程等。

比较集中的十个方面:
1 我校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工作踏实、后劲强;
2 学校课程过于理论,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
3 团队合作精神、与人沟通能力应为学生能力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4 自我规划能力、创新思维和能力、终生学习能力是一流人才能力培养不可缺少的部分;
5 应增加轮机、设备与系统课程等交叉课程,培养大总体意识;
6 应学习经济、管理等知识扩宽专业面;
7 部分课程教学内容陈旧与企业脱节;
8 所有学生均应进行 “大组”毕业设计过程培训;
9 大学一年级就学习专业课程,有利于培养专业兴趣和提高自我发展规划能力;
10)加强专业英语课程重要性引导,建议为必修课程
2.知识链梳理
学院教师详细梳理课程知识点及知识链,研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计划改革。



作者: 遥远的可可西里    时间: 2008-11-28 20:58

四、新版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框架





1)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强、文化与专业素质优秀,适应社会需求,能胜任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研究、制造、检验、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工程及管理人才。(培养特色鲜明的一流科技、工程和管理人才)
2)指导思想
发挥优势和特色,加强素质教育,注重自我规划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强化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特色鲜明的一流工程人才。
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先定课、后定人。强化大类教学,将原来的四个专业方向合并为船舶工程和海洋工程两个方向。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先“合”后“分”,概论、导论等课程不分专业授课,为不同潜质和就业方向的学生提供分流课程平台。
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扬特色、重创新、强素质”特征的人才。
厚基础:重视数理基础、力学基础和专业基础,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力和专业基础。
宽口径:原来的四个专业方向合并为船舶工程、海洋工程两个大方向,和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部分课程大类教学。
扬特色:发扬军工与三海特色,开设海洋工程、水面舰船、潜艇潜器和海洋资源利用等课程。
重创新: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开设科研创新实践课程,辅导学生参与各种创新大赛、科研训练,将科研创新引入第二课堂。
强素质:强化人文素质、强调学生总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与人沟通能力、对行业认知度和自我发展规划能力等。
3)人才培养计划“三优”修订
优化课程框架、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授课顺序。
优化课程框架:1)探讨先合后分的大类培养和分流教学;2)加大选修课程开课比例,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3)自主选择平台中搭建科研创新实践平台、工程软件平台;4)开设轮机、管理、经济等交叉课程;5)开设系列工程设计课程,完成“大组”船舶设计培训等。
优化内容:1)部分专业课程合并;2)增删部分专业课程;3)增开系列课程设计;4)课堂+专题讲座;5)增开工程软件课程;6)科研、创新引入第二课堂;7)开设船舶与海洋工程数学基础课程等;8)课程性质优化定位。
优化授课顺序:1) 船舶概论、船舶与海洋结构物构造等与数理等知识联系不紧密的课程大学一年级开设;2)专业课程前移,缓解后期专业课程过于集中的压力;3)毕业设计前移等。
作者: 遥远的可可西里    时间: 2008-11-28 21:00

刘校长在2008年全校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全员行动 精心谋划人才培养方案 纲举目张 努力构造精英教育体系--刘校长在2008年全校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本次教学工作会议的主题及其确定



主题
如何构造面向未来、适应我校办学目标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为什么选择这一主题?

1、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里程碑
——1999
始于这一年的高校扩招,使中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两个战略性突破
△由精英教育阶段快速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
  招生人数1998 108万→2007565
  毛入学率1998 8.9%200723%
△一跃成为世界第一高等教育大国
  在校生:1998340万→20072700
△问题一: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是否所有高校都从事大众化教育?
  答案: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学校的分级化趋势加速,一批优秀的大学将承担起精英层次的教育以满足国家的战略需求。
△问题二:哈尔滨工程大学从事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2007
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十八次全体会议上,陈至立同志提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高转型,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型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
一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
二是需要一批高水平大学承担起精英教育重担、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问题:哈尔工程大学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2.“三海一核”是国家的战略性需求领域
——造船大国强国目标
——海洋开发方兴未艾
——海军装备优先发展
——核电工业迅猛发展
问题:哈尔滨工程大学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3、近年来我校办学理念探索和实践的简要回顾(按时间顺序)
——2000
总结“九五”“211工程”同时面对学校划归科工委管理、建立大国防概念这一背景以及在95年“211工程”论证过程中提出“三海”特色办学理念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三海一核”的特色办学理念,即:以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及核能应用等国家战略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需求为牵引,推动主体学科建设,带动相关通用和基础学科建设。
首次全面阐述了学校的特色办学理念及其内涵
——2001年,教学督导委成立
全校的教学工作检查、督导和研究工作进入了常规化、专职化和规范化的阶段,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决策咨询、教学质量保障提供了一条新的重要渠道。

——2002年,学校三届二次教代会
首次提出了“蓄势期远”的战略发展思维,即蓄人才之势,蓄学科之势,蓄内涵发展之势,期研究型大学之远。
蓄势期远就是体现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003
在学校“十五”建设规划中,明确要求学校自筹资金7000万元进行本科专业建设。
这是我校首次大规模实施本科专业建设,拉开了本科专业建设的帷幕。


作者: 遥远的可可西里    时间: 2008-11-28 21:00

——2004
1月,成立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这是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研究、审议、指导、评估以及提供咨询和服务的专家组织,在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尤其是研究、审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月,三届四次教代会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坚持外延扩展与内涵强化相结合。衡量学校是否真正发展好了,光有外延扩展还不行,要看它的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得怎么样?人才培养质量怎么样?科技创新的成果怎么样?社会服务贡献得怎么样?外延是发展的需要,但内涵强化比外延扩展更重要、更难,更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扩地盘、盖大楼、买仪器,要想做好不容易,但相对而言,学科和师资队伍的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科研实力的增强就难得多,需要连续不断的投入、持之以恒的积累、日久弥坚的锤炼,非短期之功所能奏效。当前更多的注意力要集中到内涵强化上来。要苦练内功,夯实学校发展的基础,提高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发展后劲,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统一。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阐述了内涵与外延发展的关系。

8月,学校暑假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学校发展

提出:到“十三五”末期(2020年),建设以“三海一核”为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这一办学目标的建议。
初步将研究型大学建设与特色属性统一。

——20051月,学校第二次党代会

明确提出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四大战略举措:
战略目标: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四大战略:
※人才强校
※主体超越,整体升级
※创新推动,打造品牌
※高端引领,集成优势
人才培养的描述:工程大学人才培养的品牌应该是:我国船舶工业一流工程师和企业家的摇篮,国防科技工业和东北地区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成为具有科学精神与进取精神、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要成为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优的可靠顶用之才。工程大学培养的不同层次的人才应该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卓越的竞争力、终身学习的能力。

2月,寒假工作会议
会议的任务是贯彻落实二次党代会精神,专题研究关于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问题。
※研究型就相当于创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灵魂、核心,就是不断创新,主要体现在承担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产出高水平创新科技成果、推进创新型社会服务的任务。
※研究型大学要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本科生。
我们第一次提及了研究型大学应进行精英教育,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概念。
3月,本科教学工作会议
关于精英教育有了进一步论述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本科教育?
※我们的本科教育的目标必须是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在高等教育分级化的过程中,我们应属于精英教育行列。
※研究型大学的基本特征是其创新性,能够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能够产出高水平创新研究成果,能够推进高科技产业创新发展,而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是建设研究型大学的首要任务。
※有了这一定位,我们在人才培养上就必须向精英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并以精英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
——我们怎样进行这样的本科教育?
※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应该体现知识结构的综合性、广博性,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体现研究性、探索性,在人才质量观上体现高素质、精英性,在育人的最终目的上体现发展性、创造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走出过分注重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探索精英教育的大学教学。
这是一次重要的会议,初步描述了研究型大学与精英教育的关系及我们的任务。
会议提出了“九大体系”、“十大工程”及相关支撑文件,对教学工作有重大指导意义。

3月末,三届五次教代会
学校工作报告中指出:
※研究型大学是精英教育的承担者。我们在人才培养上必须明确学校的角色和定位,向精英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并以精英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
※根据党代会所确定的目标,我校的教育教学特别是在特色领域必须以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为己任,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各方面进行认真的探索和改革。
这是两个月内第三次论述精英教育体系和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虽然还未成为学校办学理念的内涵之一,但认识不断得以深化。

8月,暑假工作会议,专题研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
会议广泛研讨了本科教育教学各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对在大众化教育阶段,我校实施精英教育和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必要性、必然性、可能性进行了进一步的研讨,明确了我校本科教育的人才定位。
内容摘录如下:
※“公立和私立研究型大学都是高等教育普及以后,精英教育的一种形式。但是现代精英教育与传统精英教育在形式、内容和目的上发生了质的变化”。办精英教育,现代与传统有所不同。
※我们的认识:
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
第一,在大众教育阶段,研究型大学必须进行精英教育,不管我们学校现在是不是研究型大学,我们必须进行精英教育。
第二,研究型大学首要和基本的特征是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它的基础是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型的本科人才。很难想象一个本科生培养不好的学校是研究型大学。
第三,研究型大学必须建立研究型的教学模式。
※关于高质量创新型人才基本特征的初步描述
●基础扎实,有发展潜力
●善于创造性思维
●有敏锐的观察力
●勇于探索并且有能力探索未知世界
●在某一方面有独到之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身心素质优良,思想道德水准高
※何时建成精英教育体系?
一年左右,形成我们的特色办学理念
三到五年,形成研究型精英教育体系框架
八到十年,形成完善的研究型精英教育体系
本次会议得出了重要结论: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哈尔滨工程大学必须建立精英教育体系,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

9月,学校党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精英教育体系的内涵。

——2006
9月,学校通过了本科教学评估
经过学校上下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优秀,本科教学评估对我校进一步理清办学理念,规范教学工作,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我们把“三海一核”提升到学校的办学方略的层次,对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进一步的凝炼。

11月,学校正式提出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学习为中心,创新为重点,学风建设为主线
标志着我校学生工作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有机融合。


作者: 遥远的可可西里    时间: 2008-11-28 21:01

——2007
1月,学校四届一次教代会
会议在总结学校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撑构建研究型大学基本框架的六大体系
□精英教育体系
科技自主创新体系
高层次社会服务体系
创新型学科专业体系
现代大学制度体系
高水平校园公服体系
□对精英教育体系进行了系统阐述: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首要标志。对我校来说,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坚定信念与创新精神,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优的可靠顶用之才,他们应该成为“三海一核”等国防科技和国民经济建设各领域的科技精英、学术精英和管理精英,简而言之,就是能够标志我校品牌与特色的精英人才。培养这样的人才,必须实施精英教育,这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研究型大学的必然使命,是国防科技工业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要,也是我们实现研究型大学发展目标的根本要求。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永恒的主题,也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我们人才培养工作的主线。着力构建精英教育体系,大力实施精英教育,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途径。

2005年第二次党代会到2007年四届一次教代会,六大体系与党代会提出的战略目标、战略举措构成了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根本途径。

结论一:
在几十年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二次党代会以来两年的深入研讨,关于本科生的培养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建立精英教育体系是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内涵,哈尔滨工程大学必须也完全可能承担起这一国家战略需求。
※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人力资源强国的高端需求,哈尔滨工程大学必须也完全可能在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月,寒假工作会议,专题研讨研究生培养工作
会议对研究生的培养机制、培养模式与培养质量,教学模式与内容改革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讨
会议决定大力推进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改革,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精英人才确定为研究生教育的灵魂和永恒主题。

8月,暑假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学校的发展模式
明确了内涵建设与内涵式发展是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必由之路,标志着学校开始实施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战略转型,发展的重点开始放在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上。
9月,学校党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内涵建设、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的意见》的内涵建设纲领性文件

结论二:
①党委的决议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取向是一致的。
②党委的决议将实施精英教育纳入学校办学理念的内涵之中。

——2008
2月,寒假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学科专业建设
重点研究了学科与专业的内涵与区别,内在联系,不同作用及建设的侧重点
为了说明问题,将有关内容摘录如下
※《教育大辞典》
“专业”译自俄,指中国、苏联等国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各个专门领域。大体相当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的课程计划(program)或美国高等教育的主修(major)。
※哈佛大学案例:
共有10个学院 无工学院
□文理学院:哈佛学院(本科)
       文理研究生院
(共39个系:自然科学9,社会科学8,人文22
□三大关键职业学院(只招研究生)
商学院、法学院、医学院
□其它职业学院:设计学院、政府学院、教育学院、神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牙医学院(只招研究生)
※斯坦福的案例:7个学院
文理学院:自然科学部7个系
社会科学部1个系
     人文部17个系
四大关键职业学院:工、医、商、法
教育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在美国大学中,major就是一个系列,有一定逻辑关系的课程组织(program),学生所学这一系列课程,就被认为具有一定的知识素养和技能,就成为这一major的毕业生。核心课程与可广泛选择的其他课程,构成了不同学生的major。由于基础厚重,人文素质高,不论是读研还是就业,都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学科与专业的内涵有明显区别
专业建设的精髓:科学制定培养方案(program
学科建设的精髓:凝练学科方向,汇聚人才队伍

结论三:
①学科建设以凝练方向、打造队伍为纲


专业建设以培养方案为纲
②我们要建设精英教育体系,必须同时强化学科和专业建设,而专业建设的核心就是课程体系
③培养方案是个纲,纲举目张。
这就是本次会议选择这一主题的原因



作者: 遥远的可可西里    时间: 2008-11-28 21:02

二、关于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简述



1、培养目标: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精英人才
2、培养方案由课堂教学和论文研究两部分构成
△与本科生明显区别的是,研究生是以论文研究过程为主要学习方式的高层次学生;
△继续推进和完善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
△研究生课程原则要少而精,学分不要过多,必要的基础课一定要学好,通过学习,基础理论再上一个新台阶;专业课应以讨论式、研究性教学为主;
△课程学习,硕士生不超过一年为宜,博士生以一个学期为宜;
△研究生是科学研究的主力军。首先是导师要有科研项目,没有科研不能做导师;其次,学生必须做科研,不做研究就不能创新;
△没有高水平科研就不会培养出高水平的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
△研究生培养最重要的是把好论文关,包括选题、研究过程和论文答辩。

三、关于新版本科生培养方案的思考



1、再议精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美国卡耐基教育基金会的标准:
研究型大学应该发展不同的本科生教育。强调研究性学习,课题式学习,批判式学习,加强以讨论的方法学习,讲的少,考的多。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融为一体,研究型大学中需要专家型教授而不是教师型教授。
——哈佛大学:
培养反思性的,经过良好训练的、有知识的、严谨的、有社会责任感和独立的创造性的思想家。


作者: 遥远的可可西里    时间: 2008-11-28 21:02

——MIT
致力于给学生打下牢固的科学、技术和人文知识基础,培养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一流大学的教育目标都突出强调知识体系的全面性和基础性;突出能力培养,尤其是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美国一流大学在强调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型人才要有自己的个性,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学校也要有自己的个性,否则就很难培养有个性的人才。

——二次党代会指出
具有科学精神与进取精神、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要成为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优的可靠顶用之才。不同层次的人才应该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卓越的竞争力、终身学习的能力。
——我校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具体化
※类型标准:
  △一流的工程师
  △行业的领军人才
  △科学家
※特质标准
   人文和道德素养高,有社会责任感
   身心健康,有团队精神
   基础理论扎实,有良好的发展潜质
   专业素养良好,有极强的适应能力
   充满好奇心,乐于探索未知世界
   善于创新,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持之以恒,对生活和事业永葆激情
※教务处提出的人才培养标准
培养学生具有宽广深厚的数学、自然科学和专业基础;具有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合作能力。



作者: 遥远的可可西里    时间: 2008-11-28 21:03

2、新版培养方案应体现人才培养目的
——基础厚重
□ 法国中央理工大学本科生培养模式
□ 702所翁正平所长:愿意接收学数学和力学的学生
□ ACM/ICPC对培养方案带来的启示
□ 陈赓实验班的尝试


①减学分不能减基础课时
②基础课一定要上好上精

——人文素养
□“两课”很重要,要上好,上精彩,但这不是人文素养养成的全部
□ 通识教育应有高水准的经济、政治、社会、心理、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课程
——创新精神
□ 工程训练中心“三段式”教学经验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

*国家级教学团队
□ 控制模型创新实验室的启示
□ 自动化学院引入企业和学会联合建设实验室
□ 政策导向:创新学分
——专业素养(特色鲜明)
□ 一个学生求职失败的案例
三年前,我校某学院通用学科的一名非常不错的学生,学生会主席,成绩很好,找工作时到航天某院去面试,面试的还有北航等学校的其他几名学生。面试官问他一些专业的东西,问了5门专业课程,其中有3门我们没有开设,另外开设的2门,教材还是90年代初的。课程设置陈旧、教材陈旧。培养出的学生还谈什么精英教育,怎么可能有竞争力!
□ 宽口径与社会现实需求相结合
□ 专业课减学时不能减知识点,必须保证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 问题在于专业课如何上
——教务处提出:基础、创新、特色、人本

培养方案决定人才培养的规格

3、本科生学习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课程体系学习为主,同时,实现“三个结合”
□ 课堂传授与课后学习相结合
□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 课内学习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
4、谁来制定培养方案
——组织基础已基本具备
□ 基层学术组织改革
□ 分配制度改革(责任津贴)
□ 教师岗位工资分级
——教指委(行业协会)+用人单位+校友+学生——掌握需求
——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教学团队——编制方案
——教授会+院系行政——审核方案
——学校教指委+教务处——审定方案
总之,要想制定好新版培养方案,理念思路明确,组织指导得力,全员动员参与,反复认真研讨,理清内在关系
5、制定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
□ 符合度原则
□ 完整性原则
□ 本色与特色相结合原则(校内与校外)
□ 通用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原则
□ 知识传授连续性原则(知识、时间)
□ 可操作性原则(教材、授课方式、考核方式)
□ 严肃性原则
□ 稳定性原则
□ 开放性原则

6、谁是学习的主体
□办学,以教师为本:行政管理主导,教师是主体
  育人,以学生为本: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只有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才能办好学
  只有调动起学生的能动性,才能育好人


结束语






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就学校而言,“上士”就是全校的干部教师,就是在座各位。而“道”就是正确的办学理念,就是精英教育体系,就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我们坚信,只要全校每一位“上士”都动员起来,切实以人为本,切实以学生为本,遵循大“道”,不懈“勤行”,就能够完成本次教学工作会议的任务,制定出优秀的人才培养方案,就能够实现建设精英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就一定能实现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战略目标。
作者: wmy7018    时间: 2008-11-29 07:17

这么详细,不错!楼主辛苦!
作者: 上将    时间: 2008-11-29 07:44

跟单位总经理部会议纪要差不多,希望不要是假大空~
作者: wmy7018    时间: 2008-11-29 19:57

希望是言必信行必果。
上将有些日子不见了,年底忙吧?
作者: 上将    时间: 2008-11-29 21:20

原帖由 wmy7018 于 2008-11-29 19:57 发表
希望是言必信行必果。
上将有些日子不见了,年底忙吧?

老汉好。我一直都在的。
年底是很忙,发的电都没人用,着急啊。
作者: wmy7018    时间: 2008-11-30 06:44

存起来呗,储存电能。
作者: 上将    时间: 2008-11-30 13:05

原帖由 wmy7018 于 2008-11-30 06:44 发表
存起来呗,储存电能。

存给谁呀,当是煤老板呢?
作者: wmy7018    时间: 2008-11-30 13:57

高峰时用呗。
作者: 上将    时间: 2008-11-30 20:57

高峰时候又发不出来那么多,郁闷~
作者: wmy7018    时间: 2008-12-1 08:37

所以说是低谷储存起来高峰用嘛。
作者: 遥远的可可西里    时间: 2008-12-10 20:09

用有高度的水坝来储水
呵呵
富裕电的时候用电机把水抽上去

用电高峰的开闸放水!水利发电~
作者: 上将    时间: 2008-12-10 23:45

抽水蓄能电站效率都不高~
作者: wmy7018    时间: 2008-12-11 06:26

是的,十三陵水库据说就是如此,效率不高。
作者: 上将    时间: 2008-12-11 12:57

老汉是专家,各行业都有涉猎~
作者: wmy7018    时间: 2008-12-11 14:33

万金油嘛,绝不会是专家。
作者: 遥远的可可西里    时间: 2008-12-16 12:05

我也是学机械的
我也是万金油
作者: 上将    时间: 2008-12-16 12:30

机械现在很火爆啊~
作者: wmy7018    时间: 2008-12-16 14:30

吃不饱、饿不死。




欢迎光临 工程家园 (http://heu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7.2